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养黑洞_浮游的蜉蝣【完结+番外】(30)

  是那种客观上每天浪费几小时不务正业完全不会影响正事的悠闲程度。

  可是,也许是学生时代的后遗症,包括平洄在内的绝大多数人,主观上都很反感浪费时间。

  第25章 前传1-08

  ☆、社会共识

  这时代的多数人都把一天的时间分成这么三块:

  一,满足作为生物生存需求的时间。

  包括睡眠、进食、清洁以及大小便。

  其中睡眠平均算作八小时。

  进食三餐加起来算一个半小时。

  清洁包括洗脸、洗澡、洗头,以及给机器人设定洗碗洗衣服扫地等程序,平均算一小时。

  大小便算半小时。

  这全部加起来就是十一小时。

  二,为赚到稳定保证日常花销够用的工资而进行工作的时间。

  即一周四天、每天六小时。

  再扣除掉年假、节日以及带薪摸鱼的时间,平均可算每天工作三小时。

  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及应对意外事件的时间。

  二十四减十一减三等于十小时。

  即,一个普通人平均每天约有十小时为自由支配时间。

  看起来好像挺长,如果用来追剧,几天就能看完一部大长篇。

  高强度连看一个月大概就会陷入剧荒。

  可是,如果想正经地、投入地发展自身爱好,一天十小时又捉襟见肘。

  以平洄举例。

  平洄自己是一个需求比较低的人,对衣食住行的态度都是“够用就行”。

  如果平洄完全只专注于自身,那她大概率每天会有很多时间无所事事地发呆。

  但实际上平洄没空发呆,因为她很有兴趣观察别人的需求,喜欢去欣赏不同人的奇思妙想。

  基于这个兴趣,平洄才开展了帮人制作攻略业务。

  通过在制作过程中详细研究委托人的需求,去略微体会其他人与她不同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

  而平均一天十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只够平洄一天接两个左右的小委托,对于复杂委托,三五天完成一个也很正常。

  每次从很多个有意委托者中挑一两个来接,将多数都拒绝掉,平洄总会感到遗憾。

  恨不得自己一天能有数百个小时,这样就能不错过任何一个委托,就能体会到更多人生活中的小奇妙。

  平洄有一个叫葛衣的邻居,爱好是写歌。

  葛衣在写歌方面其实没多少天赋,经常一个月好不容易憋出来一首歌,唱给邻居们一听,邻居们只能给予她礼貌微笑。

  于是本职工作是中学音乐老师的葛衣主要将她的歌唱给她的学生们听。

  反正学生们即使觉得不好听,至少不会当面嘲笑她。

  葛衣也会将她的歌发到网上,看看网友们嘻嘻哈哈的点评。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些“网友”多数都是葛衣的邻居、学生、朋友、亲戚,不过这些人普遍在线上比在线下敢说一些。

  让葛衣找到了更多改进的方向。

  葛衣在写歌上是真爱,所以即使长期成果惨淡,她依然乐此不疲。

  然后,在制造了不知多少首让人难以评价的“歌曲”后,葛衣的某一首歌被买走成为了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后来,那部小成本电视剧意外走红,连带葛衣也小小地红了,她发布歌的账号迎来了更多关注。

  连葛衣以前写的那些马马虎虎、有点怪异以及真难听的歌也开始有人喜欢。

  据专业人士点评,葛衣那首走红的歌其实依然算不上多么出色,但恰好与那部电视剧的内容很搭,于是实现了相互成就。

  所以说,一个东西好与不好,有时候不是绝对的概念,而还得看放在什么地方。

  小红之后,葛衣的写歌水平一如既往,并没有突飞猛进。

  但毕竟写了很多年,技巧纯熟,写出的新歌至少大略听一听不会再让人感到伤耳。

  偶尔灵感爆发,还能写出小小的惊艳。

  于是葛衣的写歌收入便稳了下来。

  这整个过程听起来很励志对不对?

