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大量回报的刘实录,在学业上更加刻苦,相继通过了院试和乡试,成了奇葩镇远近闻名的“少年举人”。
就在他专心备考会试时,澳龙国的天变了。
势力滔天的御剑商盟主动求合作,给出了许多优厚资源,但要求澳龙国成为其方国。
成为方国,就意味着失去培养修士的资格,彻底沦为附庸,永世难以翻身。
举国上下强烈反对,但澳龙国的皇帝却大手一挥,宣布与御剑商盟全面合作。
进京赶考的学子们愤怒不已,以集体上书的方式,希望皇帝陛下能收回成命。
听闻此事,澳龙国皇帝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凡参与上书的学子,一律取消本次考试资格!”
刘实录听到这个消息时,还在准备他的经义策论。
他走出自己的房间,安慰闷闷不乐的同窗:“国之兴衰,匹夫有责。我等虽卑微,但心中自有山河。庙堂之高听不到民意,那我们便一步步走上去,用行动去改变这一切!”
这句话后来被刻在了岳岳书院的石碑上,成为无数学子心中不灭的信念。
而说这话的人,在三年之后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开始接触朝堂事务。
五年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席卷澳龙国,处在边境的奇葩镇更是民生艰难。
刘实录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力主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却被权臣以“擅动皇粮、图谋不轨”之名弹劾,遭贬至奇葩镇所在的致远县,成为一个小小的县令。
历经千山万水回到奇葩镇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
可看到信任、爱戴他的乡亲们时,他却笑了:“大家放心吧,我刘实录必竭尽所能,守护这一方土地!”
刘实录走访各个镇子,深入田间地头,自创“滴灌法”“覆膜法”,推广种植耐旱作物,带领百姓挖井筑渠,最终化解了旱情。
五年之后新皇登基,他被召回京城,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丞相。
在往后的余生,他除了时不时出去寻什么人外,便大力推行变法,提倡新政、改革赋税、兴修水利、重用贤才,使得澳龙国逐渐强盛起来。
史官记载,“刘实录变法”十年后,澳龙国废除了与御剑商盟的条约,彻底摆脱了附庸身份,为此后一千年的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位终身未婚、一心为民的传奇丞相,除了偶尔疯疯癫癫之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让人诟病的地方。
“难怪你当初见到刘实录,会那么苛刻。”苏歆九抬头望向不远处的奇葩镇,又将脸贴到重新发芽的大枯树上,“哪怕没你那么好的书法,只要有毅力,终能改变不友好的现状。”
一缕红光和一丝青光从树干中弹出,在她淌出泪痕的脸上流转,仿佛想要帮她拭去泪水。
苏歆九双手捧起青玉匣,眼角微微上扬:“快了……你会等我的,是吧?”
第90章 千尺水(4)
◎也有一段扯不断的缘◎
他似乎不是个正常人。
在付武很小的时候,他就听村里的老人说,自己刚生下来时,就会口吐人言。
那时村里人都觉得他是个怪胎,甚至有人提议将他丢进山里。
但付武的父母坚信他是上天赐予的宝贝,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
随着年岁增长,付武渐渐显露出异于常人的天赋——
虽说一看到文字就头痛欲裂,但要是出力气,他能够轻松举起数百斤重的石块。
每次跟随父亲去山里打猎,他也是箭无虚发,次次猎回最多最大的猎物。
在这实力为尊的谭思国小山村,付武凭借一身力气和精准的箭术,很快便成了村里的英雄人物。
许多尚在闺中的少女也对他心生爱慕,常借故送些绣鞋、香囊之类的小物件。
付武憨笑着收下那些小物件,转头又回赠价值相似的野兔或山鸡,主打谁也不欠谁。
可在他十二三岁时,谭思国皇室接连发生巨大动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谭思国由赵氏皇室统治,皇位继承历来是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
可这一任皇帝意外病逝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唯一的嫡亲是他的妹妹,长公主赵伍鸢。
赵伍鸢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刚封为郡主的赵钰雪,年仅十五,且生父不详。
朝堂中很快便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由皇族远亲继承皇位,另一派则力挺长公主赵伍鸢垂帘听政,待郡主赵钰雪娶亲后再作决断。
两派之争持续数月,最后由长公主赵伍鸢牵头,领着大臣们参观了“涧春二十代”的轰炸试验,这场争论终于划上句点。
两派大臣一致认为,由郡主赵钰雪继承皇位,他们能放一百个心。
次年元旦,谭思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登基,年号“昭雪”。
朝野上下都以为这场动荡就此平息,可没想到,就在赵钰雪登基的第二天,一场更大的变故悄然降临——
新任女皇陛下消失了!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就连付武他们村子都讨论了半个月。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后赵伍鸢只好亲自临朝,宣布开始整顿朝纲,大力推行变法。
赵太后在科举文试的基础上增设武举,着力培养武将人才,又与器峰密切合作,以新式法宝武装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付武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一日,他随父亲打猎归来,付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儿啊,如今朝廷重武,你这般好身手,甘心做一辈子猎户?该去考武举才是!”
