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今天整个受灾地区都在家里哭,这个年代活着太苦太难了。
李云岚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她当时看书时,只有旱灾,可没有这样灾难不断,而且发生旱灾时明月都十岁了。
而现在仇明月这个女主才六岁,怎么就天灾不断呢?
仇得福哭的精疲力尽时,才松开了老娘重新躺倒,眼睛直直的盯着屋顶。
晚上熬的红薯干粥,仇得福摇了摇头表示吃不下,其他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都吃了几口就吃不下了。
院子外时不时传来哭拗哭声,一年的辛苦化为乌有,虽然今年欠收,可总归还能见一点粮食,可现在…唉~现在连一点活路都没有了。
可李云岚低估了人们想活下去的意志,昨天还在哭的邻里,今天就抹干眼泪,挎着篮子开始在田间地头和山上找吃的了。
还有的背着孩子带上老人开始出去讨饭。
她本以为自己只是看客,可现在她深处此地,才知道天灾对于只靠田地生活的农民来说是多么的残酷。
第四十章 :准备逃荒
院门被拍响,仇得发腰上系着麻绳站在院子门口,他拘谨的搓着双手,李云岚明白他的来意。
朝他招了招手,哑着嗓子道:“晚上在来。”
仇得发便转身走了,仇家院子外有人看他空着手出来,都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时候谁家都不富裕,哪有多余的吃食。
夜里仇得发抹黑轻轻敲了三下门,仇得贵拿着李云岚提前准备的一小包红薯干递给了他。
仇得发才要说话,仇得贵就捂了他的嘴,黑暗中朝他摇了摇头。
仇得发心领神会的拍了拍他的手,转身回家了。
现在摆在李云岚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后院的井干了,两兄弟挑着水桶满山转悠看能不能找到个水潭。
当然这一切都是徒劳,最后没办法,仇得贵腰上绑上绳子慢慢下到井里,继续往下挖。
好在终于出了些水,这样每日下井舀水,日子又坚持了几天。
这日夜里忽然听见外面铜锣敲的震天响,一家人都起来了,站在院子里就看见不远处的山上火光冲天。
“春花你在家守着孩子们,我们去看看。”李云岚披上衣服就和两个儿子往外走。
村长此时已经不敲锣了,他跪在地上拗哭,他身后跟着坐在地上哭的有好几个,剩下的都一脸绝望的看着山火随风肆虐,山上的松木此时被烧得噼啪作响。
火光照映他们的脸,映出他们脸上的绝望。
大家都这样看着,谁都没说话,最后村长站起来:“昨日里正便提出往北方向逃荒,说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田地,不比我们这山地多耕地少,兴许到了那咱们人人都能分到些地种。”
“要去也是去南边,我们本来就是南边逃荒过来的”
“是啊!我也听爷爷说过,因为发水灾才逃荒到这里落下脚的。”
村长叹一口气,朝众人摆摆手:“你们自己考虑,是走是留,是去南边还是北边。”
说完他起身提着铜锣失魂落魄的走了。
“娘咱们也回家吧!”
李云岚点了点头和兄弟俩一起回了家。
她还在想跟着大部队去南边还是北边的时候,上面来人勒令原地等待不准离开原籍。
官府现在不让人挪动,可一日日大太阳烤着,不走那就得等死。
井里打不出一口水,粮食眼看也要见底了。
她家还不是最惨的,村里已经有人饿死了,山被烧了,连树皮都扒不到。
有一户收拾了东西夜里偷偷走了,村长也没有去报里正,他不能拦着别人出去找活路。
这没吃的还能熬一熬,可没水喝真的就是要命了。
“咱们也别等了,收拾东西往南去走。”李云岚嚼着红薯干说道。
仇得贵看着他娘道:“村长不是说去北边吗,那里地多。”
“哥我听娘的,我赞成去南方。”
李云岚便说道:“南方水多山多,涝了能往山上跑,旱了河里一时半会不会干,就算干了,山上总能找到吃的,总不会都被烧山了吧。”
如果山不是被烧了,村子肯定也不会提逃荒的事情。
家里粮食还有一点杂粮和稻种,红薯干也剩一小包,钱,还有三十两多一点,可有钱也买不来水喝。
趁现在还有些钱,往南边走走还能有条活路。
“娘要去和大哥说一声不?”
李云岚想了一下:“去吧!”
“去和村长说一声,说我们奔着春花娘家去了,等旱灾结束就回来了,不是逃荒是投奔亲戚。”
仇得贵和仇得福俩听了就出门去了。
“娘,我们真的要走了吗?”柳氏问。
“咱们家还有些钱,就是买了粮可水哪里来?没水咱们都得渴死。”
柳氏实在有些舍不得走,看了看几个孩子干裂的嘴唇叹了口气。
“你也别慌,如果路上就下雨了,咱们在回来,都是随机应变的事,又不是走了就一定不回来了。”
柳氏点的一下头,准备回去收拾东西。
等兄弟俩回来,仇得福就说仇得发他们说会跟着走。
李云岚掏了十两银子出来:“你们找得发一起,明日去趟县城,如果有粮食卖不管多贵都买些,再买些盐巴,带上锄头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