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唐秀秀给他指了明路,做地产生意。
在那之前,他从没想过涉足地产,在他的计划里,就是跟着林振武,倒腾点东西,慢慢赚钱,让爷爷安度晚年,程玉珠的出现,是意外。
感激那时候他对唐秀秀的无条件信任,他开始思量做地产生意的可能性。
林振武和唐秀秀去京市上大学,老家这边的生意他一力支撑,南南北北的来回跑,他震惊于唐秀秀的敏锐眼光,随着各地工厂拔地而起,大批的招工,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他就越来越知道,国家整个经济市场,以后将会有巨大的潜力,现在是挣钱,以后,就是消费。
南边的地产商已经开始闻风而动,他粗略一算,从楼盘的售价里计算出惊人的利润,而且唐秀秀说过,房价,会一日涨一日,然后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那之后,他下定决心,涉足地产。
最开始,他能做的实在太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他在县城各处考察,打听政府动向,给唐秀秀去信咨询,一点点买下一块小地皮,慢慢拼凑。
可是他知道,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想要到达唐秀秀说的那种让人仰望的地步,这些,杯水车薪而已。
他白天到处考察,晚上专心学习,及时不高考,他一样按照高中教材,一样样学下来,然后学习唐秀秀给她列的那些书单,还要学习程玉珠大学里的课程,他想的,及时他不能如愿,能和她多些共同语言也是好的。
命运的转折是那一年的无息贷款。
村支书在上面做动员,下面的人没一个应的。
“哎呦,说是无息贷款,那到时候还钱,又变成高利贷可怎么办,怎么还钱还不是国家说了算。”
“就是,就算最低能贷两千,那也不是小数目,咱种地的,一年才能攒几个钱,两千块钱,一辈子也还不上。”
“是这个理,现在日子好过,咱们种地就能吃饱饭,谁愿意干那不牢靠的事儿啊。”
“你没听支书说嘛,做生意啥的,可以开个养殖场养鸭子,可以做点小本买卖,啥都行。”
“得了吧,那做生意要是能这么简单,那人人都做生意去了,再说做生意家里得有家底,没有家底还贷款,这要是赔了,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就是就是,你没听支书说吗,父债子偿,这要是还不上,子孙都落不着好。”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陈水心底却有了主意,这机会太难得了,也许老天爷都在帮他。
可同样的,他知道爷爷的想法,和村里人必定是没什么差别的,苦了一辈子的人,一百块就是巨款,更别说什么贷款。
他没从村里直接贷款,而是跑到镇上,幸好
,家里的房子重新修了一番,有房有院,也算是板板正正的三间屋子,当信贷员问他贷多少的时候,他也没犹豫,能贷多少尽量就贷多少。
就这样,第一笔资金下来,他迅速把之前自己看好,唐秀秀也点头的整个地皮买下来,然后又零零碎碎买了一些小地方,剩下的钱用来跟着林振武做生意,Q钱生钱。
唐秀秀他们大三的时候,他已经联系好所有的物料工头,开始建房。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时节的房子没什么好说的,没有电梯没有保暖防晒和各种暗线,款式也单一,同样的,房子也好建。
其实第一栋房子建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身无分文,到底是房子,虽然利润多,可投资也大,不过这次,他没什么焦虑,因为唐秀秀老早就给他支了招。
既然做了,就不会再有退缩之意,他马不停蹄,用现有的半个楼房为抵押,继续贷款,无所谓利息,只要能贷款就行。
一期的三栋房子挂牌卖的时候,已经说八五年,用唐秀秀的话说,他赶上了最好的时候,这年岁,经济活跃度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更是与日俱增,同样的,各种需求也在源源不断出现。
衣食住行,人的需要不在乎这些,房子开卖,很多在县城做生意的闻风而动,他们是嗅觉最敏锐的一波人,自然知道这时候买房的正确性。
他按照唐秀秀给她提供的宣传计划,在整个县城,把宣传做的铺天盖地。
都说这年月有钱人少,可他并不这么认为,一个月的时间,房子卖出去一半,甚至很多人还是全款。
他的投入,已经回本了。
人人说他有眼光,敢想敢干,可他知道,如果没有唐秀秀,他现在依旧什么都不是。
幸运,幸亏,时间还来得及。
程玉珠已经毕业一年,他们正式确立了男女朋友的关系。
程玉珠有时候都惊讶,为什么两个人会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让谁说,一个没上过学的农村穷小子,对着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是没什么话可说的,因为我说的你听不懂,你说的我没兴趣。
可陈水并不是,程玉珠大学的专业知识,他了如指掌,程玉珠不知道的知识,他同样熟知,程玉珠说他是百科全书,比她那些同学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