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同志,你跟着一起去吧。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和组织部沟通。”
第322章 新省长的调研(下)
姜凝月听后倒是同意了,没有驳了这个新省长的面子。不过,让省长帮自己请假这种事情,姜凝月可干不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姜凝月投靠新省长的势力了呢。
徐兆林此时此刻确实有挖墙脚的想法,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消失了。
毕竟姜凝月的身上可是有不可磨灭的李春燕派系印记,而李春燕现在又旗帜鲜明的向赵和平靠拢,徐兆林初来乍到也不好挖人家墙角。
一行人来到了规划中的高新区地址看了看,这个地方确实不错。高新区紧邻着快速路,快速路直连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虽然有一部分改成了居民区、商城,但是高新区还有不小的地方可以扩大。
徐兆林的梦想就是将这里打造成一片万亿投资产业园。
听到徐兆林的豪言壮语,姜凝月暗暗腹诽,‘万亿,胆子太小,这连人家集团一半的窟窿都堵不上’。
不过,既然是新任省长的第一个项目,那么他肯定非常重视,这时候投资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地理位置肯定不如丽津市,不过,奔着省长的名头去投资,也不差。思索片刻,姜凝月决定替这个新省长说几句好话,
“艾琳,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艾琳轻笑,“你有什么建议?”
“我能有什么建议,我只是觉得既然兆林省长那么重视,这个地方未来肯定大有可为。”
听到姜凝月开口,艾琳思索了片刻,笑道:“有道理。”
徐兆林听后也露出了笑容,看来这次调研拉上姜凝月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徐兆林的秘书、王秘书专门加了姜凝月的微信,并且互相留了电话。
同时,王秘书笑着问道:“姜处长,听说之前德联邦经济合作部部长卡林访华是您接待的,正巧咱们现在省里有那么好的政策,您能不能和卡林部长宣传一下?”
徐兆林也听说这件事了,不过不太相信姜凝月能和卡林的关系会那么好。这有些太过于离奇了。那些欧美的政客几乎都出身于政治家族,而卡林冯莱恩这个名字,也毫无疑问是政治家族。政治家族除联姻之外,是不会有什么友情的。小姑娘长得是很好看,但是也没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人跑来投资的地步吧?
姜凝月听后笑着说道:“前段时间过年的时候,我和卡林部长通电话了。她和我透露了,3月份的时候德联邦将组织一场商业调研活动,到时候会有德联邦几十家企业一起来到东亚进行调研、访问。我也询问了,他们有很大的意向来国内。”
徐兆林听到这话彻底坐不住了,这小妮子真有本事啊!过年的时候,人家经济合作部部长还跟她打电话?!这也太离谱了!
于是,徐兆林忍不住亲自开口道:“小姜同志,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让调研队伍来一趟海州。我将亲自接待!”
“好的兆林省长,我会传达的。”姜凝月点头道。
说完这句话徐兆林就有些后悔了,自己也是昏了头,真信了姜凝月的鬼话。她怎么可能能够影响德联邦的计划?这不得考虑两国关系,甚至国际关系吗?
徐兆林只能补充道:“嗯,不要有太大压力。”
“明白、明白。”姜凝月点头。
下午,徐兆林还有会议要参加,同时还有一场调研。所以,吃完饭之后他就告辞离开了。
车上徐兆林闭着眼睛休养,片刻他询问王秘书道:“小王,你说我让姜凝月来做这个高新区的管委会主任怎么样?”
王秘书听到这话不由心中一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正处级。相当于区长,有些高新区在初创的时候,甚至是工委书记、主任一肩挑。唯一不同的就是高新区的面积小,市民少。但是,权力与地位却没有丝毫区别。甚至不少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工委书记都是由副市长甚至副省长兼任。
这也就表示姜凝月如果做了这个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那么5年之内肯定能够进步到副局级。
王秘书心中闪过一丝嫉妒,但是作为外地公务员,对于姜凝月这个同外地公务员还是有几分亲近的,“我的眼界怎么能跟您相比呢?不过我听说,姜处长的人脉的确很广。之前我们海州省的国企重工业企业缺少矿石,只能高价购买远超市场价的矿石。这件事省委的林雪梅部长专门找到了姜处长,姜处长就和秘银国际矿业进行了沟通,秘银国际矿业专门弄了一条专线,输送低于市场价的矿石,而且这批矿石的品质非常高。”
“哦?”
