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把反派儿子养成乖宝宝_燕三月【完结+番外】(31)

  大娘被他这么一招呼,还真就过来了,拨开玉米的皮掐了一下,嫩得爆汁,不像以前等市场上的玉米上市,都老了。

  “我孙子最爱吃这个,给我来十根。”大娘很大气,价格都没问一问,张口便要十根。

  麦冬乐得牙不见眼:“好嘞,大娘你可真有眼光!”

  大娘也乐 ,“哎呦呦!买个玉米还成有眼光了。”

  麦冬不急不慌的称着重量,嘴里不停的说着:“那可不,大娘这是慧眼……慧眼识玉米!”

  半夏在一旁听得差点没给笑出来,他弟这书读得可真行。

  摊子上的玉米没一会就卖完了,其他的倒是还剩不少。

  麦冬和半夏继续叫卖。

  “你这金针菜怎么卖的?”一位穿着不错、操着异地口音的中年男人蹲在半夏他们的摊子前,手里抓了一把蛇皮袋里的黄花问道。

  说完后,他还拿着黄花闻了闻,满意的点了点头。

  半夏先是愣了一下,后反应过来,他们这的黄花菜还有个别名叫做金针菜。

  “一块五一斤,别看价格高,但这是干黄花,哦,也就算是你说的金针菜,一斤新鲜黄花晒出来也没有三两,买一斤干黄花回去,能吃很久,炖汤、炒菜都行,香得很,炖出来的烫都是金黄金黄的。”

  中年男人点了点头,不算贵,他在老家吃过,比这里卖得贵多了。

  “你有多少?”他问。

  半夏一愣,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问她有多少货的。

  脑子一转便反问道:“你要多少?”

  中年男人笑了笑,抓着黄花菜晃了晃:“要是你的货都能达到这个品质,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半夏的心咚咚直跳,这是来大生意了啊!

  她脸色不变,非常镇定的道:“这个你放心,品质是肯定有保障的,只是不知道你大概什么时候要?”

  中年男人道:“三天后吧,我先要五百斤,要是后面咱们合作的不错,我还会追加。”

  半夏脑子里飞快的转着圈,确定没问题后点了点头:“行!不过你得给个定钱。”

  怕他不放心又道,“你要是不放心,咱们可以找个保人,或是说你现在直接跟着我回去认个门也成,我做的是长久的生意,肯定是不骗人的。”

  中年男人一看就是个老生意人了,闻言便道:“定金可以给,保人也要找,不过你这个价格,可不能按你现在的卖价给我,得低两成。”

  半夏也不傻,连忙做出一副苦瓜脸,“不成,不成,两成太低了,我得亏本的。

  你要知道这个黄花菜一年也就这七月、八月这两个月的花期,开花前就得采摘,采摘下来便得赶紧晒干,还不能留下一点湿气,不然就得坏,吃在嘴里也有一股霉味。

  家家户户种的也不多,就靠着这点菜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炖个肉,收上来的价格就不能低,一斤算下来,真没挣几分钱,就是一个跑腿费。”

  中年男人也知道市场上的价,在他们那里价格卖得不低,就是因为知道有利可图,利润大,他才不远千里的来到了安县。

  他本来打算自己去收的,但是跑了好几个村子,货没收上来多少,还因为他是外地人,一进村便被人驱赶,怕他是进村的拐子。

  这几年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好些人家都丢了孩子,或者大闺女、小媳妇,一个错眼就不见了踪影,在家门口都能不见了,几乎都能见到外地人的影子。

  那些拐子,也是打着进村收货的旗号,等他们一走,村里总会有丢了孩子的人家。

  半夏和麦冬的下乡的生意能做起来,也是一看就知道两人是本地人,见人家态度不好,半夏还会自报家门的缘故。

  要是他俩操着一口外地口音,估计也是被驱赶的命。

  中年男人也在找其他的方法,想找个本地人帮忙,但他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该找谁,便来市场上逛逛,便看到了半夏摊子上的黄花菜,这才过来问。

  两人你来我往的砍着价,最后一人退了一步,在一块五一斤的基础上,低了一成半,也就是打了个八点五折。

  半夏让麦冬看着摊子,带着人去了朱记饭店,让朱老板给当了个保人,收了一百块钱的定金,两人写了收据,签了名字,按了手印。

  半夏这才知道中年人叫做韩伟,是个来自北方的生意人。

  瞧瞧人家这生意做的,这才是南买北卖,她还在村里面打转呢。

  韩老板就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里,两人约好了时间,三天后韩老板去新市镇拉货。

  等韩老板一走,朱老板便道:“半夏呀!你这生意是越做越大呀,都给人家外地人供上货了。”

