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她就是朝廷权利斗争中被忽视抛弃的那个人,她的祖父和父亲并没有在意过她的幸福。
只是这些希锦并没有和阿畴提起。
她如今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商贾娘子,她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走入皇都,踏入内廷后面见先帝的情景,那种沉闷压抑到几乎泰山压顶的威势。
既然走入了这皇都,看这朝堂波谲云诡,那就注定会得到或者失去。
或者登上高位享受众人的尊崇仰望,或者跪在那里承担后果。
韩娘子生在韩相府中,也是享受了十几年那贪赃枉法钱财的奉养,若是不出事还会继续享受诰命,这都是韩相权势带来的好处。
甚至关于这桩联姻,若是不曾联姻,只怕韩家女子都统统沦为官籍,韩娘子自己也不会例外,如今好歹得了庇护,不至于太过不堪。
这个世上的许多事并不是那么简单非黑即白的,世事也不是非要两全。
就连阿畴自己,他不还是要面对那个害了父母性命的祖父吗?又有谁过着十全十美的好日子呢。
这些心思,她可以和阿畴说,他一定会开解自己,但是她又觉得并不是那么有必要。
她以前会觉得阿畴的性子太过冷清孤僻,她无法理解,现在却慢慢懂了。
人总是要有些经历才会长大,她需要自己慢慢想明白,学会释然,然后他们也终于成为最契合的夫妻,开始用更开阔和包容的角度去看待对方。
阿畴轻握着希锦的手:“韩娘子那里,舅父终究是顾着一些的,不至于让她生活委屈,至于其它的就看她自己了。至于舅父,目前倒是没什么担心的,他并不是会耽于儿女私情的,如今一对儿女养在宫中,他少了一些牵挂。”
希锦:“那就好。”
阿畴:“你也不必多想了,如今正好闲散一些,我已经筹划着腾出功夫来,带你回去汝城祭拜你的父母。”
希锦惊喜:“真的?”
这简直想都没想到的!
阿畴颔首:“当然也不能只是回去汝城。”
毕竟以如今他的身份,是不可能只为了这个大动干戈的。
他便拉着她的手解释道:“这次只是取道汝城,其实是要过去岭南一带视察海务。”
原来自从大昭收了渤泥、三佛齐、白达和麻嘉等海上夷国为藩属国,如今海商和蕃商在海上频繁跋涉往还,那海外诸邦自大昭购置了大批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大昭也自诸邦购置了大量的宝货,诸如珍珠、象牙、香料、药材和胡椒等商货,由此也弥补了北面丝绸之路的截断。
大昭的市舶之盛,已经远远超过了前朝,自然昔日对大昭构成威胁的北狄羡慕不已,这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以至于如今的朝臣都陆续开始上奏,认为国力雄浑,若那北狄再敢挑衅,大昭可发兵,收复昔日丢失的云阳十六州。
不过对于这些,阿畴一直按而不发,反而打算御驾南行,视察南方海边防务以及市泊船务。
这么一来,时人也都知道天子对那南方海务的重视,自然越发兢兢业业。
希锦:“去岭南港口?那太好了!”
她想去,看海,看那海船!
阿畴颔首,略笑着道:“我们先过去汝城,会停留几日,顺便为你父母祭祀,并接见昔日亲朋,我们在汝城下水道,一路过去广府,泉州等地,巡防海务,并接见番邦朝臣。”
希锦:“好!”
第87章 正文完
这次阿畴准备前往三路市舶司视察水务并接见万国来使,这在大昭国自然是前所未有的,自然会引起朝中一些臣子的劝阻。
是以阿畴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先让朝臣上书,第一次上书却是提起皇后父亲宁五郎,大昭国丈对天子有救命之恩,为人君者,以仁孝治天下,应前往汝城祭扫国丈以报昔日救命之恩。
这是一个听起来格外正当理所应当,但是却又不可能做的事情,毕竟一国之君不可能跑去汝城给死去的老国丈扫墓,没那闲工夫。
于是阿畴又让心腹在朝中上书,这一次却是提起如今大昭的海务,如今四海通商,海上税赋水涨船高,这时候南方三路市舶司自然是重中之重,而三路港口的海防以及水师,那更是大昭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大昭如今北有北狄,阻碍了通往西方的经商要道,走东海水路就此下南洋通往海上夷国,是富国强兵之路。
如此一来,巡查海上水务便成了当前之重。
接下来,阿畴便让一位老尚书引经据典,说起巡狩自古有之,提起黄帝曾经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之后又有秦始皇泰山封禅,是以帝王出京去巡查地方事务,也是效仿上贤古风。
那泉州、福建并广府如今雨丝富庶之地,为海上通商之要紧港口,难道不该去巡狩视察吗?
于是帝王南巡就这么被提到了台面上,没多久,便顺理成章敲定了。
希锦听到这个,顿时雀跃起来,她也是担心啊,怕去不成。
毕竟今日不同往时,帝后巡查东海,那是何等的大事,若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朝臣来一句劳民伤财,于是带起来其他朝臣也都跟着上奏力劝,这事就不好说了。
她笑着道:“我得好好准备,看看都要带些什么,回去汝城,我要祭祖,还要见见昔日乡邻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