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从女记者开始_诸己【完结】(86)

  姜凝月听得皱起眉头,“卖鱼的,高启强啊?”

  “什么?”二人疑惑地看向姜凝月。

  “没事。”姜凝月摇头,“现在呢?”

  “现在听到的消息就不多了。”

  “这个文成集团不出意外,应该是洗白了。”田军感慨道,“不过,这个集团的背后一定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晚,姜凝月给‘神秘的A先生’打去了电话,“我想让你调查一下东河市宋氏兄弟的犯罪证据。”

  A先生沉默了片刻道:“我只是一个线人,不是卧底,更称不上特工。”

  “我知道,你就去大概调查一下就可以了。”

  姜凝月回忆着金长伟的做事风格,“宋文成能够沉得住气,但是他手底下那群人,肯定犯了不少事。”

  “知道了。”

  A先生挂断了电话,而东河市的事情也似乎告一段落了。

  通过选题平台,姜凝月得知了东河市兴县王萌一家得到了补偿,兴县的猪肉市场也重新放开了。一切,似乎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田军则没有放过东河市,他之后的又从选题库里搜刮了不少东河市的选题,基本上每天都要跑一趟东河市。

  当初嘴硬的金长伟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似乎当初只是吹牛而已。

  ——

  时间来到4月,姜凝月从选题库里发现了多条关于‘小产权’房屋的选题,同事也看到了,询问道:

  “小月,你看那些‘小产权’选题了吗?”

  姜凝月点开之后,发现至少有十几个人打电话反映同一个问题。

  姜凝月撇嘴,“不想去,看见‘小产权’这三个字就脑袋疼。”

  说着,姜凝月抬起头,“军哥,咱们去拍这个吧,白河市污染情况严重。”

  【王先生:从12年开始,陆陆续续很多工厂落地白河市,我的家乡白河市南河县小河湾村附近也多了几家工厂和矿场,村子里的人不用去市里就可以打工,全村人也富裕起来了。这原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但是,7年来,这些工厂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差,之前的绿水青山再也看不见了。原本清澈的河水,也变成了深绿色的恶臭水体。】

  【我们小小的乡镇,常年大车经过,道路坑洼不平,道路两旁的民房,也有厚厚地一层灰。一到大风天,别说开窗户了,门都不敢出去,这天蔽日的,就像来到了西游记的黄风岭……】

  “白河市?”

  田军听后皱起眉头,“好像海宁原本的工厂只留下了高新技术产业,那些有污染的都迁移出去了,白河市当初就接收了很多。”

  有同事好奇道:“我听说中央环境巡查组来咱们这儿巡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不整改吗?”

  “我先打个电话沟通一下时间吧。”

  姜凝月拨通了这位王先生的电话,约定好采访时间,田军和姜凝月便出发白河市。

  白河市位于古林市的东南方,紧邻隔壁省,市内有河流,货物不仅可以走高速,还可以走内河运输到海州省以及其余省份的码头。

  简单来说,白河市的地理条件是不错的,附近还有不少矿山,缺少的就是一个崛起的机会。而海宁市将自己的工厂搬迁出去,就是一个好机会。白河市立刻被很多重工业看中,多年来,这些工厂都陆陆续续搬迁到了白河市。

  姜凝月和田军来到了白河市之后,市区还看不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前往了郊区,特别是王先生所说的南河县后,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大车。

  这些大车装载着很多货物,外加上道路崎岖难行,每一次颠簸,都会掉落大量的土渣、矿渣。马路上日积月累了厚厚地一层灰土,道路两旁的商店门面上也是厚厚地一层灰。

  “这也太脏了。”

  司机师傅感慨道,“这让我回到了十多年前。”

  “不用十多年前。”

  田军补充道,“现在很多地方也是这种状态,你没去过煤矿山下面的乡镇,就是纯黑色的城市。废煤渣把条路都染成了黑色,第一次看到真是太震撼了。”

  姜凝月感慨道:“当地的村民没有享受到多少矿产带来的好处,反而是受到了矿山的污染。”

  “确实。”田军感慨道。“钱都进了那些老板的口袋里,老百姓能拿到多少钱?矿山开采完了,老板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地鸡毛,受苦的是老百姓,费钱费力擦屁股的是政府!”

