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母不敢再放声痛哭,生怕一会儿监察的人把儿子带走,不让他们见面。
她哽咽的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儿啊,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咱们可千万不能放弃,你还年轻以后有机会。还有,你在这里面能不能穿得暖,吃得饱啊?”
陈彦低垂着头,回答:“能,这些你们不用担心。”
陈父小心翼翼的上前,压低声询问:“小孟家在哪里啊,爸去拜访一下,给人赔个不是。”
陈彦双手紧紧攥着,并没有回答,犹豫良久后说:“爸,不用去打扰他们了,人微言轻不管用的。”
父母都是普通人,如何能和孟家抗衡,去了也不过是一顿羞辱罢了。
陈父一听这话眼眶赤红,老泪纵横说:“我和你妈工作都没了,还有什么不能丢的,我想去问问他们,我儿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能被关押这么久啊!”
“什么!孟语晨那个贱人竟然做到如此地步——”
陈彦再也绷不住,双手握拳狠狠砸在桌上,发狠的怒吼狂喊。
“贱人!我出去第一个饶不了你!”
监察员看他们越说情绪越激动,直接摇铃,“时间到!109号回房!”
陈彦紧紧捏着拳头,双眼赤红不予理会。
“109号!警告第一次!”
“109号!警告第二次!”
陈家父母哭着喊:“彦儿!”
陈彦失魂落魄的起身,“到。”
监察员用棍子抵着他腰,“请你现在立刻马上回房!”
“是。”
陈彦被带了下去。
陈父陈母痛哭涕流,求爷爷告奶奶才把带来的东西送进去。
两人失魂落魄的离开监狱,在偌大的首都城街边坐着,看着车来车往。
陈母嗓音沙哑的说:“孩子他爸,孟家逼人太甚,咱们两口子还有些积蓄,不蒸馒头争口气,我就不信这么大的地界没人管,他们能随意草菅人命!即便我死也要带走他们家一个!”
陈父虽然颓废,但是比妻子理智一些。
“别说傻话,彦儿是以流氓罪被判刑的,咱们当下要去首都大学找人证,证明两人是自愿处对象,不存在胁迫,帮儿子摆脱这个罪名。”
即便说不好听的,实在儿子要坐15年牢,现在才23岁,出来以后也才38岁,正值壮年。
和儿子团聚是迟早的事,这会儿要是犯傻只会搭上自己的小命,或者多一个人进去坐牢,百害无一利。
陈母眼睛一亮,紧紧抓着人的胳膊,“对!咱们去首都大学找彦儿的同学,儿子在学校成绩好,肯定有不少好朋友,一定能揭穿孟语晨那个小贱人!到时候儿子就不用坐牢!”
说到后面陈母激动不已,当下坐不住了,起来拽着人就走。
两人一路打听又来到首都大学,奈何不让外人进。两人干脆写了个牌子。
跪在学校不远处的路边,只期盼路过的学生看到,能签个字,按个手印,帮忙替儿子申冤。
两人从白天跪到黑夜,期间不乏有出来的学生,但大家看到陈彦的名字,避而不及的纷纷躲开。
陈家父母不解,最后拽住一个和善的姑娘询问,才得知前两天学校发表了声明。
陈彦因作风问题,被剔除首都大学毕业生的学籍学号。
孟语晨的律师特意有来和学校沟通过。
学校内不得议论散播孟语晨同学的不实信息,如有举报传播者证实,可得百元奖励,一旦证实传播者罪名者,学校做开除学籍处理,后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老两口听到这些,只觉得天塌了。
陈母再次被打击到,直接在学校门口大哭起来,骂不公平,骂孟语晨害了儿子……
最后陈母被警察带走了,因扰乱秩序,被拘留15天。
陈父除了要照料妻子,偶尔还要去开导儿子。
陈彦自知现在没有翻身的机会,拉着父亲嘱咐,让他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投资首都中心地带的房产。
这样即便是他日后出狱,随便卖一套房产就有足够的现金,国内不能,可以去国外,总之一切前提是得有钱。
陈父听着儿子这些话,只觉得人受刺激疯了。
他们两口子都是普通职工,供养这个儿子一路走到今天,家里的积蓄已经没多少了,就几千块钱。
县城房子足够住,除了他们那一套,父母留下来的还有个小院,干嘛要在首都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买房子。
