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伸着手手对着萧青云挥了挥,带着哭腔道:“爸爸再见,小平安、乖乖,听话……”
这么可爱的孩子,萧青云怎么会不爱呢?
当着大家的面,他一把抱住自己的老婆孩子,说了句照顾好自己,这才提着行李上车离开。
等车都开得老远了,小平安都还在挥动小手,直到再也看不见。
小平安焉哒哒的收回小手,委屈巴巴的对着半夏道:“妈妈,蒸肉肉呢?”
半夏:“……嗯?”
上一秒送走你爸,这一秒你就要吃肉?
……
“红英,红英!”
王红英刚从地里回来,扛着锄头路过晒坝时,就被在坐在草垛子上闲聊的几位老嫂子叫住。
王红英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问道:“啥事啊?我还得回家去做饭呢,孩子快放学了,吃了饭才好做作业。”
其中一位和她差不多年纪的短发女人招了招手,“急啥呀!你婆婆不是在家吗?你来,咱们聊聊天儿。”
王红英看了看天色,想着聊一会儿也没事,放下肩上的锄头走了过去。
“哎!你知道余茶花现在在林半夏的厂子里当个啥不?”
王红英才在草垛子上坐下,刚刚叫住她的短发女人便用肩膀碰了她一下,神秘兮兮的向她说道。
她愣了一下,“做啥?不是在豆酱厂里当工人吗?”
听说工资还不错,因为有钱治疗,她男人的身体都好了不少,做饭照顾孩子都不用她再操心。
说实话,她有些羡慕茶花能去厂里上班,旱涝保收,家里每年还会种上两亩地的黄花菜,这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现在谁还说他们一家可怜?
“人家现在可不是一般的工人,听说都当主管了呢!工资都翻了一翻儿!就刚刚,我们还见着她买了新自行车,那车前车后的挂了不少的好东西,怕是花了老多的钱!真舍得啊!这余茶花啊!走运了!”
“说是走运,还不如说是人家林半夏照顾她!种黄花带着她,豆酱厂招工她是第一批进厂子的人!能不发财吗?”
“啧啧!你们说说,当初咱们要是也和林半夏搞好关系,是不是现在也进厂子当个主管?”
“唉!就不说当主管了,能让我进厂我就烧了高香,月月往家拿工资,我婆婆和男人都得高看我一眼!看我那妯娌还能为一颗鸡蛋跟我闹不!”
王红英在一旁听得五味杂陈,心里的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红英,你和林半夏当妯娌那会儿关系不是挺好的吗?你去找找林半夏呗,给说说好话,把咱们也招进去。”短发女人对王红英道。
其他人也连忙附和,“就是,红英,你去说说,咱们要是进去了,一定好好感谢你!”
王红英苦笑,她哪里有这个本事,“这话叫我咋说,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小叔和半夏离了婚,我那婆婆……”
她顿了一下,咽下了口中的话,改了话头,叹气道:“唉!总之,这件事儿我真帮不上忙!要是可以,我自己都想进去。”
几个女人也没想着王红英真能介绍她们进厂,只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
短发女人跟着叹了口气:“说得也是,要我说咱红英不比那余茶花和林半夏关系好啊?说起来,红英才该当厂子里的主管才对!她余茶花能有啥本事?”
王红英摆手:“别说这话了,茶花还是很能干的。我呀!还是好好种地吧!我这辈子也就这劳碌的命。”
说到后面她笑了起来,只是这笑更像是自嘲。
今年年初,半夏厂子里再次招人时,她就有想去的意思,去镇上时遇到半夏,她还试探性的问过,半夏二话不说就应了下来。
谁知这事儿她婆婆知道后就是不同意,觉得丢了他们老石家的脸。
她公公也让她算了,照顾好家里就成。
她本想不管不顾的进厂子上班,可她男人那个老实头,就知道听他爸妈的话,她一个人哪里拗得过他们?
更甚至,因为她和她婆婆娘家是一个村的,她妈还专门跑过来数落了她一通,让她听话,别作妖,说什么石家条件好,石冬青两口子在外赚了不少钱,只要他们照顾好父母,以后也有他们一份。
王红英知道,肯定是她那婆婆回娘家说了什么。
最后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她去回半夏的话时,差点没哭出来!
