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跟大家的心情一样,太阳也格外火辣。
周小满忙进忙出,热得满头大汗。
余秀莲却是走路都带风,恨不得有八只手。
好在,帮忙的人也不少。
余家这边的女人加上生产队的妇女,总算把宴席办得妥妥帖帖。
虽然天气热,却没有一个人抱怨。
大家只看看余安邦家桌上的席面,就格外有劲。
鱼肉鸡鸭,但凡这年头能数得上的荤腥,几乎都端上了桌。
除了菜好,还有酒。
是这个时候难得的洞庭白酒,余安邦也是费了一通工夫才弄到手。
男人们喝酒吹牛,女人们照顾孩子,一顿饭,吃得喧闹无比。
坐在上桌的,是周小满的娘家人。
爸妈兄妹,姑伯姨舅,奶奶外婆,足足坐了满满两大桌。
大家说着客气话,脸上各自都带着笑,至于心底,则有些酸溜溜。
原先他们来周小满家,都带着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毕竟,周家条件比余家好一大截。
周小满在金阳生产队,也是数得着的姑娘。
要不是因为那个名声,哪里轮得上余安邦这个二流子。
可这次过来看到的情景,跟几年前那场喜酒,已经完全不同了。
余家人个个穿得体面,家里也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
前院后院的菜,都打理得极好,鸡舍猪圈里也相当喜人。
尤其是那个厕所,又干净又省心。一看就是费了功夫的。
等到上桌吃饭,桌上的席面就更让他们大吃一惊了。
如今虽然日子越来越好,可像这样大鱼大肉的,到底是少数。
而且,还只是个孩子的周岁。
再看到其他客人巴结余安邦那模样,他们心里就更复杂了。
尤其是开席到一半来的两个男人。
听说是什么水泵厂的出纳,叫夏红军。派头足的很,送了很多礼,说话口气也大。
可拉着余安邦却是安哥长安哥短的,还说什么河沙开采。
听得他们眼热不已。
这就算了,中途来了一拨,过了一会儿,饭都快吃完了,又来了两拨人。
都是镇上的,听人家那说话的口气,也不是无名之辈。
余安邦这个二流子,到底在外面结识了些什么朋友,怎么这么厉害。
周家亲戚不知道的是,今天之所以会突然多出不请自来的朋友,也是托了柳树立的福。
柳树立为了让余安邦打脸,故意在镇上到处说周小满高考的事。
也是巧了,有人就打听到了余家今天办酒。知道有一起庆贺读大学的意思,那就更加不能错过了。
这其中,以夏红军为最。
上次货车事件后,他就对余安邦佩服得五体投地。没事都要凑过来与余安邦混,现在有了由头,那就更加理直气壮了。礼物都提了两大兜。
当然,周家亲戚有心里复杂的,可不包括周小满一家。
周小满过得好,他们只有高兴的。
心情复杂的,是周大姑与周小满的几个伯娘。
原本,她们就对老娘偏心周小满就有所不满。
后来,周小满不争气,跟外面的男人传出流言,她们还当笑话看。
最后,周小满被压着嫁给了二流子余安邦,她们也是隐隐有点高兴的。
你不是偏疼她么,架不住人家自己不争气啊。
可后来,周小满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又是做吃的赚钱,又是去学校当老师。在生产队的名声也大大改善了。
而且,二流子似乎也不是二流子了,在整个公社,算是个人物。
就连他们远在金阳生产队,也有人跑来说情,想跟着余安邦一起做事。人家还屁颠颠送礼,让她们做中人。
哎,原本她们应该俯视的人,现在似乎要仰视。
这一顿饭,只吃得她们五味陈杂。
这以后,再也没拿周小满做反面教材教育家里的小辈。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亲戚的复杂心情,周小满一点都不知情。
她吃完饭,帮着收拾一番,就去抱屋里的小胖子出来。
要抓周。
是余安邦坚持的,说是外头都兴这个。他要好好测测他的儿子以后有没有出息。
堂屋里早就收拾好两张桌子,两张桌子拼在一起,铺了一床草席,余闹闹被放在草席上。
