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霜:“讲田田老公嘴巴响啊。”
那四个字似乎直接拍田愿脑门上,她有点晕,还没适应,尤其在家人面前,前脚出门时她还是女儿,后脚进门就多了一重身份。
田愿从挎包掏出户口本,“阿妈,现在给你,还是我带回家先?”
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俩看到猪肝红的户口本,均是一愣。
胡小霜相对淡定,“你带回去再给我,这里杂物多,等下东放西放弄丢了。”
田愿又塞回去。
从此她的身世在家里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她和爸妈的关系好像没变,又好像变了。
多年一起生活的习惯和感情,比血缘更加浓郁和牢固,他们生来就是一家人。
晚上九点,骑楼广场的夜宵摊陆续出摊,田记汤粉刚刚拉下卷闸门。
田愿手机震了震,来了新消息。
xy:回到家没?
田愿跨上胡小霜的电鸡后座,扶着她的肩头,单手回消息。
Cactus:快了
胡小霜说:“拿稳你的手机,我要开车了。”
田愿把手机塞回挎包,“走吧,胡老板。”
风吹着又暖又闷,田愿一个月前骑车走过相同的路,还是单身,一个月后竟然已婚。
她伸了一个懒腰,“明天不用相亲,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
胡小霜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她,笑骂:“还讲这种话。”
田愿:“本来就是,以前每次放假回来,早上经常被叫起来看人。”
胡小霜:“以后我不叫了,轮到你老公叫你起床。”
田愿:“你可别讲太早。他真的做得出来。他高三就天天跑步,高四腿瘸跑不了,还天天早起‘打坐’。”
许翊的小腿拆掉石膏后肌肉稍有萎缩,每天需要在凳子或床上做一些复健动作,因为相对静止,他戏称为打坐。
胡小霜:“所以呢,人家考得上清华是有原因的。”
田愿:“完咯,这句话你肯定要说上好多年。”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许翊还是相亲男团里的冠军,胡小霜肯定要挂嘴边。
不过,胡小霜还是懂分寸,笑道:“我个女嫁了一个那么优秀的老公,我当然开心。你阿爸也说,还是你聪明,找到一个会挣钱的,以后不用吃苦。我说我教的女儿,能不灵光吗。我又不到处宣扬,只在你们面前说,你管我说多少次咯。”
田愿看到家人肯定她的选择,像吃下一颗定心丸,对这桩速成婚姻多了几许信心。
但她还是谨慎,“你不觉得算闪婚吗?”
胡小霜:“你们又不是刚刚认识,结婚这个事讲缘分,缘分到了,怎么都挡不住,有些谈了很多年还能分了呢。反正我满意了,高中同学,知根知底,同一个地方春节不用跑来跑去。”
田愿听着又安心几分,跟胡小霜叮嘱,她和许翊只是领证,还没摆酒,暂时只当恋爱,先不要声张。
她说:“特别是不要跟江晓娜她妈讲。”
胡小霜:“知了,她妈也是个大喇叭,知道的第二天全乌山都知道了。”
田愿回到家看手机,阿妈果然一语成谶,许总即将推出叫醒服务。
xy:明天想练开车吗?
Cactus:许总那么快转行当驾校教练了?
xy:叫老公
Cactus:许教练
回乌山许翊开了一路,虽说有自动辅助驾驶,还是多一个司机没那么累,她提了一嘴端午练车。
那会还没宣布她的最终选择,她指的开她阿爸的车。
xy:我妈喊你中午来家里吃饭,练车早上还是傍晚?
田愿愣了一瞬,明明只答应一件事,怎么神不知鬼不觉让他得寸进尺,敲定了中午的行程?
她转头问胡小霜:“阿妈,许翊说他妈喊我明天中午去他家吃饭。”
胡小霜:“你就去呗。”
田愿:“你们不去吗?”
胡小霜:“喊我们了?”
田愿:“好像没有……”
胡小霜:“我们前段时间才一起吃过饭,亲家逢年过节问候或者聚一下,就差不多了。以后就是你一个人去了。”
胡小霜还是田愿的妈妈,提到许翊,说的话跟以前渐渐不同了。妈妈好像要放手女儿出去历练,去经历属于她的酸甜苦辣,但妈妈永远是妈妈。
田愿说:“那我后天也叫他来家里咯?”
胡小霜:“行啊。”
田愿在微信回复许翊:我不想早起呢,傍晚吧。
xy:行,睡醒叫我,我过去接你
xy:我们吃完饭睡个午觉就出门练车
许翊立刻将明天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何止是教练,又当司机又请客,简直多功能男伴。
等等,好像遗漏了一项。
田愿盯着“睡个午觉”,听起来好像要顺便在他家睡午觉?
