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郁离被封王的消息传回来时,郁老太太当时就受不住病倒,老爷子也像是老了好几岁。
两人心里的悔恨可想而知。
这次他们会让陈氏过来也能理解,想让陈氏在郁离面前打打感情牌,万一郁离心软了呢?
郁金觉得他们异想天开,同时也瞧不起他们。
这么多年过去,他们还是只会这套,有什么事只会支使女人出面,男人躲在后头坐享其成,有本事就让郁老大带着几个儿子过来给二房陪礼道歉,亲自过来请人啊?一点诚意都没有,还想着让二房心软?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郁离自然没理会。
她对郁家没什么感情,就连对郁老二夫妻俩也只是面子情,唯一被她放在心里的只有三个妹妹。
这事听过后就抛到脑后。
-
过了几日,在傅闻宵忙得差不多,两人特地回青石村一趟。
他们先去村塾那边瞧瞧,然后去见村长,又见了村里人,特别是当年和傅家交好的那些邻居,在傅闻宵生病时,给予傅家不少帮助,傅闻宵记着这个情。
青石村的人见他们难得回来,十分热情,热情中又有些拘谨,生怕不小心得罪当朝皇子和王爷,见傅闻宵和郁离对他们的态度没什么变化,方才放心,很快就像以前那般,笑着和他们说话。
郁离和他们说话时,瞥见人群中的郁老大父子几个。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文士长衫,眼巴巴地站在那里,想要过来又拉不下面子,表情十分阴沉,一看就知道这日子过得不顺。
村长也看到他们,心里暗道一声晦气。
既然死要面子,就别过来啊,来到这里,又像是谁欠了他们的,指望着旁人能迁就他们。
他就没见过像郁家大房这样的,读书都读傻了,明知道读书不成,就应该去找个营生赚钱养家,或者种地干活。
他们却不是,自持是读书人,拉不下脸面,什么都不做,一直窝在屋子里死读书,任由地里的庄稼荒废。
郁老爷子夫妻倒是心疼那些庄稼,拖着年迈的身体去侍弄,落得一身病。
纵使如此,也没见大房父子几个去帮忙,陈氏也自持是秀才的女儿,根本不肯干,最后连吃饱都勉强。
如今村里的人越过越好,只有郁家大房反倒越过越差。
在村里待了大半天,郁离和傅闻宵终于离开。
村民们依依不舍地送他们离开。
两人登上船时,听到后头响起一道颤巍巍的声音,“离娘……”
郁离转头,看到互相挽扶着过来的郁老爷子夫妻,两人的头发都已经白了,瘦巴巴的,一看就过得不好。
他们站在不远处,望着这边,年老体衰的模样,让人看了都觉得心酸。
然而没人可怜他们,心知他们会如此都是自己作的。
村长忙让村民拦住他们,同时让划船的艄公赶紧离开。
转头他让人将老两口送回去,理由也是冠冕堂皇,都生病了,就不要出来折腾,省得病得更厉害。
同时也让人将郁老三夫妻叫过来,将两老带回去,至于郁家大房,是不能指望的了。
和郁家大房比,郁老三夫妻倒是识趣。
这几年,郁金出钱给村子修桥铺路,帮村民们发家致富,只要肯听话的,日子都会过得不错。
郁老三夫妻也是其中的一员。
虽说不能大富大贵,这日子也过得去。
正是得到了郁家姐妹给的好处,他们很积极地盯着郁老爷子夫妻和郁老大一家,不让他们去给二房惹麻烦。
第273章 后记17:
转眼就到四月。
南地的天气已经完全转暖,白天的日头大时,能晒得人满头大汗。
人们已经换上轻薄的夏衫,最多就是在早晚比较凉时多添件外衣。
到了四月下旬,郁离和傅闻宵也准备离开山平县,前往邺州。
去年女皇登基后,宣怀卿便领旨前往邺州建立水军打倭寇,也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他们打算过去看看。
这次离开,郁离带上郁珠一起走。
郁金和郁银十分不舍,舍不得大姐,也舍不得最小的妹妹,想到郁珠在体术上的天赋,若是能跟着大姐一起练体术,定有大好的前程,比留在南地这边更好,她们又忍住那股不舍。
她们自然是希望自家姐妹好的。
离开前,姐妹们又来了一次秉烛夜谈。
郁离和几个妹妹透露自己要去邺州打倭寇的事,“……将来肃清倭寇后,朝廷会派商船出海,我们应该也会去海外转一转。金娘,这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先去青江省的船厂那边,多订一些海船……”
郁金是个聪明的,瞬间就明白这其中蕴含多大的利益。
那可是朝廷组织的出海,届时朝廷肯定会从民间招聘商船跟着一起出发,听说那些洋人非常喜欢大庆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东西,若是能带到海外销售,定能带回大批的财富……
“大姐,我知道了。”郁金握紧拳头,脸蛋因为激动有些发红。
郁离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我知道金娘很能干,好好地干,若是日后干得不错,说不定女皇还会召见你。”
“啊??”
见几个妹妹惊讶的样子,郁离没有多说什么,转移了话题。
不过翌日,郁金和姐夫聊了下,彻底地明白自己未来十年的计划,不禁也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