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子有个厉害的闺女,儿子儿媳妇们若是谁敢不恭敬,就要先掂量掂量!
“今天我把话放在这里,我们老顾家容不得搅家精。”
顾父正式撂下狠话,完全没有村子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得不在儿媳妇手底下讨生活的卑微。
他,底气足着呢!
……
顾家家庭会议开完的第二天,顾二嫂便背着小包袱,提着一篮子鸡蛋和一块花布,兴冲冲的进了城。
“二嫂,咱们都是一家人,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
顾倾城对于顾二嫂的到来,丝毫没有意外。
她摆出了推心置腹的态度,亲昵的对顾二嫂,“我这个家啊,这几个月就劳烦二嫂费心了!”
顾二嫂见顾倾城并没有嫌弃,反而十分亲近,紧绷的神经顿时松了下来。
不是顾二嫂多想,生产队也有其他嫁去城里的姑娘。
哎呀,那姑娘进了城,仿佛也变得高贵起来。
娘家人去城里,她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险些把娘家人当贼给防着,话里话外更是提点:不要总想着沾光,她是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了。
或许,她娘家的亲戚确实有些算计。
可大家其实还是要脸的,那姑娘先翻了脸,娘家人也就更加不管不顾起来。
闹到最后,两败俱伤。
那姑娘摆脱了“吸血”的极品娘家人,可也落了个不孝、凉薄的名声。
当然,娘家也没有讨到好处,更坏了名声。
但,名声这种东西吧,如果真的烂了,有些人就会破罐子破摔。
咳咳,那家人就像打不死的臭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跑去膈应自家姑娘。
有了那样的例子,顾二嫂也担心自家小姑子会不乐意。
毕竟她已经照顾了老四和老大,顾家却还不依不饶,多少有些过分。
没想到啊没想到,自家小姑子全然没有嫌弃,反而十分欢迎的模样。
顾二嫂原本还带着利用的心思,见到小姑子这么“赤诚”,她也禁不住多了几分真心。
来到城里后,不但尽心尽力的干活,还会跟左右邻居打好交道。
等顾倾城又从外地出差回来后,发现自家二嫂已经能跟着邻居大妈一起织毛衣、聊八卦了……
第220章 在年代文吃瓜(三十三)
顾二嫂就站在胡同口,看到顾倾城从小吉普上下来,赶忙跟邻居大妈说了一声,就笑盈盈的迎了上来。
她织毛衣的时候,用了个袋子,绕成团的棉线放在布袋里,布袋挂在手腕上。
从布袋里扯出一根线头,用棒针灵巧的织着。
这样做有个好处,那就是既不耽误织毛衣,也不耽误她走街串巷的聊天。
“小妮,那是东四胡同牛家的大婶子。她家闺女也在机械厂上班。”
顾二嫂手腕上挂着布袋,两只手还要扶着顾倾城。
嘴里低声介绍着,“听说啊,还有个儿子,不过儿子身子骨弱,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里写写画画。”
顾倾城:……这二嫂,不只是手巧,嘴巴也巧啊。
这才几天的功夫,连隔了三条街的“邻居”,都搭上线儿啦?
她嗯嗯的应着,眼角的余光瞥到顾二嫂布袋里被卷起来的半成品,挑了挑眉。
察觉到顾倾城的小动作,顾二嫂笑着说,“这是西二胡同冯大妈教我的。你发的那些棉线手套啊,根本就用不完。”
“搁着倒是也浪费不了,不过,把手套拆了,用棉线织个线衣或是坎肩儿啥的,岂不是更好?”
“这棉线啊,虽然不如毛线保暖,但软和、透气,给巧儿穿正好!”
顾倾城笑着点头,“我当初去搬运班的时候,那里的陈师傅也提到过。”
“还是二嫂的手巧,脑子里也好,才几天啊,就学会了。”
“对了,棉线手套我还有,二嫂给巧儿织完,再给虎子织一件吧。”
顾二嫂对待顾倾城母女有了几分真心,顾倾城也愿意加倍照应。
虎子是顾二夫妇的儿子,今年七岁。
小家伙虎头虎脑的,精力旺盛,正是人嫌狗憎的年纪。
那衣服啊,早上穿了“新”的,下午屁股、膝盖上就磨出个破洞来。
幸好虎子的衣服,都是父母的旧衣服给改得。
否则,就顾二嫂这精明持家的性子,早就心疼坏了。对虎子这个熊孩子,也是一天三顿的打。
但打归打,顾二嫂这个亲妈,对虎子还是非常疼爱的。
当妈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穿得好、吃得好。
一件“毛衣”,虽然是棉线的,可也是乡下极为少见的好东西啊。
哎呀,自家儿子要是能穿上,那得有多好看、多气派?
离了家,跑来照顾小姑子,顾二嫂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当然,她知道,家里有丈夫,有婆婆,还有嫂子和弟妹。
虎子不会受苛待。
只是,身为一个母亲,只要孩子不在身边,她就会担心。
非关其他,母性而已。
“哎呀,他那么皮,好衣服让他穿了也是糟践!”
顾二嫂已经心动了,却还是假模假样的推辞着。
顾倾城笑得愈发真诚,“怎么就糟践了?二嫂,你得这么想,如果没有衣服,虎子可能就直接磨破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