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刘巫婆就刘巫婆,我又不怕她。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你有出息,有出息,看到刘巫婆跑得比谁都快。”
“…”
孩子的声音越来越远,周小满笑着摇头,起身收拾。
眼看着就九点了,余秀莲就催他们出发。
“早点去,别让人家等久了。”
“妈,不急,约的是下午,咱们晚一点出发都没事。我原本还想吃了中饭再走。”
“还吃什么中饭,直接去县城吃。又不是没钱,你跟安安去国营饭店吃顿好的,到时候回来,妈给你们钱。”
“知道了。”周小满笑。
余安邦从屋后推出自行车,就催周小满。
“快点,就出发了。”
“诶,来了。”
两口子坐上自行车,才出了门,远远的,就看到对面有几辆自行车过来。
余安邦双脚点地,停了下来。
对面的自行车很快就到了跟前。
打头一辆,余安邦认识,就是昨天见过的章主任。
“您这是有什么事吗?”余安邦笑着打招呼。
“是县里的记者同志过来了,让我领他们过来。”章主任指了指身后几辆自行车。
周小满就朝他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后面还有两辆自行车。
头一辆自行车上的人,穿着白衬衣黑裤子,戴着副镶金边的眼镜。背后坐着一个男人,手里抱着个东西,看那样子,像是相机之类的。
“你就是周同志吧,”眼镜男人开口打招呼,“我是县里的刘志高,叫我刘记者就行。我今天过来,就是为了采访咱们的状元…”
刘志高说着客气话,却不留痕迹打量着周小满。
这个小姑娘,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看着也就20出头的年纪,眉目精致,皮肤白皙,生得相当漂亮,一点都不像是乡下结了婚的女人。
昨天傍晚,他得了人家同意采访的消息,当即就准备起来。才把要问的问题整理好,就接到了革委会高主任的电话。
电话里,高主任再三强调,一定要好好宣传寒门读书种子的事迹。
他稍稍一想,就当场表态,说会亲自下乡采访人家。
高主任一听,连连夸赞他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记者。话都说到这份上,刘志高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上头领导极其重视这位状元。
今天一大早,他就急忙出发。
现在看到本人,他就觉得眼前一亮。
成绩好,家庭条件差,长得还漂亮,这样的人,自带话题。
他都已经想好该如何写标题了。
“…刘记者,进屋坐,咱们边坐边说话。”
余安邦调头,领着几人进了自家。
将车停好,刘志高已经四处打量了。
不是说穷的揭不开锅吗,看这院子,一点都不像啊。
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堂屋里,还装了风扇。听声音,屋后还养了猪。
如今农村的贫困人家,已经过成这样了?
刘志高有一肚子疑惑,却没好意思问出口。
按照计划,他开始问周小满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准备高考的,是怎么准备的,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数学物理化学能考那么高的分,有没有什么学习的技巧。考试的时候紧不紧张,答题有没有取巧的办法之类的。
周小满认真听了,思考片刻,才一一回答。
她说得言简意赅,却句句都说在点子上,没有一句废话。可以说,干货满满。
刘志高听得连连点头,一旁的同志,也飞快地在纸上速写。
等准备好的问题问完,已经快到中午了。
第318章 采访
余秀莲笑眯眯出来留客。
“几位同志大老远过来,今天就在我们家吃饭吧,让小满亲自下厨。”
周小满就起了身,道:“是啊,就在我家吃个便饭,我现在就去厨房。”
刘志高作为记者,平时在外,没少受人优待。此时听人家说话真诚,也就趁势留了下来。
他还有许多问题想问问。
等待的时间,他就与余秀莲闲聊起来。
“你家媳妇又会读书,又会做家务,您可真是有福气。”
余秀莲像是找到了知音,眼睛笑成了一道缝。
“那可不是。这四里八方的,谁不知道我家小满是个能干人。您是不知道,她原先在向阳小学当老师,是学校的校长亲自来请的。教了一个学期,班上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大大的提高了。还有一些家长,到我家来道谢,鸡蛋什么的送了好多。”
“我家媳妇不仅教书厉害,做家务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做饭上头,不是我吹牛,整个生产队,就没有比她做的更好吃的了。她还会做好多小零嘴。来,吃吃这个红薯干,我媳妇做的。特别甜。放了蜂蜜,自家产的…”
余秀莲平时是个怕生的,可她今天实在是太激动。
媳妇考上大学这件事,她还没机会到队上到处宣扬,此时被人捧了臭脚,那话就格外多起来。
她滔滔不绝,从学习到生活,再到周小满平时的为人处事,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刘志高一行人听得眼睛都瞪大了。
他们早就听说乡下婆媳相处矛盾多多。这还是头一回听到婆婆夸媳妇的。
听她的语气,似乎夸张的成分并没有多少。
这位叫周小满的同志,果然这么优秀?!