在他周围,摆了好几样东西。
大团结,笔,小锄头,葱,以及周小满的成绩单。
余闹闹刚醒过来,迷迷糊糊,还有些没睡醒。
看到周围黑压压的人,他也不害怕。先是扭动着小屁股,这才慢慢地站起来。
他左右看了看,在人群中找到了他妈妈,顿时咧开着嘴,“muamua”就往她面前凑。
周小满怀里很快就多了个小胖子。
她抱着人亲了一口,就放回席子上。人就走到了放东西的那头,指着席子上的东西。
“闹闹,乖,选一个,选一个咱们就去玩了。”
余闹闹看看妈妈,又看看席子上的东西,一双眼睛很快就直了。
他露出门牙,一串亮晶晶的口水就流了下来。
众人就是一阵哄笑。
一旁的余安邦更是急得跳脚。
“快点选,不选你要挨打了。”
闹闹以为他爸爸在跟他玩,笑得更欢了,滋溜爬起来,摇摇晃晃就朝着他爸爸奔去。
众人的笑声更大了。
余安邦哭笑不得的将儿子再次放回了席子上。
这一回,余闹闹似乎懂了,他不再试图站起来乱跑,朝着席子那头放的东西就爬过去。
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最后,将所有的东西搂在怀里,然后,献宝似的,一股脑往周小满怀里放。
一边放,还一边讨好地朝周小满笑。
那模样,好像在说,看我多厉害。
这一回,众人都笑得肚子痛。
周和平更是道:“小满,你儿子也太贪心,什么都要。”
要钱要粮要聪明,还要成绩好,将来是个大有出息的。
热热闹闹一整天,送走客人,收拾好家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客走主人安。
周小满开始翻看今天的礼簿。
第305章 人情来往是大学问
礼簿最前面是周家人上的礼,三块五块都有,最多的,是作为外婆外公的王桂枝夫妇,他们给了二十块。在这个年代,是相当的大手笔了。
再往下,就是人不到,礼已经到了的干外婆曲春花。
后面的,就是余家这边的亲戚。
几块的都有,有些还送了诸如红糖布之类的东西。
都算中规中矩。
只是最后那一页,都是后面来的余安邦的朋友。
周小满就道:“这个夏红军,一口气随了十块钱,你说怎么办。还有这几个,也都随了五块钱,咱们之前跟他们没有来往。”
人情不好还。
余秀莲大字不识几个,可却认识基本的数字。知道最后那一页都是余安邦的朋友,也有些担忧。
“会不会要求你办什么事啊,咱们也没有什么大本事。就怕人家求的事咱们办不到,到时候说不过去。”
今天突然多出来一桌,余秀莲既是骄傲,又是忧心。
骄傲的是儿子有出息,在外面混的好,忧心的是平白得了别人的好处,怕还不起。
“你们就别操心了,”余安邦笑笑,“有来有往。谁家还没个喜事。到时候还回去就是。再说了,也没有多少钱,人家或许都不放在心上。”
这也不是余安邦瞎说。
跟着夏红军一起来的那几个,在镇上都是数得着的人家。
在他们乡下人看来十分厚重的礼,搁人家家里,不过是寻常。
周小满却道:“那也不能这么算。人家不放在心上,那是人家的事,咱们得想办法还回去。你到时候仔细留意着,别失了礼数。”
上辈子的周小满几乎没有操过这个心。
可穿越到这个年代,她太知道人情来往的重要性。
有时候,明明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因为人情没走好,最终反目成仇。
余安邦自然是满口答应。
一家人说完了礼金的事,话题就转到了余闹闹身上。
周小满下定决心,要给小胖子断奶。
余秀莲却有些犹豫:“要不再喂一阵吧,又不是没奶。”
周小满一直坚持喝汤,虽然快一年了,奶水不算多,却也不算少。
“还是算了,断了就断了,”周小满坚持,“今天起,就给他断了吧。明天我回娘家躲一躲。”
这也是乡下断奶的常见办法。
作为奶牛的母亲躲着孩子不见,一般六七天,母乳就戒掉了。
上辈子周小满也曾听办公室的同事们讨论如何科学断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