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尘说:这一两天,以前一些认识的老人,都会前来帝都,他已经在帝宫安排好了住的地方,只等他们前来。
来的人有,玉机子和郝清风,这两年他两走的很近,经常在一起聊天畅谈,还有方夫子一家,李家庄的村长夫妇,王奶奶一家,山子一大家,二丫一大家,三丫一大家,黄月仙的哥哥黄有成一家,许掌柜一家。
大丫来到这个世界就认识这些人,都是身边曾打过交道的,交情不浅的人,吴尘到是想的周到,都接了过来。
莲华的这几年又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儿,见到婆婆师父,她还哭了,感觉对不住婆婆师父,大丫还安尉了她几句,即便这样,大丫也告诉了吴尘,不准纳妃。
这让莲华更加感动,因为婆婆说了,帝王之家,一个男人只准娶一个女人,如果再娶,就直接从帝王之位上赶下来,生女儿怎么了,女儿身上也有帝王家的血脉。
将来没有儿子,就从兄弟们中间选,或从侄子辈中选,只要有血脉就可以了,没必须非分男女,这些都是次要,关键还是能一心打理江山,为百姓着想。
同时大丫还问了一下关于旧朝的事情,吴尘说已经调查的差不多了,等过了年就收网,准备来个一网打尽,大丫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这个隐患必须急早铲除,不能让他们壮大,现在她在还好一些,等她不在,还真怕吴尘自己招架不住。
大丫又问了一下河道的事情,还有一些地方上的事情,最主要还是不要让那些贪官贪沫河工和路工的工钱,还有治安。
好多地方提出河道的深浅问题,两人就这个又探讨了一下,把河道又改动一下,深度往上浮一些,因为好些下面岩石层,河工们都挖不动。
大丫还把在南方和别人开的橡胶契约取出来,交给吴尘,让他派人每年去那边收取该收的赢利,放到国库的日常开支里面去。
华夏帝国一统后,已经开始征税了,虽然不多,但是养整个帝国还是有点困难,能多一项收入就多一项,好在还有梅子每年向国库交纳好几十万的银两,不然若大个帝国,真是坐吃山空。
等河道挖通,所有的荒地变良田的时候,税收就会恢复正常,那时候才是正常翻身的时候。
现在还是吃着大丫从各国扫荡的老本,看看国库里面的金银,再撑个十年八年也是没问题。
最后大丫又叮嘱莲华,在药剂方面不能当误了,如果看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收几个徒弟,他们把药剂学发扬光大。
说完正事,大丫就带着他们去了肖老爷子那边,去请安,然后去了阿婆那里,中午都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就让吴尘他们去忙自己的了。
而大丫又给老人把了把脉,检查了一下身体,才回了自己的宫里。
下午的时候,李雨和李梅带着孩子们,来宫里看望大丫,顺便介绍了一下各城诊所有经营情况,还有一些下边县里和村里的情况。
梅子想再把诊所发展到县里,这样村里那些难产的就可以到县里来救治,只有城里的话,路太远,好多人等不到进城,就难产在路上死掉了。
大丫点点头,同意了她的想法,让她放手去做,如今梅子也是做奶奶的人了,大丫叮嘱她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她。
同时又一个一个的见了一下她的孩子,也送了礼物,让他们好好持家,百善孝为先。
哎,岁月不饶人,时间过了好快,大丫眼看着一个一个都到了老年,真是有些感叹,回首过去,真是就是一眨眼。
第二天,第三天,那些个以前的老人陆续的来到了帝都,都住进了帝宫,玉机子和郝清风这两人倒没觉得怎么滴,方夫子和方夫人,心里很感慨,想不到当年那个小姑娘,如今却是整个华夏的太上帝皇。
李族长和王奶一家更是不敢相信,他们今生有机会,还能住一下帝都的帝宫,虽然知道这个丫头一定有出息,可没想到有出息到这种地步。
互相见面,那更是感慨万分,尤其是李村长和王奶,现在都已经百岁多高龄,能见证大丫的成长,一个一个都互相倾诉,泪洒当场。
方夫子两人也是八十多岁的高龄,身体还算健康,总今在家里养老,子承父业,还是教书育人为主。
快到年根的时候,山子他们才来到帝都,同时还有二丫三丫他们,帝宫很大,完全都能住下。
今年的帝都,早朝放假,从年三十起,到初六,不上早晨不论国事,吴尘两口也清闲下来,专门陪宫里的老人过新年。
为了让他们好好过个新年,今年帝宫都被好好布置出来,全部喜庆的气氛,吴尘为他们每人都做了好几套的新衣,都在年三十赶制出来,送到各个住处。
莲华心细,早就让宫里的总管,安排了宫宴,三十中午,初一中午,实二中午,一直到初五的中午,每天都是一场,全部都是自己家人。
这算算,也一百多口人呢,都是拖家带口的,好不热闹。
好不容易相聚一次,大丫和肖靖然也做了充足的准备,红包那是充足的不行,并且大丫还给每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李村长家准备的一颗千年人参,王奶家也是,这两家现在还是村里住,怕东西多了,他们护不住,只送了人参,其它各家,一家一颗夜明珠,一颗万年人参,让他们留做后手,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