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我成了女配的姨母[穿书]_尺鲤【完结】(167)

  第139章

  才从牢狱中出来的郡守大人不顾病体, 竭力安排医者为受时疫影响的百姓诊治并研制药方,联系城中的药坊药商筹措购买药材,派人熬制药方分发给百姓……

  于百姓眼里, 不亚于黑夜烛火。

  书房烛火晦暗,男人看着下首的中年男子,眉梢轻挑,“所以周郡守的意思是,希望本王给临洮百姓筹措一批药材?”

  烛火摇曳闪烁, 将人影拉长投映四周,男子瘦骨嶙峋,满脸疲倦, 赫然是几日来奔波不断的临洮郡守周守良。

  周郡守垂首作揖,暗哑的请求十分恳切, “时疫来势汹汹,如今城中的药材已消耗殆尽, 听闻王爷军中辎重所携药材不计其数……还望王爷怜惜临洮百姓。”

  似被对方的话逗笑,褚峻唇角扬起,似笑非笑,“你倒是敢开口。”

  “你可知本王奉命领兵平叛, 所带辎重都有定数,按照军令是只能用于行军战场上, 如今周郡守却让我将辎重药材用于时疫,岂不是让本王弃军卒安危于不顾?弃军令于不顾?”

  “下官也知此举为难, 只是如今时疫来势汹汹, 若任其肆意蔓延,恐怕城中百姓十不存一。”

  “下官已经派人去采买各类药物,到时候所欠药材下官亦会如数奉还, 还望王爷施于援手。”

  周郡守再次俯首。

  他神色诚恳,言辞切切。

  ……

  周郡守离开的时候,已经入夜。

  他没有回府邸,而是去了府衙。

  府衙灯火通明,师爷文吏来来往往,见其进来,俱起身施礼,周郡守摆摆手,入了他日常处理庶物的三堂。

  几个师爷见状,也跟了进去。

  周郡守面色消沉,几个师爷也意识到了借药的请求平北王定是没有应下,几个师爷面面相觑,很快有人出言安抚。

  “行军辎重,本就是要紧事,平北王拒了我等这个请求,也是有理可据的。”一灰袍师爷劝慰。

  “话是这样说,可临洮数十万百姓性命难道不重要?如今形势危急,我等不过是借上一些,过些日子就能还上,他竟如此也不肯?”

  “早听说平北王刀下亡魂无数,这心果然是狠的,如今为今之计,也只有从别处再调派药材了,只是雨天路滑,想必会耽搁一些时日啊。”

  “……”

  抱怨,献策,师爷们纷纷进言。

  夜渐深,府衙各处烛火渐灭,唯有三堂处依旧残留些许烛光,瘦削的身躯被映地细长,被闪烁烛火笼罩的眉眼平添阴翳。

  “这场雨下得已经足够久了,也到了该下手的时候,还望大人尽早行事,主子静候大人佳音。”

  赫然是灰袍师爷。

  周郡守沉默不语。

  灰袍师爷见状,嗤笑,“怎么?你莫不是悔了?”

  他随意寻了一处坐下,视线落在屋里一角处,那处放着几个粗糙的竹篮,篮子里盛着一些不值钱干菌菇干枣等山货,都是前段时日里临洮百姓送到府衙的。

  临洮地处偏僻,临近山林,周围的百姓也常会进山寻摸一些诸如枣菌菇栗子野柿之类的山货给家里增添进项,只可惜山林虽大,野兽却是不少,他们往往不敢进入山林深处,只敢在外围转悠。

  能捡的山货不算多,百姓们一般也是舍不得自家吃的,往往会卖给城里的山货铺子换得银钱去买粮。

  漫不经心地移开目光,面上的讽意却是渐浓,灰袍师爷语带讥诮,“人都死了不少了,周大人即便是悔了也无济于事了。”

  周郡守神色阴沉,“你不是说那些药粉不会致人死亡吗?”

  “周大人说笑了。”灰袍师爷摊了摊手,语气悠悠,“我虽识得微末医术,却到底不是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医。”

  “城中男女有老有少,有强有弱。老者孱弱,幼童稚嫩,我又怎能保证他们一个都无碍呢?”

