“村里倒是还有几个亲戚,关系都远,近的亲戚都离开这儿去别的地方谋生了”
“哦,那你们这儿一年种几茬粮食”
“能种几茬啊,就一茬,冬天天气太冷,种了麦子一过冬就给冻死了,”
“没有给粮食穿衣服么?”
“穿衣服?昨穿?还有给麦子穿衣服的?”
“当然有了,天冷了,就给它一溜一溜盖起来,用透点气的油布,等天暖了再欣开,麦子自然可以成活”
老妇人一听惊喜的喊了出来“原来还可以这样?第一次听说,那今年我让重明也种一茬麦子试试,要是可以的话,那我们村就都有饭吃了,不至于年年挨饿”
大丫笑笑,“天暖了也不见得非种粮食,可以种些药材,药材的价格是粮食的好几倍,种了卖了,再买粮食,多合算,”
“可是我们不会啊,也没人教”
“你们要信得过我,我回头教给你儿子,让他种种试试,只要不是天灾人祸,一准比种粮食合算。”
“好,好,那感情太好了,谢谢你,大夫,你真是我们家的救星”
“除了种药材,也可以在冬天,在自家的后院种些反季节蔬菜,只要搭个暖棚即可,”
“暖棚?”
“嗯,就是用明布蓬起来,留下向阳的面,四边的墙弄成通风的,起个灶,让墙体通热风,棚里自然暖和,这样种子就可以发芽出菜了。”
“你家要是想养鸡,也可以这样,这柴火到处都是,没事就可以自己打点存起来”
老妇人越听眼睛越亮,心里越明快,激动的说“那明天重明回来,我就跟他说下,正好家里有一亩的田闲着没种东西,您就帮个忙,教教他”
“嗯,”大丫的药也整理完了,“婶子休息吧,我这儿都弄好了,明天还要早起,给村里人看病”
“好,好”
大丫把屋里的灯给拿起来,把房门关好,点着灯回到了东厢房,把灯放到桌上,然后搬好门,给房间布了一个结界,脱了鞋子上了炕,腿一盘,从空间取出一个苹果,吃了起来,想想明天还要给一个村子里的看病,还要自己出药材,心里就悲催,好好的自己揽什么活,这不是没事给自己找事么。
还嘴欠,教什么种药材,给冬小麦穿衣服,为啥自己的心就硬不起来呢。睡不着,看书吧,转头看看桌上的灯,就那么一点点的油了,空间里有蜡,取出了几根,就着油灯点着,然后把油灯吹灭,把蜡固定到了桌上,看起书来。
感觉到困的时候,才吹了蜡,盖上被子睡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重明就来敲门了,大丫起身给他开了门,他很利爽的先给驴子喂草饮水,然后就到厨房开始做饭,大丫取出一小袋大米,让他用这个熬粥。
早晨就是粥,咸菜,连个干粮都没有,李重明觉得不好意思,吃了饭就出门,到家里富裕的人家买了一些白面馒头回来,又买了一些青菜。
这时家里就开始不断有人进来,因为天气不冷,大丫直接在院里摆了一张桌子,一个椅子,又在旁边支了一个木板床,这是为重病人准备的。
每来一个病人,大丫都认真把脉看病开药,只要是她有的药,都是无日偿的赠送,没有的她会开最便宜还见效的方子给村里的人,让他们去镇上药铺抓药。
这一天下来最多可以看五六个,全村的人,全看下来,最少得五六天,大丫只看得病的,没得病的把把脉就过了,就这样整整用了七天。
看完全村的人后,大丫又专门抽一天的时间教给了李重明,怎么种药材,怎么给冬小麦穿衣服,随后给了李重明两袋药材种子,让他把闲着的那一亩地种上,又用了两天时间,给他示范,怎么养地,怎么施肥,怎么除虫,怎么给冬小麦穿衣服,现在演示。
谁教他不识字呢,没办法,就是说他是听不懂的,只能实际操作一下。
糙汉子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消化了所有的知识,最后大丫又教给他出了药材怎么销售,还有一些药材的价格,也交待清楚了。
在这里呆了十几天了,也该走了,在这儿的这段时间,从她手里治好的病人有不少,还有一些重病的,都比原来有起色,大丫也不图他们什么,只告诉了李重明,如果种地成功,让他教给村里人一起致富,不要藏着耶着。
随后只和他家打了一个招呼,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驾着驴车离开了三十里铺,顺着官道一直朝北驶去。
越往北官道上的行人越少,村路村庄也少,一个人坐在车前,啃着水果,哼着小调,时不时从空间给驴子弄点果子吃,也是自在的不行。
一路上就看着官道两边的庄家,稀稀拉拉的,都长势不好,还有不少荒地,看来越往北面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差,从过往的行人穿着上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天气也越来越冷,植被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终于在一天的下午到达一座小镇,镇上零零散散的十几户店铺,没有沿街叫卖声,不过也还能看见有行人在走动,他们看见官道上有一位姑娘,居然自己赶着一辆驴车上路,都非常好奇,全都停下脚步看着她。
驴车上的大丫淡然的行走在官道上,看看天色,又看看左右的店铺,前面路边有一家拉面馆,把驴车驾到面馆门前停下下,拴到木桩上,面馆外面摆着桌子,上面搭着一个棚子,现在的天气已接近九月,这边的人已经开始穿上了薄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