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因为松之性格灵活机变,比你我更擅长与俗世打交道罢。”裴嘉玉熟练地安慰道,“不必忧心,不出几日,他们也会赶到洛书岛,与我们汇合。”
东明山一行人是在昨日抵达的洛书岛,在客栈中安顿下来以后,裴嘉玉便放其他无霄弟子先自由行动一日。
这些年轻修士已有很长时间不曾出桑洲,顿时如出巢的鸟儿一样奔向四处,势要遍览这迥异于东明山的海岛风光,唯有宁絮师妹非要守在客栈里,说想等云师叔来。
裴嘉玉看她愁云惨淡的面孔,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当他听见客栈厅堂中传来的说书声时,便对宁絮道:“宁师妹,你不妨下楼去听一会书,松之是最喜欢听书的了,要是他们到了洛书岛,说不定会直奔此处,那么云师叔自然也——”
裴嘉玉和宁絮来得有些晚了,只能在堂侧的位置坐下,但看着随着舞台张罗起来,宁絮渐渐恢复兴致的神情,裴嘉玉不由得暗想:这套话术果然有效。
正值仙门大比的时节,除了东明山无霄门,这座客栈中还住了许多其他修真门派的弟子,当下满堂熙攘,大都是些年轻鲜活的面孔。
这些修士闹哄哄地问道:“今日要说什么?”
台上的说书人是个上了年纪的女子,她的头发已染上灰白,眼角也有明显的细纹,但身板很直,神情中也丝毫不显老态。
听到台下的声音,她笑问道:“不知各位尊客想听什么?”
一名修士说:“不如讲一段剑君斩龙吧,大家都爱听这个。”
说书人动作一顿,行礼致歉道:“尊客有所不知,在洛书岛,这一册是不准说的。”
宁絮觉得奇怪,小声向裴嘉玉问道:“洛书岛怎么还管人说书说什么,我们东明山就没有这样的规矩。”
裴嘉玉猜测:“也许是因为洛书岛在天梯摧折中损失惨重,所以才不愿说这一段。”
他这样猜,其他人也这样猜,因此那修士又问:“那就不讲天梯摧折,讲一段剑君除魔如何?”
说书人回答:“不可。”
“那剑君仙门夺魁总能说了吧?”
“也不可。”说书人说,“凝澜仙子有令,只要与剑君有关,一概不准说。”
“岂有此理!”宁絮当即就要站起来争辩,却被裴嘉玉按住,她转过脸来,怒气冲冲道,“裴师兄,你难道没有听见吗……”
“你听见什么了?她可曾对剑君出言不逊?”
宁絮犹豫道:“……没有。”
“那她在言辞间欺侮东明山和无霄门了么?”
“也没有。”
“那不就是了,人家在自己的客栈里,不爱说什么便不说什么,并未损我无霄威名分毫。”裴嘉玉说道,“快坐下吧,宁师妹。”
在如今的修真界,不论你是不是无霄门人,用剑还是不用剑,都很难不对剑君这样一位名震四海的强者心存敬慕,因此这边的宁絮被师兄劝住,那边的许多修士还在喧闹着。
“诸君稍安勿躁。”面对这样乱不可当的局面,那位说书人仍然不慌不急道,“实不相瞒,就在前几日,漱玉阁给了我们一套新话本,我一册一册地看下来,这套话本着实精彩,故事也新极了——各位今日齐聚于此,正是有缘之人,我索性启封这套新话本,说与诸位听。”
台下果然被转移了谈论的焦点。
“真是漱玉阁?漱玉阁出的话本套套都是精品……”
“不仅如此,这话本今日还是初次启封……”
渐渐有人催促起来:“既然有这样的好话本,那不如快些开始讲吧!”