  “不过是些老弱病残,于大事倒也无碍,若大人真为这些小事怨恨于我”

  言语间,那一条条人命轻若鸿毛,微不足道。

  枯藤似的手攥得发白,周郡守只觉脊背发凉,他胸口起伏不定,闭了闭眼,良久后,才从齿间挤出森冷两字,“出去。”

  灰袍师爷耸了耸肩,“听闻大人的侄孙前几日得了弄璋之喜,主子早早派人送去了贺礼,也让卑职同周大人说一声恭喜。”

  他转身向外走,“……还望大人不要太过欣喜,忘了自己要做的事。”

  周郡守手攥得发白,眼神发狠。

  光亮透过窗牗洒落在地面上,有经过的文吏不经意地往窗牗瞧去,却见映在窗柩桃花纸人影的背脊颓然弯下,如同一株被凛冽飓风刮弯了腰杆的胡杨。

  又过了两日,能够分发给百姓的药材越来越少,百姓的情绪也愈发躁动。

  派出去两位医者已经陆续回来,两人几日来一直做着防护,倒也没有染病,只是安全起见,进府时依旧防护得严严实实的,自行回自己屋里隔离。

  知道了两人回来,阮秋韵也做好防护来到了两位医者的院落,她心有顾虑,还是想了解这次瘟疫的情况。

  资历最老的那位医者姓杨,他依旧衣着严谨防护,手里执着一个本子,隔窗禀报。

  先是汇报了这次时疫的一些症状还有伤亡和蔓延情况,最后沉思了许久,还是谨慎道,“除此之外,下官觉得此次瘟疫有些蹊跷。”

  他们是和郡守寻来的几个医者一起进入疫区的,有些医者防护不当心也染上了疫疾,这就给了他一个从接触到病发症状的观察机会。

  杨医者眉头紧锁,“下官亲眼见一医者进入疫区不过几个时辰就发病了,这是下官以往从未见过的。”

  从接触到发病都太快了,杨医者行医三十几年,平生所碰到过的时疫不在少数,所见过从接触到发病最快的也需一到两日。

  阮秋韵认真听着,听完后眉心微蹙,“那依杨医所言,这也许并不是一场瘟疫?”

  杨医者没有立即给出答案,只想了想,语气带着谨慎,“这世上亦是有能够造成瘟疫的症状与脉相的药物,只是此次临洮是不是瘟疫下官也不敢妄下定论,还需要寻来药源查验一番才可确定。”

  药源。

  阮秋韵心思微转,“水?”

  要真的是人为下药的,能够同时让这么多人着道,也只有每天必须的饮用水了。

  杨医者颔首,低声道,“正是,下官于疫区所见,临洮百姓所用水源有两种,一为山泉一为井泉。”

  阮秋韵了然,“我让人去取来井水,一切就麻烦杨医了。”

  入夜,洗漱过后的妇人并未就寝,而是端坐于书案前看着案上的辎重账本。

  看似认真,账本却久久不曾翻过。

  脑海里的思绪像被揉搓成球的毛线一样混杂,她始终抓不住一根有用的线头,门外熟悉的脚步声缓缓传来,阮秋韵眸光微闪,敛起思绪起身。

  男人没穿甲胄,进屋后直接进了里屋,习惯性地揽过已经行至身前的夫人坐下,“这么晚了,夫人怎么还不就寝?”

  “我在等你,有些事想要和你说。”

  阮秋韵眼睫缓缓垂下,遮住了眼底的情绪,把今日医者上报的事说了出来,说完后又道,“我已经让人去取水源给医师了,究竟是不是瘟疫过两日就能出结果。”

  她抬眼注视着男人的面容,语气和缓,“要是不是瘟疫,我还是想让筠儿早些回来,她这段时间一直在军营,我不太安心。”

  男人对上夫人的目光,眸光渐渐幽深,唇角却是陡然勾起笑,他俯首亲吻夫人的唇,语气有些无奈,“夫人已经知道了?不过这个时候,明筠应该已经快要回到冀州了。”

  果然。

  阮秋韵按住了男人再次俯过来的脸,她眉含冷意,起身想离开对方怀里,却在又被对方按着腰肢坐在了肌肉虬结的大腿上。

  她闭了闭眼,没有继续起身。

  男人低声安抚,“夫人放心,筠儿身边有扈从跟着,不会有危险的……”

  褚峻不是蠢人,而且手下谋士众多,早在进入临洮前他就派人把临洮郡郡守周元义查了个遍。

  周元义出生寒门,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却因一遭谏言刘氏一族被贬,后来因为政绩优秀屡次升迁,五年前成临洮郡郡守……表面一切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妥。

  可没有不妥本就是的最大不妥。

  五年前刘氏一族占据半个朝堂,其中的吏部也不乏刘氏族人,一个因为谏言刘氏有外戚之嫌的而被贬的官员,如何能每三年在刘氏族人林立的吏部得到优秀的考评呢?

  起了疑心,便会多思,所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临洮出现瘟疫后他就起了防备,在打算将计就计的同时也顺手派人把正在军营的便宜女儿送回了冀州……

  阮秋韵垂眉听着,眉宇的愠意稍减,她最看重的就筠儿的安危,对方能在意识到有危险时送走筠儿,她还是很安心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