因为这事儿,她婆婆可能也有些心虚,转头就拿了五百块钱给他们,说是石冬青寄回来的,专门给哥哥嫂嫂侄儿买衣裳的。
她男人高兴得没办法,心里直念着他弟的好,她却没什么感觉,只觉得无力。
她更想自己去挣这五百块钱,而不是靠别人施舍。
短发女人他们又说了些什么,王红英没仔细听,倒是又问了她石冬青的事。
“听你婆婆说,石冬青两口子在南边也发了财,好像还赚了不少呢?有这事儿不?”
王红英闻言笑了笑:“有没有这事儿,我也不清楚,可能吧。”
“要我说,肯定赚钱了,从去年出去到现在都没回来过,下次回来肯定得建楼房了!”
“说不定回来建个厂,咱们村也成富裕村了。”
“真那样就好了,也不用羡慕林家村了……”
王红英没和她们多聊,说了一声,扛着锄头走了。
等她一走,几个女人又开始说起了石家的八卦。
这个说,石家的新媳妇不行,一看就吃不了苦,石冬青在外赚再多的钱都不兴她败的!
那个说,要是林半夏还是他们村的媳妇,富裕的就是他们村了,她们都能进厂子上班拿工资。
这个又说,石冬青的媳妇一看就见过世面,说不定人家石冬青在南方已经比林半夏有钱了呢!
叽叽喳喳的,说得煞有其事,倒是比当事人还清楚不少……
第153章 计划
又到了一年辣椒成熟的季节,张姥姥豆瓣酱食品厂里忙得热火朝天,十来位妇女同志或坐或蹲,在清洗区里挑选、清洗红通通的辣椒。
另一边,几位男同志带着口罩,把一桶桶洗净并晾干水分的红辣椒倒入搅碎机中。
搅碎好辣椒酱用大缸装着摆在晒场上,等待着发酵好的豆瓣,此时的晒场已经摆放了几十个这样的大缸。
茶花穿着罩衣,戴着手套和口罩在生产间里查看豆瓣霉菌的变化,看到合格的便招呼人搬出去。
半夏带着麦冬在阴凉的储存区做着检查,不时的便会弯下腰打开厚重的坛盖检查坛中的腌制情况。
麦冬的手上拿着笔和本子,不时的做着记录。
储存区很大,里面摆着上百个特大的酱菜坛子,整个储存区都是新建的,水泥地面,四周砌着红砖墙,最上面搭着结实的顶棚,墙上开着很多的窗口通风。
“等我去了省城,厂里的事儿你要多费心,卫生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马虎!厂里的人要是看你年轻不服你管,你就叫咱爸来。”
“我知道的,姐。”
“生产上今年的产量还得翻一番儿才行,等这批豆瓣酱下了,其他的也得赶紧跟上……”
半夏一边检查一边嘱咐着麦冬。
“出货的事情得抓紧,千万仔细些别给漏了…… ”
麦冬一个劲的点头。
今年的他又比去年壮了不少,上半年已经满了十八岁,这会子,真真正正的像个成年男人了。
麦冬道:“姐,你一个人带着小平安能行吗?要不我送你们过去吧?也不耽误什么,第二天回来就是了。”
半夏摇了摇头:“不用,我直接跟送货的车一起去就成了,顺便把朱老板要的货给带过去,他都打电话过来催了好几次了。刚好去他的火锅店吃个火锅,他那店都开了这么久了,我还一次都没尝过呢!也不知道用咱们的豆瓣酱做出来的火锅是啥味儿?”
麦冬闻言笑道:“我也想吃,朱老板咋不在咱们县城也开个火锅店呢?害得我想吃还没地方。”
半夏笑道:“没事儿,等这阵子忙完了,你带着爸妈来一次省城呗,也好认认门。”
麦冬点头称是。
检查完后,半夏去了厂里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同志,二十岁,是半夏招的文员,叫周欣欣,大家都叫她小周,家就住在镇上,这姑娘是个高中生,复读了几年都没考上就放弃了,被她表姐,也就是售票员赵大姐介绍到了厂里。
半夏见她为人还算机灵,做事也仔细认真便让她负责在办公室接听电话、跟进生产进度、产品出库记录等事项。
这姑娘来干了半年,半夏是越发的满意,虽说在人情世故上有一些欠缺,但她在厂里做事都是按规矩办事,这一点就很好。
给厂里员工发工资的事儿半夏现在都交给了她。
当然,半夏给的工资也不低,比什么铁饭碗都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