  其实在平洄的这个时代,类似葛衣这样经历的人有很多。

  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持续投入时间精力,因为有余钱有余闲,所以不在乎长时间的只投入无收益。

  然后在某一天,意外又必然地迎来量变后的质变。

  这个“质变”通常并不是一夜暴富那种程度。

  只能说是在主业之外有一份额外收入。

  可能部分时间额外收入会高于主业收入,但因为不够稳定,所以多数人会继续只将这当额外副业,同时依然好好完成自己的主业工作。

  比如葛衣,小红之后就没有辞去她音乐老师的工作。

  葛衣还利用自己副业的名气让学生们上她课时更加专心,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甚至发掘出了一个在写歌方面比她有天赋很多的学生。

  葛衣感叹:

  “那样的天赋才适合将写歌当主业经营啊。

  “我要是专职写歌,大概率会焦虑得一个音符都写不出来。

  “还是现在这样当作消遣随意写写更适合我。”

  那位学生很敬重葛衣,说:

  “葛老师你掌握了那么多乐理知识,总结了那么多写歌技巧,怎么能还算‘随便’写写呢?”

  葛衣:

  “天赋决定的是上限。

  “这些谁都可以学、可以总结出的知识与技巧决定的是下限。

  “我改变不了我的上限,但还是能尽量抬一抬我的下限的。

  “不然一直写很难听的歌,还老忍不住分享,岂不是太折磨被迫听我歌的学生与邻居们的耳朵了?

  “会被打的。

  “你也得记住,虽然你的上限很高,但如果不把下限抬起来,你也可能写出比我早期写的那些更难听的歌。

  “还是有被打的风险。

  “而且,如果不把下限抬到位了,你根本无法理解你的上限在哪里,更别提达到那个上限。

  “上限只是理论最大值,实际能不能达到是另一个概念。”

  目前那位学生似乎发展得不错,以唱自己写的歌为卖点,在新生代歌手中已小有名气。

  不过具体的平洄也不太了解,她写攻略的范围并不包含娱乐圈

  总之,平洄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主业只是用来保证自己生活无忧,副业才是占据了他们多数时间的心头好。

  那些能直接将兴趣、将心头好当作主业的,是具有天赋的幸运儿。

  普通人天赋有限,只做副业容易入不敷出,导致自己心理压力过大,进而会在压力中对自己的心头好失去兴趣。

  所以花少量的时间干主业、花大量的时间干副业,对普通人才是可进可退的优选项。

  至于说花时间少且不太用心的那个凭什么被称为主业……

  这是对稳定发工资的老板的尊重。

  正因为很多人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钻研自己天赋不足的爱好,所以“珍惜时间”可以说是社会共识。

  虽然将大量时间花在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上,看不到多少收益,好像也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但那是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浪费方向。

  选择并长期做下去后,每一秒都是在积累量变,每一秒都可以期待质变。

  而在可以不睡觉的时候选择睡觉,除非睡觉本身是某人的兴趣,否则这才是纯纯的浪费。

  睡觉这事本身不是平洄的兴趣,但维护生物钟已经算是平洄的执念。

  平洄主观上基于对时间的珍惜,想要更充分地利用二十二点到零点的这两个小时。

  但她又忍不住担心,一旦自己真改变了这生物钟,她想要跳出这来历不明的时间循环坑会更加困难。

  平洄感觉,“二十二点睡六点起”这个建立于正常时间流动中的稳定生物钟,是她与正常时间线的联系之一。

  即使已经多次确认零点才是触发重置的时间点,但平洄依然感觉,六点才是每一个重复周六的起点,二十二点则是它的终点。

  至于零到六点以及二十二点到零点,更像是混沌的过渡期。

  现在发现,客观上她根本改动不了这个生物钟,平洄终于可以不用继续心理斗争了。

  完全放弃熬夜、放弃对抗困意后,平洄的生活又恢复为了规律。

  由于早餐内容是开启周六循环之前就设定好的,平洄又不想凌晨顶着困意进行修改,于是便接受了每个周六早上都吃一样的现实。

  好在鸡蛋、白粥和奶这三样属于再怎么吃都不会太腻的东西,就只有蛋糕有时候平洄会实在吃不下去,便让机器人放回冰箱,另拿其他的出来。

  好在现在是彻底不用担心食物保质期的问题了,哪怕连续一个月不吃蛋糕,也不用因为它会坏而心生浪费食物的愧疚。

  虽然平洄的这个时代食物已经极大丰富,可从小接受的教育依然让多数人习惯于不浪费食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末世文 无cp  浮游的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