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你认识的人多,帮大牛物色个对象吧。”余有粮吐着烟圈,突然就道。
第714章 关于做媒
“是啊,”刘秋香突然眼前一亮,“小满你们都住在城里,人脉肯定不用说,给大牛介绍个好点的对象呗。我们要求也不高,姑娘家家里条件好一点,是城市户口最好,脾气性格要好,要孝顺老人,最好家里——”“舅妈。”周小满笑着打断她,“符合您这样条件,我还真不认识。要么是比大牛大上一截,要么还小的很。当然,您要是不介意,也有离了婚的。条件倒是不错,就是带着个小孩,要是大牛愿意,入赘也行。”
“那不行,那不行。”刘秋香一听就道,“大牛入赘像什么话,家里老子娘都在,我们也还都活着,会被人笑死。”
“那就没办法了。”周小满笑笑,“要不,你让卫红帮忙问问?她在城里也待了这么些年了。”
刘秋香就撇撇嘴:“她是指望不上了。进了城,就跟铁公鸡似的,生怕我们占了便宜,算了…”
刘秋香已经开始大骂余卫红不孝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周小满忍笑,没再吱声。
与余有粮约定了去公房的时间,她就回家了。
在饭桌上,不免就说起了今天这件事。
余秀莲一听,就道:“还好你没答应。就怕你到时候做媒做出仇来了。先不说你舅妈她那离谱的要求,就大牛这孩子,有个余卫国那样的爹,又有罗蓝那样的后娘,人家姑娘进了门,要怎么做人。”
“这还是其次。”尤钱补充道,“你可别忘了,大牛还有亲妈在。听大哥说,邓雨来找过大牛兄妹两回。她要是在中间插一脚,那才有的闹。”
周小满点头:“我就是担心这个。”
余卫国与邓雨离婚的时候闹得很大,两口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要是自己好心做媒,反倒被他们两口子讹上,那就真是自己给自己找事。
虽然她有些同情大牛,可也不能平白坑了人家姑娘。
说句实在话,若是她的闺女,是绝对不能让她嫁入这样的家庭。
这件事,她是不打算沾手的。
当天晚上,余安邦回来,对这件事的态度也是一样。
“救急不救穷,咱们能帮他的,都帮了。以后日子怎么过,得看他自己的造化。我要是大牛,就干脆在外面找个媳妇,自己在外面买个房,轻易不回来,也省得扯进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里面去。”余安邦道。
那也要余卫国两口子少折腾才行。不然,搁谁都顶不住。
周小满暗暗腹诽,就说起捐钱修路的事。
“咱们拿多少合适?”
说起这事,余安邦就皱起眉头:“我也在为这事犯愁。今天我从镇上回来,就有人问我,是不是打算捐个万把块。还说我这么大老板,手面千万不能小。”
“可真敢开口。”周小满撇撇嘴,“真当咱们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可不是这样。就是那个彭寡妇,嗓门大,说话阴阳怪气的,听着我就来气。”余安邦道。
周小满就安抚他:“咱们不管那么多,还是按照先前说好的,先看各家捐多少,合计之后,咱们按照修路要花的钱,把剩下的补齐,也算是为家乡做好事了。”
“行吧,就这么办。”
第二天,周小满吃了早饭,就去了公房。
如今的公房,早就没有记工分的那些板子了。又添了几张桌子,改成了会议室。平时队上有什么大事要商量,都是在这里举行。
周小满到的时候,余有粮与队上的几个干部都已经到了。
见到她来,大家都笑着与她打招呼。
周小满就在余有粮旁边的位置坐下来,与众人闲聊。
丁会计就趁机问起了周小满今年高考的事。
她家有个孙子今年高三。
周小满与她聊了一阵,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推荐了几本辅导书,并承诺,到时候邮寄回来。
两个女人聊得火热,陆陆续续又有人进来了。
两人聊天变成了多人聊天。话题的中心主题,依旧是孩子的学习。
如今乡下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可白河生产队与别的生产队比起来,已经算是相当重视了。
毕竟,有周小满这个例子在。
