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不等木淑慧多想,几人已经走进了院子。
院子中央一个五壮三粗的中年妇女,身后跟着三个小萝卜头,正一脸审视的看着木淑慧。
小青年立马介绍道:“赵婶,这位就是赵团长说的那位甚是可怜的嫂子,人我给带到了,有劳婶子安排一下住处。”
被称为赵婶的妇人点了点头,“行了,你忙你的吧,剩下的我安排。”
“唉,好,嫂子你们就安心住下吧,再见。”
那小青年和木淑慧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木淑慧带着俩孩子总觉得有点尴尬,要不是进来了,她真想带孩子们去开宾馆。
那赵婶上下打量了一番,声音清亮的说:“听我儿子说过你,也是个可怜见的,西房给你收拾出来了,你带着孩子们住吧。”
木淑慧看人是个爽朗的,礼貌道谢:“多谢婶子。”
“行了,时间不早了,你先带孩子们回屋放东西,一会儿来主屋吃饭。”
“好,有劳您了。”
……
人家房间还算收拾的利索,木淑慧放下行李,找了点干吃的给孩子们垫一口,她则是坐着歇一会儿。
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明天出去找个房子,哪怕是租,也比住人家家强。
顺便再看看那个工作什么情况,要是像住处一样不合适,她还按原计划往大城市走。
现在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大地方的机会多,再说孩子们也得上学,大地方总归比小地方教育水平高。
考虑清楚,木淑慧带着两孩子准备出去,顺便从包里拿了点零食给赵家几个孩子吃。
赵婶看到脸上多了一些笑容,嘴上说着不用,实则心里对人挺满意。
从进门开始,她就一直在观察对方。
相貌一般,身体有些胖,但好在言行举止不错,为人有礼貌,从给零食这些看倒也算是个大方的,起码看着不小家子气。
她之所以会同意儿子的要求,主要也因为儿子个人问题。
儿子结了两回婚,头一个媳妇难产走了,后一个虐待大孙子,儿子和人离婚,对方孩子也不要就改嫁了。
儿子都三十五了,他说不找了,可她当妈的不放心啊。
一个大男人带着三个娃,又离婚两回,县城还真找不到合适的。
赵婶本就让媒婆打听乡下姑娘,倒是有不少,可奈何儿子不同意。
眼下看到木淑慧,她心思又活络起来。
这是个军嫂,也带着两个孩子,要人品不错,儿子看人可怜指不定就同意搭伙过日子了。
想到这里,赵婶愈发热情,招呼人落座吃饭。
木淑慧第六感很准,总感觉人在打量她,还笑有些别的意味,她不是很舒服。
果然她才扒拉了一口饭,对方就询问她:“叫什么多大了,认不认识字啊。”
木淑慧随口说:“婶子喊我军子媳妇就成,我今年二十五,倒是会写几个字。”
赵婶还算满意,起码会认字。
“喊什么军子媳妇啊,这人呀要往前看,你男人没了,你这岁数还小,以后有适合的还是要嫁人,不然一个女人怎么养大两孩子。”
木淑慧一听这话眼皮直跳,立马掏出兜里的帕子擦眼睛,悲惨的哭诉:
“那不成,我生是我家军子的人,死是他的鬼,我可是发过誓的,若违背了誓言那可是要不得好死的,我可不敢嫁人,以后就守着两个孩子过日子。”
赵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了,眉头拧着,
还说她识两个字呢,结果神神叨叨还是个迷信的。
第121章 八零反派亲妈14
为了以防人再说什么,木淑慧胡乱扒拉两口饭,就带着两个孩子撤了。
赵婶还叹气,其他都不错,就是有点死脑筋。
她扒拉了两口饭,看向孙子们,朝大点的两个问:“建国,建强,你们不是一直吵嚷的要妈么,看刚才这婶婶怎么样啊?”
“不要!”
“我不要后妈!”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紧绷的小脸上满是反感。
大人们都说后妈是坏人,以后会收拾他们,还会趁大人不在偷偷掐他们,他们才不要!
