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词上面还有一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沈雁归将彩笺压在胸口,略带羞臊道:“昨儿才分开,哪来的离别之苦?”
左右无事,她命人取来花盆,亲手将兰花种下。
又日、再一日……西山日日有加急的东西送来,只是冬日里鲜花少,有时候甚至只是一片题了诗词的叶子。
绿萼送东西进来,瞧着沈雁归双手交叠,托着下巴,望着窗外愣愣出神,蹲下身道:
“王妃可是想王爷了?”
到底是新妇,沈雁归脸一红,否认道:“哪有?我只是……”
这不否认还好,一否认,倒叫她当真发现自己是有那么几分想念的。
做衣裳首饰、遣奴婢伺候,将整个摄政王府的家当全交给自己,还日日送花写诗,她要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只是当年父亲对母亲也是极好的,将人从永州骗到京城,一切就都变了。
男人绝情,说翻脸就翻脸,小小宣武将军尚且能有如此做派。
更何况是权势滔天的摄政王?
权力在他手中,他若一朝翻脸不认人,这些东西还不是说收回就收回,敢拿走一根针,能给你十根手指剁干净。
沈雁归到底还是不愿将所有希望压在一个男人身上。
她一直有个梦想,便是将阿娘和妹妹接出沈府,若不依靠摄政王,便得要自己有独立赚钱的本事,可摄政王妃出去赚钱,实在不现实。
“王妃头一次离开沈府这样久,可是想夫人和小小姐了?”绿萼察言观色,“府上新来了个厨子,做得一手好点心,想来小小姐会喜欢,奴婢明儿封些银子,带上点心,替王妃去瞧瞧夫人和小小姐,可好?”
墨承影临出门前,什么都吩咐了,便是忘了说,沈雁归可以自由回家。
没有这句话,绿萼也不敢将人放出府。
“倘若夫人和小小姐愿意,奴婢就将她们接过来,在府上住几日?刚好王爷也不在,没有妨碍。”
第18章 替身
沈雁归不知道该怎么谢绿萼,她从桌上拿了两个大金元宝,塞到绿萼手里,“圆圆从没有离开过我这样就,劳你多哄两句。”
绿萼答应,却拒了王妃的赏银,“王妃,这些都是奴婢该做的,可收不得这些。”
次日一早,绿萼亲自带着银钱和点心去了将军府,青霜自告奋勇陪同,说是一定将夫人和小小姐接过来。
小兰花又开了一朵,今儿的阳光格外明媚。
沈雁归满心欢喜,坐在后花园的凉亭里,看着今日从西山送来的东西——一支雕刻简单的木簪,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卿”字。
卿卿。
边境之城、鱼龙混杂,沈雁归幼时在永州,不仅戴着面具,还有很多化名:阿娘叫她二丫、同伴唤她大王,还有那么几个人别出心裁,叫她卿卿。
左不过就是个称呼,她从来不深究其意。
沈雁归打开彩笺,依旧是那潇洒飘逸的字,一笔一划,带着几分刻意的端正,是为了方便她认清。
王爷好似知道绿萼今日不在,那彩笺上的字极简单:
「何以结相于?」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这是一首定情诗,王爷这是用木簪代金钗,与自己诉情?
一旁的春褀小声道:“王爷日日给王妃送东西,王妃要不要也给王爷回赠点什么?”
“回赠?”
沈雁归一直当这是摄政王给自己的赏赐,从未想过是赠送。
她想了想,从发上摸下一支玳瑁钗,客气道:“劳烦你们派人送去西山给王爷。”
夏安挠了挠头,“钗?王爷怕是用不上吧?”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这是哥哥念过的诗,沈雁归浅浅一笑,带着新妇的羞臊,“我想……王爷应该会喜欢。”
春褀连连点头,“奴婢瞧着,只要是王妃送的,王爷都会喜欢。”
夏安也深以为然,便立刻去办。
人与人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
风翻了一页书,沈雁归摇着绣花鞋,指甲挠着书页,自言自语道:“王爷为什么会对我这么好?”
春褀不知道原因,但她信誓旦旦道:“自然是王妃值得。”
“值得?”
沈雁归口中喃喃,她想起太后那日派人来送赏,王爷所说。
永州、救命之恩、从小就喜欢,非卿不娶……那晚她不是非睡不可,只是王爷开口便是永州。
幼年的永州于她太幸福,以至于一提起心就痛,她的哥哥啊,她最好的哥哥,如果她们一直在永州,就不会死。
沈雁归小时候家里救了太多人,她实在不记得王爷这一个,但是她想,作为被救的,记忆深刻,实在正常。
王爷说他是重生回来的,上辈子后来认出自己,这辈子与自己提前相认。
若是救命恩人……沈雁归点点头,那自己确实是值得的。
后面还说了什么?
“冯……妧清?冯妧清是谁?”
“胆敢直呼太后名讳,你不要命了?”
身后的声音来得猝不及防,叫沈雁归一惊,她回头看了眼,是冯婉言。
她今日这身打扮倒是不错,有了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娇俏,只可惜王爷没有这个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