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家娘子打江山_麻辣香橙【完结+番外】(81)

  这一阵子两人都忙,谢让知道叶云岫收了两个女随扈的事情,却不知道孟姚这事。民间百姓便是如此,官府衙役都自称熟人上门来了,往后谁还敢欺负这家。

  谢让不禁玩味一笑,他家这个小娘子,如今也学了些人情世故,都懂得借力打力、收服人心了。

  晚间的时候他回去跟叶云岫一说,叶云岫便笑道:“我已经知道了,孟姚的娘亲特意跑了二三十里路来给她送衣裳,专门把这事告诉了她。”

  她指了指旁边盘里的点心笑道:“还有呢,这是顾双儿送来的点心,给你尝尝。”

  谢让瞧了瞧,盘里点心一共四样,从前尚书府锦衣玉食,这些民间糕点却寻常见,他好歹都认得,两样甜的杏仁酥和糯米红枣糕,两样咸的松子百合酥和椒盐饼,便拿起一块椒盐饼尝了一口,应当是山药掺了面粉做的。

  “好吃,比刘四嫂做的可精致。我忙起来,你就把她叫来给你做饭。”谢让夸了一句,两人商量完新兵营练兵的一些事情,又闲聊的聊起各队抢人的事情。

  叶云岫说道:“这个徐三泰,小聪明是有,能力也有,只是眼下还缺了大局意识,就只顾着他们自己队。”

  “嗯?”谢让微微一顿,不禁失笑打趣道,“他给你推荐个会做饭的侍女,难得咱们寨主还没被美味的点心迷惑。”

  叶云岫轻哼一声,撇嘴道:“我等新兵营训练得差不多了,后头就让他抢的那厨子搞一个伙头兵培训,还省了我自己找人。那个军医不知道行不行,等我有空问问,叫他也搞一个军医培训,每队选一人来学,争取给各队把军医都配备上。”

  “高明!”谢让给她比了个大拇指,打趣笑道,“看来徐三泰还是要夸的,多亏他苦心积虑寻来这么三个人,给咱们寨主省事了。”

  他想了想又说:“你说二队那军医只是个学徒,不知道靠不靠谱,咱们索性再请个正经的郎中来教。文书你不打算培训?”

  “不打算。”叶云岫摇头道,“反正这些人晚上也没什么事,晚上又不好练兵,闲得吹牛皮。你那边寻到的那些读书识字的人借给我一下,晚上把各队组织起来,叫他们全都给我读书认字。”

  这一下,谢让还真有点刮目相看了。

  可想而知,寨主这条命令一下,该是怎样一片哀嚎了。

  谢让不禁笑道:“只怕咱们两营这些兄弟,你叫他们夜间练兵、冲锋陷阵毫无问题,你叫他们晚间像个读书郎一样上学识字,还不得愁死他们。”

  “能学多少是多少,好歹认识几个字也比不认识强。”叶云岫说道,她都设想好了,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全体一个时辰的“识字学堂”,闲着也是闲着!

  “再说总还有不那么笨、愿意学的,每队能教出几个出来。我又不指望他们考状元,不过是想叫他们认识一些常用的字,总有好处的。再说晚间统一组织起来学认字,也方便我们管理约束,加强训导。”

  闲人生事,这帮人原本都是些胡作非为、鸡鸣狗盗的山匪,她不管得严一点,这帮人就该给她闯祸了。

  叶云岫得意地笑道:“我把这叫做扫盲班,扫除不识字的睁眼瞎。我们整天愁的就是无人可用,再多眼下我管不过来,但是两营的原班人马是我们老根基,如今已经成了我们的左右手,不识字不行。”

  谢让:“……”

  谢让伸手拍拍她:“说得对,寨主威武。反正两营的事情都归你管,我坚决支持的。”

  不过照这个趋势,以后怕就不止是两营了,他们恐怕马上就要有三营、四营……谢让感叹道:“看来我也得加快速度赚钱了,不然都跟不上你的步子,要拖后腿了。”

  叶云岫笑嘻嘻点头,深以为然。

  旁的不说,两营四百人,这么多人晚上点灯熬油学识字,光是灯油和纸笔也得要银子。

  谢让如今满脑子都是银子和粮食。叶云岫也是,为了她的五千精兵,为了她的骑兵营、木兰营,恨不得再来几个何守庸让她抢抢。

  四月初,灾民安置已经初见成效,只要组织得当,有人适当拉一把,灾民自救的力量十分巨大,也十分急迫,灾民其实比他们急迫,随着开春天气转暖,三个多月过去,玉峰岭周围的三座山头上,十几处村落已经初具规模,最先开垦的田地已经种上了庄稼。

  接下来便是开荒屯田、修筑道路,以及完善各个灾民村落的管理。玉峰寨那边,谢让的“第二道防线”初具规模,山寨大路已经完工,第二道防线之内建起了座座营房,新兵营终于不用再住窝棚了。