付武低头沉思良久,抬头看向年迈的父亲:“孩儿不愿一辈子碌碌无为,可你们二老……孩儿实在放心不下!”
付父挑起发白的眉梢:“傻儿嘞!爹娘养你这么大,可不是为了让你一辈子守着咱的。你有本事,就该去闯一闯,为国家效力,为咱付家争光!”
付武咬紧牙关,终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孩儿定会加倍努力,不负爹娘所望!”
付父欣慰地点了点头,转身从屋内取出一套崭新的弓箭,递给付武:“我听闻再过一段时日,咱们县就要举行武举选拔了,叫什么‘童试’,你好好准备吧!”
自家父亲不懂科举制度,但付武是认真打听过的,武举与以前的科举文试一样,也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童试”便是最初级的选拔,由各地县令主持,通过者称为“武秀才”,就有资格前往州府参加“乡试”。
付武接过弓箭,帮着父亲处理好今日猎物,便被撵到院子外练习箭术。
武举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日复一日的苦练。
虽说朝廷刚增设“武举”,前去应试的考生不多,但有武学功底的人也不少,竞争依然激烈。
要不是前十几年的磨炼,付武根本无法在那些考生中脱颖而出,也无法一口气通过童试、乡试和会试。
殿试结束后,付武站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一时之间竟有些恍惚。
一旁的宫人轻声催促:“付官人,该你上前了。”
付武顿时回过神,稳步走上前,跪地叩首:“草民付武,拜见太后娘娘!”
他看不见太后的脸庞,只听得宫人宣布:“奉太后懿旨,付武在此次殿试中表现优异,钦定为‘武探花’,赐武进士及第,授予正四品都司之职。即刻赴任,不得有误!”
这是付大将军传奇生涯的开端。
没有人会想到,他会将赵太后研制的新式法宝运用得出神入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让世代敌国巢鸠国永远臣服。
更没人想到,有朝一日他将兵临云来集,迫使御剑商盟放弃所有方国,并废掉了少主李简川的修为。
在付武孤寡终老时,谭思国皇室将他的灵位供奉于太庙之中,与历代帝王相伴,以示尊崇。
而那把曾伴随他征战沙场的弓箭,也被珍藏于国库之中,成为后世敬仰的象征。
这是苏歆九第一次来谭思国。
之前总听赵伍鸢说,她的故国多么美,父皇母后多么慈爱,兄弟多么勾心斗角。
当她自己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目光所及的异国风情,确实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谭思国与巢鸠国的交界处,有一个特殊的“界碑”——大将军树。
这棵参天古树已在此处伫立数百年,不管两国其他边界如何更迭,以它为界碑的这处边界始终不变。
苏歆九站在不远处的山丘,凝视着这棵高大的古树,从朝阳东升到夕阳西下,始终没有移开目光。
路过的边防士兵频频打量过来,这位异国女子身着素雅长裙,长发随风轻扬,视线一直望向将军树,莫不是在思念她参军的夫君?
在他们看不见的半空中,一丝紫光从将军树中冲了出来,在苏歆九身上萦绕片刻,悄然隐入她手中的青玉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