  “军哥这还深刻。”

  姜凝月挑起了大拇指。

  车辆驶入一个乡村的路口,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大树下中年男人站了起来,“姜记者,您好您好。”

  简单的寒暄两句,就开始步入正题。王先生带着二人先来到了村子的东侧,在小河湾村的东侧,有一处矿场此时此刻,矿场还不断有大货车出入。

  “第一个,特别吵。”

  王先生说道:“这个矿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干,天天嗡嗡响。大货车咣当咣当的,跟打雷似的,村子里的鸡都被吓死了。我这个岁数的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感觉再住几年都要神经衰弱了。”

  “第二个,污染。”

  王先生指了指周围,开采矿场出现的粉尘颗粒,“这个有目共睹,这东西都是有害的,老人无所谓,没几年好活了。孩子怎么办?从小就吸收着这些东西长大,身体能好吗?”

  按照相关规定,矿场距离村落至少500米,但是,这个矿场就紧挨着这个村落,这样真的合法吗?

  第110章 白河污染(2)

  除了矿场的问题之外,王先生还带着姜凝月和田军来到了村子的北侧。

  小河湾村,顾名思义,这个村落就坐落在一个河湾附近。而这条河,就是白河的支流。

  而这条河此时已经布满了垃圾,同时非常的脏污恶臭,水体泛着黑绿的光。明明不是夏天,但依旧有一股刺鼻的臭味袭来。

  姜凝月都忍不住捂住了鼻子,王先生感慨道:

  “这条河,我小时候记得非常的清澈见底,我小时候就和几个玩伴在河里摸鱼,家里的大人就在这儿洗衣服。但是现在你看看,就成了这个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姜凝月好奇道。

  “工厂排污呗。”王先生解释道,“工厂刚搬来没两年,这水就黑了,越黑就越脏,越差。什么垃圾也往这里倒,我真心希望政府可以治理治理。”

  王先生又说了一些不能播出的话,简单来说,就是官商勾结云云。其中着重点评了一下,现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欧阳健。

  毕竟,当年是他主导的海州省工业区转型改革工作。

  之后,王先生带领姜凝月找到了小河湾村的村两委成员,张先生。

  姜凝月询问道:“咱们这条河成为现在这样的情况,是附近的矿场、工厂造成的吗?”

  “对。”

  张先生点头道,“当时县里领导给他们画了这片地建厂子,厂子是建了,但是没地方排污。毕竟,之前我们村子里都没有专门的排污河和管道,那些工厂也着急开工,就直接把污水排到了河里。

  这都四五年了,一直如此。我们这边的水质也越来越差。不仅仅是河水,我担心还影响了地下水。因为我们现在还是有水井的,很多村民都反应,水井里的水都不干净了。”

  环境问题,老生常谈。

  但是,一直没有人重视,原因很简单,注重环保就要迁移重工厂,很多市县都是靠这些大工厂来提高税收,要钱要政绩还是要环保?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选择题。

  离开小河湾村之后,姜凝月等人顺着河流一路向上,沿途发现了几处排污管道,这些管道还在往河流里源源不断的排着污水。

  路边有市民经过,看到姜凝月之后,也忍不住多嘴,“姜记者,你可算来我们这儿了!我们县以前也是绿水青山,郊区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野炊、钓鱼,但是现在这些工厂污染后,别说钓鱼了,河里的死鱼都看不见了。”

  姜凝月点了点头,感慨道:“你觉得近几年生活有变好吗?”

  市民沉思了几分钟,缓缓点头道:“收入是增加了,毕竟现在就业机会多了。以前一年也就赚个三五万,现在能赚个七八万。但是,我觉得这不是这些工厂污染河流、环境的理由。这明明是排污管道的问题,政府把园区的排污管道解决了,他们不就不往河里排了吗!”

  “你说的有道理。”

  姜凝月笑着点头。

  之后,姜凝月和田军来到了白河市生态环境局,门岗拦住了姜凝月,询问单位和来由。听说是省台记者,保安立刻上报。

  “啊,对,省台《民生30分》的记者。叫什么名字。”

  姜凝月平静道:“姜凝月。”

  “啊,叫姜凝月啊。”

  话音刚落,对方立刻挂断电话,没两分钟,一群人就气喘吁吁的跑了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