  在新兵整训的三个月后,叶云岫的“厨子培训班”和“军医培训班”也正式开课了,两营各队每队至少选出一人参加,新兵营百人小队也每队一人。

  寨主的此项安排倍受各队欢迎拥护,还是寨主高明,纷纷挑出最好的人手送去学,他们往后也不用羡慕嫉妒先锋营二队了。

  然后在这日晨间练兵结束时,叶云岫轻描淡写地宣布了“扫盲学堂”的事情。果然,一帮杀人越货面不改色的山匪,纷纷垮了脸。

  不过寨主的性情做派谁不知道,但凡她命令一下,就绝无更改,还容不得半点敷衍。

  “服从命令”是叶云岫教会两营的头一条,不服从命令你就等于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找虐。所以当下也没人敢多嘴质疑。

  散队以后,几个队长不觉中走到一起,马贺侧头问赵方:“你说寨主怎么忽然让咱们学认字了,这不是张飞绣花吗。”

  赵方道:“我哪知道,你有本事,你去问寨主。”

  走出一段,赵方自己也没忍住,胳膊碰了碰徐三泰问道:“你说就咱们这些人,真能学会认字?寨主让咱们认字干什么呀,打仗又不用认字。”

  哪知道徐三泰说道:“我本来就在学了。我如今有闲空就让钱福来教我认字。”

  钱福来就是他们队抢的那能写会算的小掌柜。

  在其他几人质疑瞪视的目光中,徐三泰认真说道:“真的,我已经学会写自己名字了。自从寨主下令各队挑人送去学医术、学厨子,我就琢磨出味儿来了,亏我还自己觉得聪明,寨主的眼界不是寻常人能比的。咱们寨主和大当家要的是能用的人,识字这个,再好的文书也不如我自己会。”

  其他几个人挠挠头,那,回去学呗。

  反正两营几百人大家都要学,他们好歹是队长,若是学不会,可就要丢脸了。

  …………

  四月末,俞虎回山寨来,说了一件柳河的事情,他那县衙里接了一桩命案,柳河境内有人贩卖私盐,吃死了人,苦主跑到县衙来击鼓告状。

  百姓苦啊,实在是官盐太贵了。自古盐铁专营,官盐平常就要卖到二十文钱一斤,战乱时候更贵。当今皇帝登基后战乱不断,盐价疯涨,卖到了七八十文钱一斤。如今跟匈奴打了几个月的仗,国库没银子,皇帝一着急,官盐的价格直接涨破了一百文钱一斤。

  据说在北方边关、西北边境等战乱地区,盐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物资,盐价最贵的能涨到两百多文一斤。

  盐税和茶税,是朝廷的两大税赋来源,可以说除了粮食和徭役,朝廷国库的银子有大半是来自盐税和茶税。

  中原地区吃的官盐大都是江淮一带的海盐,也有部分西北的湖盐、蜀中的井盐。朝廷在各处盐田设立盐官,严格管控,严禁私盐。说白了,盐不难得到,民间百姓自古就学会煮盐了,但是这东西直接关系到皇帝的钱袋子。

  也因此,贩卖私盐乃是重罪。

  可私盐也是盐,这私盐吃死了人,还是少有听说。谢让不禁关注起这件事情,他尤其关心的,是私盐的来源。柳河当地不靠海,这私盐要通过层层关卡运到柳河,实属不易。

  私盐,就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所以若是有可能,谢让都想掺一脚,也贩点儿私盐卖卖。反正他都已经是山匪反贼了。

  俞虎一手经办此案,知道的十分详细。据他所说,这私盐乃是从柳河南部、与瀛洲交界处,一个叫做樵夫山的地方采挖私煮的,这山里有一种“石盐”,在山洞、深坑处能采挖到,坚硬如石,当地很多百姓都知道。

  但是这石盐不能吃,有毒。当地百姓也会私自采挖来泡水,滤出盐水用来喂牲口、腌咸菜,腌腊肉色泽十分红亮好看,但只能少量使用,发苦,人吃了会中毒的。

  这个案犯曾去过海边,跟盐民学了煎煮盐的法子,近日盐价太贵,便自作聪明,私自采挖石盐后用煎煮的法子加工,味道不苦了,自己少量吃了没事,便偷偷向百姓售卖。

  官盐一百文一斤,他才卖三十文一斤,老百姓也不懂,当然就有人买,买去也有吃了无事的。而苦主买回去后食用,家中老妇和两个年幼的孙子吃了之后就腹痛呕吐,老妇次日死亡,两个幼儿还在病重。

  谢让不禁就皱眉思索,他也曾听说过煎煮盐之法,用以去除杂质和卤水等有毒之物。推测那案犯用煎煮法处理后并不能去除毒物,或者不能去除干净,残留了毒物害人。既然这石盐可以煎煮去掉苦味,是否也有法子去除毒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甜宠文 基建文  麻辣香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