徐兆林一听这话眼前一亮,之前在南方城市担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时候,他们省份当然也面临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高价购买,省内调控。很多时候高价购买对方发货也很慢,品质也一般。
秘银国际矿业这家公司徐兆林不仅听说过,还接触过他们公司的高层领导。对方的态度颇为高傲,不愿意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做出丝毫的让步。
但是没想到,省委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被姜凝月解决了。
离谱、离谱啊!
“这样的人才应该去部委啊!”
徐兆林感慨了一句之后,又摇了摇头。专供海州一个省的矿产,秘银国际还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专供全国,那么哪怕是秘银国际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这样也会引起美利坚的敌视,甚至处罚。
王秘书笑着附和了几句,又说道:“不过领导,这位姜处长可是去年9月份刚刚升任副处级,她今年满打满算才27岁。能担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吗?”
“这都无所谓。”
徐兆林满不在乎道,“可以先组建临时办公室嘛。”
王秘书还能说什么,只能说。“领导高见。”
“呵,再说吧。不着急。”
徐兆林刚来到海州,接触过的人才不多。如果有人比姜凝月还要厉害,还愿意投身于他的阵营,那他不就选别人了吗?
毕竟,不到万不得已,徐兆林还是不想与赵和平、李春燕纠缠太深的。而且,现如今姜凝月主管《问政海州》,省委不一定会放人。
而姜凝月还不知道新省长已经打上了她的主意,她和艾琳喊上了顾梦、林晨曦开始了逛街。
之后两天,盖尔医疗的专业团队已经在这片地方选定了一个不错的位置。
海州政府和盖尔医疗集团也签订了一份意向书。海州新闻专门报道了这一件事情,毕竟盖尔医疗这件事也算板上钉钉,施工队都准备入场了。
徐兆林也非常高兴,这就是开门红啊!
第323章 没有姜凝月的《问政海州》
2月24日,王珍打来电话,姜妮已经去医院了!这可比预产期早了好几天。
姜凝月喊上赵娆立刻选择了最近的航班赶赴山南省,一路不敢停歇地前往了沉木县医院。
到达县医院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姜妮已经顺利生出一个男孩。
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姜凝月笑着看着出生的新生儿,又来到姜妮身边暖心安慰。
3天之后,一行人前往了洮州,将姜妮送到了洮州市内的月子中心。
姜凝月安排完这一切,又着急忙慌的返回了海州省,她的中青班开课了。
3月1日,海州省委党校,春季中青班正式开课,李春燕亲自到场致词,姜凝月要在这里度过3个月的时间。
学校里有酒店宿舍,按理说学生应该在宿舍里居住,平日里课程也不算太满。姜凝月大致看了一圈全班的同学,毫无疑问姜凝月是最年轻的。除了姜凝月之外,三十多岁的也不少,男女比例大概是7:3。
大多都是一个圈子的,都颇为外向,一个个的关系还算融洽。
特别是姜凝月是毫无疑问的中青班风云人物,手握着《问政海州》这个大利器,谁都愿意和姜凝月攀上点关系,希望未来某一天落在姜凝月手里的时候,她不能说手下留情吧,也能落个体面。
姜凝月也加了全班的好友,明面上关系都不错。毕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未来20年海州省的中坚力量了。
能够进入中青班学习的,未来不出意外的话,肯定可以升任正处、甚至副局级。
德联邦商会代表团3月20日到访国内,先在首都落地,国家部委领导以及中贸促会领导进行接待。
3月4日,姜凝月返回家中,收到了青凤的电话。
“你要的资料我准备好了,你自己拿一趟?”
“好。”
姜凝月开车来到了咖啡厅,拿到了资料之后,转头去了李春燕省委住宅大院的家中。李春燕拿到资料之后,用电脑大致查看了一番,她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看着这些资料还是非常的头疼。
“也就是说,那2万亿确定了是吗?”
“不止。”
姜凝月开口道,“可能远超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