第17章 第 17 章 “一个人睡不着,想跟我……
回到老家, 自建房楼顶的鸡鸣就是天然闹钟,此起彼伏,东家起头, 西家接上, 鸡群用嗓音参与主人每天的生活。
田愿换了一个姿势蒙头大睡。
从记事开始, 田愿家楼顶就养着一笼鸡,档口每天的泔水除了卖给回收公司, 胡小霜会带一部分回来喂鸡。
逢年过节来客人,饭桌上总少不了一碟油光铮亮的白斩鸡。
隔了一阵, 另一种鸡叫声再次吵醒田愿。
急促, 低沉, 嘶哑, 混着骂骂咧咧的人声,鸡被捉了。
田愿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起床开门, 果然看到胡小霜薅着一只鸡下楼。
胡小霜说:“这鸡养得够靓,一会给你带去许翊家。”
这是他们家探亲访友的标配,去一家就带一只鸡, 再捎上一些其他礼品。
田愿茫然, “啊?我怎么提得动?”
胡小霜:“你老公提, 又不用你提,讲得这么好笑。”
田愿:“万一它在车上拉粑粑怎么办?”
胡小霜:“我拿个纸箱装着, 外面再套一个胶袋, 两步路就到了。这自己养的鸡喂得好,肉质很靓,跟外面的饲料鸡不一样。”
同一套说辞,许翊来接田愿时, 竟然跟胡小霜说了一遍,乐得丈母娘脸上笑开花。
妈妈统领家庭氛围,妈妈开心,全家人都开心。
田愿刚开始一段新关系,心里有诸多隐忧,一直小心观察周围人的反应。这些长辈比她多吃几十年米,反馈良好,她大概算是觅得良缘。
许翊的家在云锦花园,普通商品房,地段比城郊结合部的赤山老街好,他一路读老牌名校考进乌山一中,复读是求学时代跌的最大的跟头。
早期房子没有电梯,一梯两户,许翊家在502。
许翊一手提鸡,一手大包小包,领着田愿上楼。
许父在厨房,柳丽来开门,听到袋子里咕咕地鸣,跟田愿见过的许多亲戚一样,感慨一句:“人来就行了,还带鸡来。”
许翊又帮胡小霜夸了一遍她养的鸡。
柳丽笑道:“都是一家人,不用那么讲究。”
柳丽接了鸡拎去厨房的生活阳台,不忘叮嘱:“许翊,你拿鞋柜那双新拖鞋给田田穿。”
许翊弯腰从鞋柜拎出一双粉红拖鞋,摆在田愿脚边。
他说:“以后这就是你的鞋。”
田愿:“你挑的?”
许翊:“我妈挑的。”
许翊家是三房两厅,主卧和许翊的卧室之间夹着客卫和过道,另一个卧室门开在餐厅旁,爷爷住院,暂时空置,开着门通风。
看得出许翊的卫生习惯受家庭影响颇深,家里窗明几净,整齐而温馨。
田愿到厨房问候过许父,坐了一会便开餐了。
许父说:“田田,吃惯了你家大厨的手艺,今天试试我做的家常便饭。”
柳丽说:“肯定进步空间还很大。”
田愿笑道:“叔叔太谦虚了,许翊长得那么高大,一看就知道叔叔做饭特别好吃。”
昨晚她问过许翊,见到双方父母要叫什么,他说还没摆酒,可以保留原来称呼。田愿谢天谢地。
桌上是本地人家待客的常见菜式,鸡必不可少,海鲜也整上。
田愿目光在蒜蓉粉丝蒸龙虾上多停留几秒,她的交传翻译官又上班了。
许翊直接给田愿夹了半只,“这是小青龙,认出来了吗?”
田愿总觉得他话里有话。
柳丽说:“田田家做餐饮的,应该认得吧。现在是小青龙的时令,各个又肥又靓,过了端午渐渐就过季了。”
席间柳丽说起以前冬天和单位同事通过田愿大姑拼的全羊,是胡小霜找亲弟拿的靓货。
缘分就是田愿和许翊还没相识,就吃过同一只羊的肉。
许翊吃的可能骚一点。
饭毕,许翊带田愿进他的卧室。
每一样物品都保留许翊学生时代的印记,看起来像男生宿舍。
田愿停在书架前,隔着玻璃看摆在书脊前的合金车模和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