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有皇帝没皇帝对朝政是真的没影响啊!
朱元璋倒不知道自己子孙后代里出过二十年不上朝的奇葩,他是真惊呆了,在他看来,皇帝要么实权在手,要么傀儡在位,反正皇位上不能没长个人,傀儡皇帝背后哪能没有权臣,这权臣基本就等于实质上的皇帝啊,他本来以为姬时就是在做这种权臣来着。
然而姬时每天早出晚归寻摸人才来填坑,朱元璋一直盯着,发现她是真的不沾朝政。很多需要皇帝来决策的东西,现在那帮官员自己开个会表决一下就成事了!
姬时提出的一些东西,能做到的很快下发所有部门通力合作完成,不能做到的就分散成几个阶段的小目标先做着,不是,说好的国不可一日无君呢?
朱棣也一天天看着,最后撺掇撺掇他爹道:“哥,你不去我就去了啊,再矜持几天,咱那财政部长也当不成了。”
朱元璋一巴掌扇在他脑袋上,“什么咱的财政部,那是你老子我的财政部!老子还没死呢!”
朱棣摸摸脑袋,思考道:“就现在这个样子,哥你觉得这官位能世袭吗?”
朱元璋差点没被他噎死,拧着眉头好半晌又松开了,他很宽慰地笑了,“没事,反正以后儿子也不跟我姓,那不是咱老朱家的人,是老……”
说到这里他又哽住了。
朱棣替他说完了:“是老苏家的人对吧?对了,我听说猛禽跟咱们鸽子很难生出好蛋的。”
朱元璋把他一脚踢出宫殿外了。
第58章
东凤发生这样大的动荡, 传到西凤的风声却没有多少,因为姬时真的没有打算靠着西凤来扶持东凤,用的也大多是东凤自己的人才,等姬游从返回的黎命那里知道一切的时候, 已经是入冬时节, 秋战结束了有一段时间。
姬游平日里去水云宫的频率就是一月两次, 姬时在外头,她就懒怠去了, 这些天也就去了一次, 没遇见人她也没过问,以为孩子们都出去玩了,总之就是主打一个放养,放到西凤大部分地方都下起了雪,她才惊觉不对劲。
是啊,能对劲得了吗?她的几个好儿子都在人家东凤当上这个部长那个部长了, 她才发现孩子丢了。姬游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好半晌才不确定地问道:“小七她……秋战的时候把东凤打下来了?”
黎命干巴巴地应是,她是真不知道姬游什么都不知道,她以为姬时至少会和老母亲通个气,结果她自己在外面忙活两三个月了,就硬是没想起来西凤这边的事。
姬游起初很懵,但反应过来之后就是狂喜,喜悦过后还向黎命再三求证。看着陛下这幅兴奋模样,黎命觉得自己有必要说清楚一点,等到姬游欢喜完了, 她才谨慎地提醒道:“陛下,太女殿下可能有不一样的想法。”
姬游一愣, 随即摆摆手,笑着道:“我早有准备,阿时她是一只天生真凤,必然不可能用普通凤鸟的眼界来看待她,她是不是想在东凤称皇?”
黎命看着满脸写着开明的姬游,咽了咽口水,她觉得陛下可能还要再开明一点。
不提黎命如何硬着头皮向姬游解释,脑瓜子嗡嗡的实在不止姬游一个,重新回到左相位置上的步怀琴脑瓜子也嗡嗡的,她是真的没想到,姬时的开启民智,七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孩童全部强制入学这个大饼,这大饼里的孩童指的不止是女孩儿。
放在几百年前,东凤还在追捧才子的时候,那会儿识字的世家子弟还真不少,偶尔作诗流传出去也是佳话,因此还合了许多才子才女的姻缘,到现在还被写成戏词传唱。
但差不多也就是西凤最后一位真凤离世后不久,那时影响的并不止是西凤,天下四国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低谷期。
西凤那位真凤,真可算得上是最后一位人间传奇,其他三国早已数百年没有这样的神迹了,那时的东凤皇决定从低谷中抓住机会,向西凤传入大量奢侈品,同时派遣许多游学学子前往西凤宣讲礼仪教条,想从根子上令其腐朽,使后世子孙有拿下西凤这偌大国土的时机。
西凤是来什么接收什么,但接收完之后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消化期,西凤也有自己的文化习俗,新旧交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决出胜负。
在此期间,东凤逐渐被自己编出来的礼仪教条侵蚀了,她们把自己的男人关在后宅里,不允许他们展露翅膀,她们自己也不再化为飞鸟,奉自己为礼仪上邦。世家学会优雅地吃人,平民被逼死也不知反抗,最后活成了那位东凤皇希望西凤活成的样子。
如今几百年过去,编出来的教条成了正统,男人不识字也成了天经地义。别说平民家的男孩儿,就是东凤帝子,也是久居深宫大字不识,只等着到了年纪择个妻室,过完浑浑噩噩的一生。
步怀琴年轻时候也曾遗憾于这点,明媒正娶的夫郎只会打算盘记账,和他聊风花雪月,他只知柴米油盐,反倒是花街柳巷里不少解语花,个个识文断字精通琴棋书画。她到底没沉沦进去,选择内宅教夫,才有今日琴瑟和鸣。
老左相确实是东凤难得的清官好官,但她也是最正统的那种读书人,只要想想男女同班的那种混乱,就感觉自己要窒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