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经常去买布的那个店里的老板娘亲自来过,量了一个窗帘,床帐,各种需要用布的地方,都量过了,棉被,褥子,枕头,还有下人的衣服,鞋子,全部都订做了新的,然后送了过来。大丫又把各各屋里都弄了好几个炭盆,在冬天来临之前,一定要把屋里的潮气驱走。
房子一好,大家住的地方也都安排好,各自的责任也分配好,管家,管理整个家的一切内务,帐房,收支各种帐目,三个丫头,三姐妹身边一人配一个,最小的那个十岁的小厮侍候大山起居,现在他们都不睡一起,各自各自的院子,需要各自睡各自的房间。
那两个丫头的哥哥,分别一个负责果园和粮食,一个负责池塘和牧场,这两人的工作直接归管家管理。
所有的下人,一律姓李,管家,李顺,帐房,李财,丫头,李梅,李雪,李荷,小厮,李远,那两个丫头的哥哥,李雷,李雨。粗使婆子,李大婶,李二婶,李三婶。
通通的都安排好了,于是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搬家了,这种终于有地有家有新房的感觉真好,以前的房子虽然是自己买的,但是别人住过,怎么也没有归属感,现在这个,是自己一点一滴花钱建起来的,里面有自己的心血,当然会有归属感。
前一段,因为自己太忙,把弟弟妹妹天天被关在家里和小虎它俩玩,大丫也只是和他们说过建了新房,到时候盖好会搬过去,没想到等带他们搬过去的时候,居然这么大,这么好,弟弟歪着头看着大丫”姐,我们是不是也是大户人家了“
大丫扑哧一笑”啥大户,我们也是比别的人家多几间房子,多几亩地而已,你可要将来好好学习,给姐姐置办更大的房子,更多的地哦“
”嘻嘻,那是当然“大山已快五岁了,有些事已经懂了一些。
大丫又给他们介绍了一下家里的下人,刚开始二丫他们特别不习惯,后来大姐给他们做了好多工作,才让他们留在自已身边侍候着。
果园里的一百亩树已经长的象手腕一样粗壮了,这里北方太寒冷,大丫让管家从村里雇了人,用粗布,从上面到下面,给捂起来,保暖,牧场里只养了鸡,和猪,池塘里的鱼虾蚌也从空间里移进去了好多,大丫也知道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什么都得慢慢来,所幸开荒三年不用纳税,现在所有的已经初具成形,只差时间了,相信一年之后就会有成果的。
学堂早已经盖好,和家里的一样,都有地垅,前面是教书的一排十大间,中间的操场,场中有各种木制健身器材,后面是一个小院,用专门给夫子住的,就这学堂就占了十亩地,想想大丫也是下了血本。一个小山村的学堂而已。
第二十八章 办学堂
不过大丫还是在学堂里安了好多炭盆,刚建好的房子,又入了冬,不知道夫子他们什么时候能来,先准备着,学堂的事还没跟族长说,想着等夫子到位后再说也不迟。
想着家里人多了,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有必要立一下家规,于是召集了所有下人,制订了家规还有一些细则。
第一就是家里的所有事不准出去乱说,第二就是忠,第三心齐,这是家规,另外,给管和帐房说了一些具体事宜,所有的下人,每人每季二套衣服,月银五百文,管家和帐房的是一两。早在之前,大丫就给了帐房二千两的银票,让他们换了换了银子和铜钱,以备日常开支。
从过完年到现在大丫仔细算过,一共支出了六千多两的银子,身上还有一万多两,够姐弟以后的开支了。她不打算再扩大产业,就守着弟弟妹妹,好好过农家生活,自己好好修炼,现在事事有管家操心,重大的事,才会来向她报告,所以以后的时间就充裕了。
暖房酒订在了十一月二十八,家里的下人都去厨房帮忙,宴请了全村的老老少少,当然某些人是不请自来,他们再也不象以前那样了,开荒的时候他们也去做过工,他们偷懒就开除,嘴贱就掌嘴,手贱就打手,现在的大丫就是欺负他们一家,村里的人也支持,更别说他们做的事不在理。
不过人性的贪还是改不了,吃席还是要来的,只要他们规矩,吃个席大丫也不会说什么。不过老宅家的那几个孙女却不乐意了,以前都是大丫侍候他们,现在看着大丫他们越过越好,居然还有了下人侍候,还十几个,心里就不平横了,来吃席,个个都是板着脸,大丫看着他们不闹事的份上也不说什么。
正厅里面设了二桌,专门招待族长一家和王奶一家,人再富有,也不能忘本,这两家当初对她的好,她一直记在心上。
席桌一共摆了五十多桌,除了那些不在家外出做工的,都来了,好几百人,招待的吃食全部都是大鱼大肉,酒是好酒,整整热闹了一整天。
一整天的热闹之后就是平静的日子,大丫再也不用忙了,家里的厨娘都是大户出来,饭菜都很可口,有时间,就有了给弟弟妹妹们过生辰的打算,以前没做过农活,没当过农民,现在看来,当农民比修炼,比当医生还要累太多。
现在终于理顺了,要好好给弟弟妹妹过生辰了,这时已近腊月底了,小弟的生辰就在这个月里,过年的年货都交给管家来准备了,她也不用操心了,有这个大户的管家,他会安排的头头是道的。
今年的雪几乎上没怎么下,是不是来年的时候要干旱?大丫望望天,有点担心。腊月二十一这一天,大丫带着弟弟妹妹,坐着驴车,去了县里最大的一家酒楼,为小弟庆生,他年纪还小,就喜欢吃,所以他生辰这天就让他吃好,顺便又为弟弟妹妹买了几身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