反正儿子以后出来估计也留不在这里,还不如回县城安稳些。
他看儿子疯疯癫癫,一脸着急还想笑的模样,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笑着应下:“好,爸听你的,给你在首都买房子,等你出来就能住了。”
陈彦终于露出了坐牢来的第一个笑容,“爸,你千万要挑地段好的,实在钱不够,买个靠学校附近的小房子也行,总之有钱就买,一定要多买。”
“唉,好。”
……
陈母出来后,整个人更疯疯癫癫了,经常说些胡话。
陈父连去找孟家的信心都没了,直接带着妻子回了县城。
陈母抑郁了,整天就是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调查局的人看人这样,后期都不调查了。
调查的结果无非是开除,人都成个神经病了,工作肯定是要辞退的,教育起来已经没有了意义。
陈父愈发的沉默寡言,把手里的钱都攒起来,两人省吃俭用的花,毕竟没工作了,儿子也不在身边。
他时不时去老房子看看,经常打扫修葺。
每回去看望儿子,儿子都念叨要买房子,其实本质上还是期盼有个根,有个家罢了。
他维护好老宅,等儿子出来,成家在这里落脚,慢慢能想开过平淡日子也好。
不用再执着大城市,这辈子已经没指望了。
第228章 首长家的独生女10
——
孟语晨上了半年的外国语学校,已经熟练掌握了两门常用外语。
后半年校庆,学校邀请学校毕业的知名人士回校演讲。
孟语晨初生牛犊不怕虎,主动自我推销,她没有拿父母身份引路,而是用自身能力,流利的外语搭话并介绍自己。
介绍自己用不了五分钟,但能换来机遇和一些相关工作,成功最好,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反而更多的历练自己。
事后,学校的好多同学都背地里笑话她。
觉得她当众出风头,就是想结交大佬,故意在那炫耀。
一时间有不少同学对她比较排斥,有一些甚至特意孤立。
孟语晨才不鸟他们,该吃吃该喝喝,他们算哪根葱,她的人生可不需要这些嫉妒鬼们。
都一个个指责她,实则他们是没有她的这份勇气罢了。
机会摆在面前,看你能不能抓得住,端着架子要脸面,想让别人主动来找你,那机会可太小了。
校庆都是各界成功人士,有的人可能只和你见这一面,丢不丢人一说,万一你的真诚打动了人,不就多了个机遇。
孟语晨虽然有父母撑腰,但也明白父母主要是托举,无论他们能帮你到什么地步,能不能站得稳,还需要自身有能力。
能力不仅仅是脑袋里的知识,更是为人处事的情商,她不认为为自己争取一份工作值得嘲笑。
让孟语晨暖心的是,和她交好的几个朋友都是全力支持,并声称羡慕她的交涉能力。
让孟语晨没想到的是,同桌汤凯磊竟然写了一封信,放在了她的课本里。
当然并不是情书那些,而是一封观后感。
对方称她为勇敢的人,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羡慕,大力称赞她的努力刻苦,并连续用几个词肯定她的能力,让她不必为外界言论伤心。
信最后写了一句话:合则留,不合则去,这里只是停驻点,旁人皆是过客。
盯着汤凯磊的署名,孟语晨笑了。
一向话不多的同桌,这一封信倒是写得满满当当,而且满是热忱激烈。
不过全都是真诚言论,倒也没那些虚话,还是挺实诚的一个人。
作为两个插班生,孟语晨一开始成绩偏中上,经过这半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名列前茅,偶尔能挤进前三名。
而汤凯磊从入学开始就是稳坐第一,孟语晨有时候都要借人的笔记摘抄。
能得到大学霸的一番安慰,孟语晨还是有点小暖心。
第二天,给人回了一份她自制点心作为感谢。
两人这半年接触仅限于打招呼,偶尔的问题探讨,就是普通的同学关系。
或许是这次的关系拉近,两人又比原来的同学关系更近了一点,多了几分志同道合的友人感觉。
众人的嘲笑声来的快,打脸也快。
半个月后,孟语晨还真收到一份兼职的工作——外语翻译。
虽然离外交官还差很远,但有工作就比没工作强。
她学校上课之余,多了一份工作,日常生活很丰富,不累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