赵婶一噎,无奈说:“你们两个孩子,跟你们爹一个德性。”
男人家家没个女人照料怎么行。
再说,她岁数一天天大了,迟早有爬不动的那天,有个儿媳妇,起码儿子不在跟前,儿媳妇能伺候她。
思来想去,赵婶还是不放弃,觉得眼下木淑慧还是合适的。
毕竟就是个农村姑娘,又是带孩子的寡妇,彩礼省了,看她那一身厚肉,应该是有些力气,干家务活不成问题。
光是发个誓就能把她吓着,性子也不是个多机灵的,这样的人老实,进门也好拿捏,以后指定对她恭恭敬敬。
赵婶想着,就不禁有点美来了。
毕竟她这岁数,带三个孙子也挺吃劲,正好来个免费的帮手。
只要儿子那边点头同意,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她心情好了。
西房的木淑慧已经在收拾东西了。
她和两个孩子洗漱完,就把该整理的东西全都装起来。
等明天天一亮就走。
这哪里是个安身立命的住处,分明是另一个火坑。
那婶子明里暗里不就是给儿子找搭伙过日子的。
她可不给人当后妈,嘴上说的好听儿子是团长,但实则常年不在家,这就是找个免费的保姆伺候一家子。
王朝阳和二丫乖乖帮妈妈收拾,也不多问,也不多说,只知道妈妈准备带他们离开这,反正是不会丢下他们。
……
次日,天微微亮。
木淑慧就喊醒两个孩子,挎着包袱就离开了。
这个时间还早, 她带着孩子们去了一家较大的旅馆。
直接办理入住,娘三个住一间双人房,宾馆费用不便宜,相应的里面很是明亮,干净整洁,设施齐全。
两个孩子头一次住宾馆,处处带着好奇摸摸看看。
木淑慧将行李放好,先带孩子们出去吃了口早饭。
吃过早饭三人沿着街道逛起来,到处走走看看,等时间差不多。
木淑慧才领着孩子们又去了一趟赵家。
正好在门口,和昨天那位小青年遇上。
小青年今天骑着自行车,笑着将自行车停下放到一旁。
“嫂子,起这么早出去逛?”
“早起带孩子们去找了一间宾馆住。”
不等对方开口询问,木淑慧又和人说:“同志,你替我谢谢组织的好意,但住人家里总归不是个长久之计,我身上也带着些钱,放心,不至于沦落街头。”
那小青年叹了口气,愈发觉得对方不愧是军嫂,这是怕给赵团长家添麻烦,才出此下策。
“行吧嫂子,我过来正好想带你去看看工作,到时候等你工作稳定了,在附近租个房子也行,县城一个月三四块钱就够租一间。”
木淑慧笑着点头,“行啊,那我们跟你去看看。”
就这样,两个大人连赵家的门都没进,就又匆匆赶往看工作的地方。
组织给木淑慧找的工作是在一家棉纺厂子里的食堂打饭。
先熟悉实习一个月,第二个月就能转正,一个月工资35块钱,食堂还管两顿饭。
这年头可以说是铁饭碗了。
木淑慧去参观了食堂后厨,和打饭的窗口,感觉干净敞亮还不错。
厂子一日管两餐,只管午饭和晚饭,所以上班时间相对比较轻松,饭点只管窗口打饭就行,不用什么散活都干,后厨除了厨子,还有其他帮忙的,总的来说也不算太辛苦。
最最主要的是这个厂子是县城比较大型的厂子,里面的工人有很多,厂里特意办了一个托儿所,厂子旁边就是一所厂子资助捐建的小学。
只要是厂里的员工,上学都是免费的。
木淑慧比较满意,当即就定下了。
预备先在这里中转一段时间,先把户口落下,让两个孩子先上学。
这夏天都快过完了,孩子们跟着奔波也不安稳,过了秋冬年后再做打算。
厂子里宿舍都排满了,还有好些工人暂时没地方住,有些人还能和长辈一起住,有些就会在附近的胡同里租房住。
木淑慧在小青年的陪伴下去看了房子,大多都是一个院里,单间单间的往外出租。
一间10来平,一个月三四块钱。
考虑到冬天冷,木淑慧不想自个家里生炉子,弄不好还要一氧化碳中毒。
她去厂子附近的小学看楼房,表明想离学校近一点,冬天天冷,孩子们上下学也方便。
小青年又帮着打听,学校旁边的楼房是年初新建的。
总共有4栋,一栋有三个单元,总高6层。
也是棉纺厂建的,不过里面住的多为干部领导,还有工龄8年以上的老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