高考考得好,上了大学,毕业直接留在城里当老师,风光又体面,赚得还比一般人多,没见余秀莲走路都带风吗。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
半个小时后,小小的公房已经挤满了人。
周小满打开账本,开始记账。
自从大包干之后,白河生产队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
队上家里条件好的,能出个两三百,条件差一点的,十几二十块的都有。
大半天过去,整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都来得差不多了。
也有没出钱的。
比如彭寡妇家,压根就没人露面。
有人忍不住就嘲笑起彭寡妇,说她就会耍嘴皮子,关键时刻一毛不拔。
也有人说他们家不容易之类的。
更有人明嘲暗讽,说某些人家家里出的少,脸皮厚之类的。
现场乱糟糟一片。
有两个社员,甚至当场争起来,差点动了手。
最后,还是妇女主任出来打的圆场。
周小满没理那些人,她大概统计了一番,算了总数,心里已经有了底。
他们家,怎么着也得补个千把两千块。
对如今的他们家来说,倒也算不得什么。只是,她如今手里没这么多现金,得去信用社取钱。
要到下午去了。
周小满低声将自己的打算说了,队上几个干部闻言,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尤其是余有粮,看着周小满欲言又止。
丁会计更是道:“要不要商量安邦,你婆婆公公知道不?”
她怕是周小满一时头脑发热,自作主张,到时候回家没法交差。
周小满知道她的好意,笑着道:“都晓得。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大事,我们家也算积点功德。”
“不愧是大学生,思想觉悟就是高。看队上的那些人还乱嚼舌根不。”王出纳朝周小满竖起了大拇指。
刚刚许多人拿了钱出来还不走,就是想看看,队上的大户周小满家能出多少钱。
可惜,周小满与几个干部一直在算账,眼看着又快到中午了,那些人赶着回家做饭,才不情不愿走了。
其余几个干部也跟着夸周小满手面大,是个做大事的。
一顶顶高帽子盖下来,周小满没有半点虚荣,只觉得哭笑不得。
“到时候,咱们队也会刻碑吗?”她问。
这也是乡下的惯例。
但凡捐钱修桥修路,在工程结束之后,都会立个碑,在碑上写明捐钱的名字与金额。
“那当然要。尤其你们家捐这么大一笔钱。”丁会计当场就表态,“到时候,我让刻字师傅把你们家安邦的名字写在最前面,还要写大一些,一眼就看得到的那种。”
第715章 风波
“我不是这个意思。”周小满啼笑皆非,“我是想问问,能不能不写我们家。”
“这是做什么,”丁会计皱起眉头,“做好事还不想出名?”
“没办法,”周小满苦笑,“人怕出名猪怕壮。”
丁会计一想,就觉得自己明白她的意思了。
“应该不会有人找你们借钱吧。”她有些犹豫道,“都拿出来这么多钱了。而且,你们也可以不借给人家。”
把名字刻在石碑上,这可是能流传许久的。大大的长脸机会,错过了有点可惜。
其他干部也跟着劝,大意都是让周小满放宽心。
“那就不写吧。”余有粮突然就道,“不写也好,可以省不少事。”
他饱含深意的眼神就投向了周小满。
有愧疚,有自责,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周小满瞬间就知道他想多了。
余大舅总不会以为自己是专防老余家吧。
她开口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止住了。
似乎…也有一丢丢道理。
当然,她其实是怕麻烦。
倒不是老余家那边,主要是余秀莲。
要是被余秀莲知道他们两口子这么大手笔捐出去一笔钱,那血压,还不知道飙成什么样。
老人家节省惯了,可没什么做好事,利国利民这种想法。
前几天,知道要捐钱修路的时候,老人家还念叨着,意思意思捐个一百块就差不多了。当时说话时那心痛的表情,周小满到现在还记得。
所以,一开始,她就跟余安邦商量好了,这件事瞒着余秀莲。
至于尤钱,人家活得很通透,不管他们两口子做什么,他是一概不管。
因为余有粮都表态了,其他干部自然不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