  半夏笑道:“哪里哪里,我也就是小打小闹,哪有朱老板你这里的生意好,每天要的食材都在增加。”

  朱老板笑呵呵的,半夏说的是事实,生意好他自然就乐。

  也是半夏送来的豆瓣酱好,他连着开发了好几新菜呢。

  第41章 黄花之乡

  半夏回到摊子上时,就见蒋东东也在,正跟着麦冬吆喝着呢。

  这孩子一点也不怵,姐姐、嬢嬢的招呼着,让半夏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见到半夏,东东连忙招手,“姐,我要跟着你们去舅舅家,我要和你们一起做生意。”

  半夏走进笑道:“哟!这么勤快呀,考试成绩出来了?”

  半夏这话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命脉,东东讪笑道:“姐,能不问这个不?”

  麦冬斜眼瞅他:“不会是考得太差,又去我家躲难去了吧?”

  不得不说麦冬真相了,还真是这样。

  “哎呀,姐,麦子哥,你们就让我去吧,我可不敢在家里等着让我爸妈混合双打。”

  他今天上午才去拿了成绩,一看成绩单就知道要遭,回家收了一身衣裳装包里就跑这儿来了,一刻都不敢在家多待。

  半夏对此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只要一考差,东东就往她家躲,以前也干过这样的事。

  有一次,他自己坐车出了城,连个纸条都没给家里留,他爸他妈,为了找他差点没急死。

  知道他在半夏家后,还追过来狠狠的揍了一顿。

  “你留信儿了没?”半夏问。

  蒋东东点头,“留了留了。”

  他敢不留吗?

  带来的东西还剩一些没卖掉,但也不多,半夏打算现在就回去,至于这些东西,都是些干货,便先放朱老板那里,下次来了,再去拿。

  至于之前说了多找几家饭店供货的事,得完后放一放。

  今天也不打算进货了,每次来,他们都会带些回去,家里都还有,这几天要忙着收黄花菜的事,也没时间下乡卖货。

  一辆28大杠的自行车,半夏背着背篓坐后面,东东个子不高,还没开始串个头,勾着背坐在前面的大杠上,麦冬带着两人。

  等到了家,林长生一见到蒋东东便道:“又考差了?”

  这可真是知外甥莫若舅啊!

  蒋东东笑嘻嘻的叫了一声舅舅,便跑进屋找小石头去了。

  林长生摇了摇头,“毛猴子一样。”

  半夏把在县城买的肉拿进了厨房,出来后便把要收五百斤黄花菜的事说了。

  “五百斤?”张淑芬惊讶的叫道,“那得赚多少钱呐?”

  半夏算了一笔账,他们这的黄花菜随行就市,一般也在八毛、九毛之间浮动。

  半夏这段时间在乡下收的,给的就是8毛一斤,算下的利润能有两百三十几块左右。

  张淑芬笑得牙不见眼的,几天时间能赚这些钱,这也太不错了。

  林长生也笑道:“咱们这的黄花菜以前可是上供给宫里吃的,所以又叫金针菜,咱们这里百年前就有‘金针菜之乡’的美誉,那个北方来的韩老板很有眼光啊!”

  说到这他叹了口气,“可惜这些年,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地来种黄花,这才慢慢的没落了,什么金针菜之乡也没听人说起过了,市面上也少见,大家也就是在田坎边、坡边儿找点地方种点自家吃。”

  这个半夏知道,小的时候,她爸就和他们说过。

  他们这的黄花菜不仅好吃、好看,还有很多种功效,谁家要是生了孩子,或者是有病人,用这个炖汤是最好的,滋补得很。

  半夏生完小石头,连着喝了三天黄花菜炖的汤下奶。

  “前期收货得要不少的钱,你的钱够吗?”林长生问道,“要是不够,就找你妈拿点。”

  家里的财政大权一向是交到张淑芬手里的。

  “够了,韩老板交了一百块钱的定钱,这段时间我也赚了不少。”

  她这段时间真的是没少赚,朱老板那里,每天的净利润差不多是八块钱,她已经送了快半个月了。

  下了几次乡,在乡里也卖了不少的东西,还收了不少的干货、鸡蛋、鸭蛋在县里散卖。

  再加上镇上考试那几天赚的钱,从开始到现在,半夏净赚四百一十二块五毛八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燕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