这个也能写进去。
刘记者边听边快速写起来。
等余秀莲夸完了,帮厨完回来的余安邦又开始夸了。
他自觉比他妈有技巧,说话也克制许多,可那话里行间的意思,却掩饰不住自豪与骄傲。
刘志高就更加兴奋了。
他下笔如飞,速写起来。
等周小满做饭完了,将菜摆出来,就发现堂屋众人脸上都是笑意。
气氛比之先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先吃饭,吃完饭再聊。”
余安邦眼尖,第一个起身,帮着周小满摆碗筷。
刘志高等人也起身坐到了桌边。
等看到桌上摆的菜色,几人都掩饰不住惊讶。
“这,这是不是太丰盛了,”刘志高有些不好意思,“让你们破费了。”
同行的另外两人也跟着附和。
不是他们客套,周小满家的午饭,实在是太丰盛了。
红烧鲫鱼,辣椒炒肉,清蒸排骨,炖泥鳅,爆炒螺丝,长豆角茄子,凉拌西红柿,香葱煎蛋。
足足八个菜,摆了满满一桌。
这样的菜色,比人家办酒席还要奢侈。
菜品丰富就不说,菜色也相当不错。一看就很好吃。
“是您客气了,这不算什么。平常我们也这么吃。来来来,尝尝这个炖泥鳅,我家媳妇最拿手的菜,吃过的都说好吃。”
余秀莲开始劝菜。
“吃吧,都是好吃的,我媳妇一般情况下都不下厨。”余安邦说话间,先去夹了块清蒸排骨。
他已经好久没有吃过媳妇做的排骨了。
章主任却比在场所有人更震惊。
他不比刘志高等人,常年生活在县城见过大世面,他太知道如今乡下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
他曾经听人说,余安邦家条件不错,平常伙食也是生产队数一数二的。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可今天真见识到了,也不由暗暗心疼。
这样的手笔,就是换做他家,那也是没有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招待记者,打肿脸充胖子。
可他看到对面余秀莲的脸色,又觉得不太像。
年轻人为了充脸面可能不心疼,可老一辈的,节俭是刻进骨子里的。
余秀莲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面上没有半点心痛的样子,由此可见,她家平时伙食是何等奢侈。
诶,也不知道余安邦在外头做些什么,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难道是投机倒把?
算了算了,红卫兵都不管,关他什么事。
他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余安邦要是知道章主任的心理活动,肯定得大呼冤枉。
他家平时伙食是不错,可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奢侈的。
也是赶巧了。
昨天从岳母家回来,就带了不少好菜。
今天刚好派上用场。
不提刘志高一行人的震惊,等他们吃上了,就没有心思想别的了。
实在是太好吃了。
不夸张的说,桌上的菜,不比国营饭店的差。
余安邦母子没有撒谎,周小满不仅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志,而且是个好厨子。
刘志高边吃边点头,贤惠持家这一点可以写进去。
一顿饭,宾主尽欢。
等上了热茶,刘志高继续方才未尽的话题。
这一次,不是围绕周小满的学习成绩,而是日常生活。
只他才开头,余家就来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