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是床能让几个人躺下的意思,“两、两个。”
“但好像躺不下?比单人床大,两个人躺下又有点挤。”她又补充了一句。
但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老板立刻嗤之以鼻,跟店里另一个姐妹唠嗑:“年轻人滚起来呀,就算是躺在麦子地里也嫌地方小。”
那个阿姨嗑着瓜子,目光在施辽和张默冲身上来回流连:“是呀,这说的什么话,要么是单人床,要么是双人床,哪有不双不单的。”
“不过瞧这小伙子的样子,折腾起来估计够狠,怕确实挤着你了…”
“要嫌挤,就去别处做,地上桌子上的,那才带劲,年轻人不要这么古板嘛…”
两位大姨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起劲,丝毫不顾施辽和张默冲站在门口,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恨她们为什么要这么顾及他们是外地人的身份,特地改了口音。
她施辽本来就因为不记尺寸就来买床单害羞,现在被两个阿姨轮番上阵开说,人生头一回臊得面红耳赤。
那阿姨见她不说话了,还特地瞧她一眼,“臊啥,这是正经事,臊啥?”
施辽心虚:“是是…”
“进来挑个花样吧。”
她跟进去,张默冲原想着由她去挑就好,没想到那大姨连他也不放过,“你也进来嘛,两个人都喜欢,滚起来才畅快嘛。”
……
从布料店出来,施辽缓了好久,才觉得头皮没那么麻了。
她也*不太想看他是什么样子,低头盯着鞋尖:“我去趟湖南公医院,你呢,去见你的老师吗?”
张默冲知道她害羞,被她可爱得不行,抬手揉了揉她的耳朵,“不吃些东西再去吗?”
“不了,领言约了师姐,我们一起吃。”
“那好,六点前不回来的话,我去接你?”
“好。”
她转身要走,又被他拉住,抱在怀里。
“别怕,我什么都不会做的。”
她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他说的是那件事。
“我不怕。”
“那我也什么都不会做的。”他笑了,“去吧。”
——
师姐叫王珂,趁着几个科室的主任都聚在一起吃午饭时,简单介绍了一下施辽的情况。
施辽有些紧张,因为她既没有身份证明,更没有学历证明,但出人意料的是几个主任里有个和施辽同校毕业的,听完王珂的介绍就激动了:
“师妹!来来来,我叫沈信,我也是医大的,29年毕业的。”
施辽喜出望外:“沈医生好。”
沈信问了几句她的导师是谁,病理学都考些什么,不同年级都学些什么,医大仿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育制度,因此培养机制很特殊,沈信简单一问就已确定她确实是医大毕业的。
这下众人打消顾虑,开始商量该给施辽什么职位,沈信将她拉到一边悄悄问她:“最想去哪个科室?”
他知道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是在各科室轮流见习,四年级是去门诊科室实习,他这么问了,其实是想给施辽提供一个像在学校一样的学习历程。
施辽明白他的用意,心生感激:“妇产科。”
“好。”
他和几位同事聊了聊,其他人一开始都不放心随便让她一个“来历不明”的学生进入妇产科,但是沈信再三坚持,最后双方妥协,不给施辽太高的职位,暂且让她做见习医生,打打下手。
她再三感激,沈信却摆手说无事,两三下扒完饭就去急诊坐诊了。
她和王珂从会议室推门出去,王珂笑呵呵道:“信不信,待会儿就医院里来了个美人医生的消息就传起来了,大家的工作本来就又忙又枯燥,如果太好奇太热情了,你也不要介意。”
施辽忙说怎么会,她环视一圈,所有人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根本没人注意她,于是暗暗放心。
但她还是放心得早了,往妇产科去的路上,一路都有人投过来好奇的目光,偶尔还要拦下来问问王珂。一进妇产科室,领命给她带队的助理医生苏静也上下打量她:“都说我们这里要来一个靓妹妹,我还不信呢,现在看来是真的。”
玩笑归玩笑,苏静还是全面地问了她一些问题,再三强调这里不比上海,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在家生产,只有难产时才会想起往医院送,那个时候产妇的情况一般已经很危急了,所以施辽千万不要以为在这里待着就是偷闲,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说到这里不比上海时,苏静的眼神很奇怪,仿佛一眼就把她看透了:不过是个从上海来的没吃过苦的小姑娘而已。
施辽心里有些堵,没反驳,只是问哪里可以领医护服,她这就去领一套,回来就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了。
苏静挑眉:“这么积极?”
