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倾城不以为意,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答反问,“王爷,您是按照治军之法在治理广城吧。”
不等陈端回答,顾倾城就先说了一句,“唔,就像在城门口,兵卒们仿佛守卫军营一般。”
“令行禁止!不惧强权!好生严明啊。”
陈端挑了挑眉,哦豁,小姑娘这是开始拐着弯儿的告状了?
“令行禁止不好吗?”
陈端许是心情不错,没有继续保持跽坐,而是换了个姿势,将身体靠在了凭几上。
整个人看起来,显得有些慵懒。
“好!军营里,自然要令行禁止,纪律严明!”
顾倾城赞许的点点头。
陈端却等着顾倾城来个“但是”。
果然,就听顾倾城说,“然则,广城不是军营!”
军管和民管是不一样的。
治军讲究一个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而治理地方,则讲究一个“法不外乎人情”!
治大国如烹小鲜嘛!
不可能真的“杀伐决断”。
陈端愣了一下:广城不是军营。
所以,不适合用治军的那一套?
顾家小女郎,是这个意思吧。
“殿下,听闻您饱读诗书,是个难得的儒将。”
顾倾城似乎换了个话题,而在进行下一个话题之前,她小小的拍了拍陈端的马屁。
陈端:……虽然知道对方是在拍马屁,但人嘛,还是愿意听好话。
尤其是,夸奖自己是个“儒将”的,还是堂堂顾氏女。
不说顾家辉煌的历史,单单是当下,顾卿的祖父是前中书令,顾卿的父亲是前驸马、兼海内名士!
顾家才是妥妥的书香门第、名士大儒辈出啊。
能够得到顾家人的夸奖,哪怕只是客套的官方吹捧,也让人心情愉悦。
“三娘谬赞了!某不敢当!”
陈端的面部线条都柔和了许多。
顾倾城却话锋一转,问了句,“王爷学识渊博,想必应该也读过汉书。”
“秦二世而亡,为何?”
陈端:……这个话题,似乎过于大了。
且他一个被皇帝忌惮的领兵大将,顾家小女郎却跟他讨论一个王朝的覆灭,这里面似有帝王之术啊。
第593章 开始了
真心不合适呢!
陈端心里暗自滴咕着。
不过,人家既然问了,且这里还是天高皇帝远的岭南,陈端觉得,自己可以“妄言之”。
“秦二世而亡,原因很多——”
就算没有读过史书,陈端身边也有谋士。
私下里,也会“以史为鉴”。
陈端被陈靖忌惮,不只是陈靖“以己度人”,也是因为陈端确实有野心。
既然有野心,那么多多研究前人的历史,也是应该的。
所以,陈端还真能说出秦朝灭亡的诸多原因。
顾倾城却懒得听,直接打断他的话,说了句,“原因确实很多,但‘秦法太过严苛’,却是重要原因之一。”
顾倾城丢出这个话题,只是想提醒不要用治军的办法治理地方。
在军营,确实应该军法严格。
但,治理地方就不适用了。
秦法就是出了名的严苛,服徭役迟到了就要被砍头,陈胜他们怎么可能不造反?
表面上看,秦似乎是毁于二世之手。
可如果不改秦法,就算扶苏上台,照样不能长久。
治乱世需用重典。
可天下统一了,太平了,那就要适时的予以调整啊。
安抚,怀柔,稳定,平和!
陈端:……
他不傻。
而顾倾城的“提醒”也算不得隐晦。
呵呵,把秦法都搬了出来。
怎么,在顾家小女郎眼中,自己这个梁王,竟成了跟秦二世一样的“暴君”?
啧,不就是在城门口小小的为难了她一下嘛。
小姑娘的心眼儿也太小了,居然借古讽今的把他骂做暴君!
顾倾城眼角的余光瞥到了陈端那副哭笑不得的模样,便知道他误会了。
呃,好吧,顾倾城承认,她确实有“报复”的嫌疑,小小的占了个口头便宜。
但,实际上,她也是真的想提醒陈端——
“殿下,广城乃岭南的港口,最是繁华,这里齐聚了岭南、乃至海外的商贾。”
广城的富饶,不是因为物产多么的丰富,而是地理位置的优越。
靠海,靠内陆。
有天然的港口,也有着优越的海运条件。
南来北往的客商,都聚集于此。
商业的繁荣,自然会带动地方原本的经济。
陈端见顾倾城不再“讲古”,而是回归了广城本身。
还提到了广城繁荣的商业。
他点点头,表示赞同,“广城确实繁华。几家商行,将生意都做到了建康,甚至是北朝!”
也正是知道商业繁荣,陈端才加大了对商贾们的管理。
提高税法,限定物价,用律法的形式,掌控广城的商业。
等等!
律法!
秦法?
陈端似乎明白了。
他看向下首的那个昳丽少女。
“顾卿,你认为我不该用治军的方法来管理商贾?”
陈端坐直了身子,目光直直的看着顾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