说书人环顾堂下,那些目光都已聚集到了台上来,她知道此时听众的胃口已被吊起,正是展开这故事的最佳时机。
“白虹横断几千冬,红妆漫绾溯鹿游。”
紧随着定场词,惊堂木清脆落下。
“荒江之末,桑洲以南,霞水流脉上,有座脂粉泽城,城中有十二鹿阁,世人称其为‘南昼’。”
“而今日所叙之事,正发生在南昼城中。”
第41章 似曾相见 仙门大比上,愿识君鞘中青霜……
裴嘉玉其实不如师弟陆松之那样爱听书, 但他毕竟也是无霄门人,而东明山脚那家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茶馆, 据说曾是天下说书人的祖师爷——鹤山先生的发迹之处,因此在这种东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偶得空闲时,裴嘉玉也会去茶馆里点一壶茶,就着故事消磨一个午后。
所以随着洛书岛客栈里说书人的娓娓道来,裴嘉玉就知道她并没有过分赞誉这套话本。
但这尚且不是关键之处。
引起裴嘉玉注意的是,这故事的情节未免太细致、太真实了,仿佛作者曾亲历其中一般,而当说书人讲到一名少年剑修的出场时, 身旁的宁絮也忍不住出声道:“裴师兄,你觉不觉得, 这故事说的仿佛就是……”
裴嘉玉没有立刻回答, 这时说书人正讲到剑斩人面狐的一幕, 她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少年修士那一剑的威势, 裴嘉玉仔仔细细听完了这段, 确定地向宁絮答道:“她说的是云师叔。”
“那这一定就是云师叔在南昼城的经历了?可她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宁絮思忖了一会, 自问自答道, “是了, 她说这套书是漱玉阁给的,也许南昼城恰好有漱玉阁的人, 他们在那里遇见了云师叔, 被他的气概折服, 于是写下了这故事……”
当年的剑君不也是如此么?
想通此节,宁絮脸上泛起浅红,藉由说书人的描述, 她想起云师叔的明锐剑意,进而又想起他的卓然风姿……向往和恋慕之情在她心中如碧波摇曳,这让她不由得更加沉浸在了故事之中。
对宁絮来说,她自然更愿意多听一些这少年剑修斩妖除魔、挽救苍生于危难中的不凡事迹,但自古以来,那些广为流传的话本里就往往不止有这些。
在不少人眼里,除了剑,在真正引人如痴如醉的故事中,还须得有馥郁动人的一段情。
诚然,对修真者而言,总流传有断绝七情,清心寡欲才能证道的说法,这话初听来似乎不无道理,毕竟那些最终攀上天梯的大能,无一不是自飞升之后就再无踪迹——将整个人世都舍弃,难道这不是极致的断情绝欲么?
但若有人将目光投向当下的修真界,便会察觉到其中的矛盾之处:若独行人间才是正途,那为何世上会有这么多的仙门仙派?若真是如此,什么东明山,什么洛书岛,都不必存在了,这些修真者本就不应当聚集在一起,想来他们各自寻找一处洞窟,然后就天长地久地闭关下去,这才算符合了天道至理的心意。
于是,这些仍在人间挣扎的修士们,望着悬于头顶,不知何时才能为他们的精诚所开的天梯,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来解释这矛盾之处。
他们说,这些七情六欲是人自出生起就有的罪孽,唯有历经尘劫,再将俗世之缘一一堪破,才能洗练自身,最终飞升上界。
既然情是一种劫,那人们大可以告诉自己,此情越深,正显得此劫越难,最后克服万难结出的道果不就越稳固吗?
这就是为什么修真者爱听剑君证道的故事。
而有了这样的理由,修士们当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希冀话本故事里要有红粉佳人,要有一见钟情,要有再见倾心,最好萌发成刻骨铭心的绝恋,谁不爱看这些呢!
话本的执笔者想必对看客的这些心思心知肚明,因为在说书人的叙述里徐徐展开袅娜画卷的南昼城中,果然出现了一名美人。
这名美人玉貌花容,风情万种,艳丽无双,是南昼城中以芙蓉为花牌的白鹿美人,她的姓氏不详,单名一个鸾字,青鸾之鸾。
这位鸾美人不仅姿容秀美,更温婉解语,聪颖过人,她与那少年剑修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边是仙途正道,少年天才,一边是缱绻红尘,柔媚娇姝,正当故事就要步入群众喜闻乐见的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情节时,宁絮觉得自己再也无法忍受了!
她提声说道:“简直是——”
“一派胡言!”
从另一侧响起的声音盖过了宁絮,宁絮愣了愣,向对面望去,只见台下有一名穿着粉裙的少女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叶……阿鸾才不会喜欢那剑修呢!”
“你说什么!”宁絮顿时被气得跳脚,“是剑修不会对妖女动心才对!”
“你说她是妖女?”粉裳女孩瞪大了眼睛,“你都没有见过她,怎么能说她是妖女?”
“若她不是妖女,怎么会施妖术,乱人道心?!”宁絮反唇相讥,“再说了,难道你就见过那阿鸾吗?”
季莼俏丽的小脸涨得通红。
她刚抵达洛书岛不久,那时这里似乎正筹办着什么大事,青巽派弟子告诉她,若要拜入门下,还得等到次年。
那些姐姐们见她年幼懵懂,有些放不下心,又问了她的来历,季莼出南昼前立誓不泄露南昼之事,便只说自己身世飘零,有人告诉她可以来洛书岛青巽派寻一个安身之处,于是青巽门人又问她:那人可给了你引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