这话里的阴阳怪气再明显不过,就连一直坐在桌子后面没说话的另一名助理医生李文霖都听不下去,她站起来:“今天刚好有大巡诊,你收拾一下,跟我们去。”
64
第64章
◎一起回家吧◎
态度是冷淡的,但话里话外都是替她解围的意思,大训诊是难得地能与整个科室的人都见面的机会,李文霖这样喊了,实际上也是想让施辽在大家跟前混个脸熟。
施辽感激地看向她:“好的。”
不一会儿巡诊将要开始,施辽跟在最后,照例像在读书时那样拿了笔记本准备记录待会儿的问询。
她习惯性地用英文写下科室楼层和床号,就看到苏静斜着眼瞧了她的笔记一眼,几乎是下意识地,她赶紧划掉英文,规规矩矩写了中文。
李文霖将这一幕尽数收入眼底,特地走近施辽,拍拍她的肩:“没事的,不用理她。”
施辽再次对这个面冷心热的医生心生感激,这时主任突然抽人过去问病史,空气好像都忽然凝滞了。
主任不认脸,见没人敢上去,随便抽人,竟然就点到施辽:“就你,你来。”
众人齐刷刷地目光扫过去,李文霖替她解释:“主任,这是施辽,她今天刚来。”
“今天才来?什么时候外招了?”
施辽快速介绍了情况,主任听完颔首,她以为躲过一劫,没想到主任却将她盯紧:“没事,还是你来答,你跟564床的病人待一会儿,过一会儿我来问你。”
“其他人先跟我走。”
“老师,我能看看常规血、尿化验吗?”
主任只说没有,带着学生们看下一床病人去了。
问什么怎么问,他则一个字都没说,李文霖走之前有些担心,却看施辽不是很慌,反而很冷静地冲她笑了一下。
她这一笑,忽然让李文霖心里也安定了,这个姑娘的眼角好像带着剑气,又锐又飒。
一圈查完,主任讲大家聚在一起训了一阵,又做了例行讲话,这才带着一帮子人又回到施辽那儿。
一周一度的大巡诊已经结束,大家都松了口气,这回看再去看施辽被查,心里没了自己可能被点名的惶恐,不免都带上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情。
一个新来的又格外漂亮的人谁能不好奇呢。
“产妇的脸色很苍白,出汗,状态很虚弱,按压产妇下肢,有浮肿僵硬的现象,初步怀疑是产后出血导致的贫血及产后常见的脱力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但我按压腹部时发现子宫底高度略高于正常水平,且质地较软,以及产妇身上有几处淤斑,伴有轻微胸痛、呼吸浅促的症状。综上,我高度怀疑是产后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需要进一步观察,以免引发全身凝血功能障碍。”
主任露出了还算满意的目光,李文霖刚松了一口气,却听见他问:“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里吗?”
此话一出,病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登时都有一种错觉,好像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这样质问。
“我知道,”施辽却抬眸,目光坦荡,“我和患者有沟通上的障碍,无法直接交流,以上都只是我单方面的观察,没有结合患者的具体感受。”
在被指派了任务的第一瞬间,施辽并不害怕,像这样的考察她平时就经常会遇到,细心准备总不会出错的,但是今天时间仓促,且没有常规化验单做参考,她心里的底气被削去三分,张口询问,却发现最大的难题居然是语言沟通,这样一来她也问不到既往病史了。
但她知道主任并无意于为难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产后的发生率不低,主任显然也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临时考核她。
主任听完她的回答,一时没说话,一双眼睛将她凝着,“还不错。”
“湖南话嘛,以后多学多听就会了。”
她松了一口气,朝主任笑了笑:“谢谢主任。”
——
近六点的时候,施辽还在办公室跟李文霖对接工作,压根没注意时间,两个人谈完一抬头,才发现天什么时候都黑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