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巧了
难得有人这么搭理自己,刘秋香那个高兴啊。
她扯着嗓子,非常骄傲地告诉曾姥姥:“发现没有,如今下乡的这条路,一点都不颠簸,都是我们家人出钱修的。要换做以前,这拖拉机坐下来,半条命都没有了。”
“这样啊。那你们家非常厉害,是这个。”曾姥姥非常给面子地竖起了大拇指。
刘秋香被捧得非常高兴,继续道:“是还挺不错。我家两个儿子,大儿子如今种了几片山,每年收成还不错。小儿子在外面跑运输,每年不晓得赚多少钱。反正啊,那家里电视机洗衣机,冰箱都配上了,在镇上还买了房子。还有一个女儿,住在城里,那条件也是相当不错的…”
她喷着口水,夸夸其谈。
曾姥姥显然是过来人,人家说什么,她就跟着附和,称赞一句,把刘秋香哄得非常高兴。
趁着人高兴了,话音一转,问起了周小满家。
“听说还是当年的省状元,家里条件也应该也不错吧。”
刘秋香满腔的热情,顿时就像被人泼了一瓢凉水,从头到脚,凉飕飕的。
条件当然不错。而且是相当不错。
不过,她是不肯承认的。
她抬头看了眼正专心开拖拉机的司机,有些不情不愿地点点头。
曾姥姥就更高兴了:“原来是真的。我听人说,她家男人生意也做得挺大,在你们这一片是条件最好的人家。”
“那也不一定。”刘秋香当场就反驳,“如今条件好的多了去了。那些做生意早的,早就发家了。像我们镇上的夏家,家里开了几个砖厂,又洗河沙,听说这两年还买了几辆大货车让别人跑车,那家里条件也是非常好的。我看就不比她家条件差,说不定比她家还有钱呢。”
这种八卦,曾姥姥与曾母并不想听。
“这么说来,你们村的这个周小满,命还挺好。男人出息,自己也有本事,生的几个孩子也挺不错。听说老大都读了好大学,已经在外地工作了。”曾母故意把话题扯回来。
“呵呵,”刘秋香皮笑肉不笑,“那是她运气好。当初她刚嫁过来的时候,那家里是什么情况,还要靠我们家接济呢。可惜呀,人家发达了,就有些忘本,看我们这些亲戚都是斜着眼睛的。哼,兜里有两个钱就得瑟了。让她得瑟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还不知道谁求谁呢。”
竟然是亲戚。
曾母与曾姥姥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有亮光。
是亲戚,口风竟然是这样。
果然是要多打听几个人。
“照你这么说,这个周小满家,有些不大好相处呀。”曾母追问。
“何止啊,简直就是跟谁都处不到一起去。”刘秋香睁眼说瞎话,“你们是不知道,外表看着她和和气气的,其实最掐尖要强。什么东西都要争个输赢,就连孩子读书,那也喜欢去比较。也是她命好,家里的孩子读书都还行。当然了,她家老二就不是读书的料,人家却不肯服输,捧着钱求学校收人。这不,今年也读高三了。”
“哦,这样啊,那她平时跟邻里关系好吗?”曾姥姥逮着机会打断她,又问道。
刘秋香就被噎了一下。
关系当然好。
能不好吗,村里这条路,都是他们家捐钱修出来的。
村里谁说起周小满家,那都是要竖起大拇指的。
可那又怎么样。
赚那么多钱,本来就是该回馈家乡。
而且,还是出风头的事,人家怎么不干。
哼,这都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想是这么想,刘秋香嘴上却道:“她会做表面功夫。喜欢施舍别人小恩小惠,我们家是长辈,人家只偶尔提几颗糖过来,好像谁还稀罕似的。要说这周小满呐,真不是盏省油的灯。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是出了名的泼辣。队上的厉害寡妇都怵她。”
“还有她婆婆,看着病殃殃的,其实心眼多着呢。钱财那是最要紧的,别人不能占一点便宜。但是她自己喜欢占别人的便宜。那时候他们母子两个在村里吃不饱饭,是我家男人接济了他们…”
在刘秋香口中,周小满是泼辣的,余秀莲是有心机的,余安邦是个白眼狼,尤钱是吃软饭的。
至于三个孩子,老大读书不错,可惜不知道亲妈是谁。老二刁钻,不服管教。老三傻憨。
这一路上,她一张臭嘴叭叭叭就没停过。
到了村口,拖拉机停了下来。
刘秋香抱着布包跳下了车。
曾母与曾姥姥也在司机的热情提醒下下了车。
曾姥姥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长长地吐了一口浊气。
“你们这边还种了这么多果树啊?”曾母已经调整好情绪了,问刘秋香道。
“瞎种呗,听说能赚点小钱。”哪怕不乐意,刘秋香也不得不承认,当初他们都看不上的荒山,如今是个摇钱树。
她虽然不知道周小满家果树每年能赚多少钱,可只看每年要请人工花出去的钱,就能知道绝对能赚不少。
要不然,也不会每年请人啊。
“对了,你们是找白河村的谁呀,我领你们过去?”
“不用了,”曾姥姥连忙摆手拒绝,“我们是到镇上玩。听说你们村里风景好,就过来看看。刚刚也就是听别人说起省状元家,就随口问了几句。”
“哦,那我走了。”刘秋香颇有些遗憾。
好不容易有一个人愿意听她说话呢。
从余有粮过世之后,她就死皮赖脸进城住在了余卫红家。
余卫红哪怕心里再不高兴,也不敢赶老娘出家门,她男人大力虽然会甩脸子,她当做没看到就行了。
这一住,就住了好几年了。
城里吃得好住得好,她还是比较满意的。
唯一不痛快的,就是没什么人说话。
卫红跟她男人都要上班,左邻右舍倒是有老太太,可人家城里的老太太眼睛长在头顶,只跟她聊过几回,就不理她了。
时间久了,那也是很烦的。
于是,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回乡下一趟。
一来,是向两个儿子收取养老费,二来么,则是找村里的老太太们唠唠嗑。
毕竟,她有城里的见识,还是很有话题聊的。
这不,刚从镇上老二家回来,现在要去老大家。
也不知道这时候,屋里有人没有。
不过,就算没人也没关系,她可以去隔壁家坐坐。
刘秋香美滋滋地想。
第881章 坚决不能嫁
等刘秋香走了,曾姥姥与曾母的脸就拉了下来。
曾母道:“没想到,晓岚的对象家是这样的。虽然经济条件比咱们想象中要好很多,但这婆婆太婆婆两人都难相处,晓岚嫁过去,肯定没好日子过。”
曾姥姥点头:“是这个道理。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婆媳关系。有个在中间搅屎的婆婆,两口子感情就是再好,那也是长久不了的。”
曾母就叹气:“那咱们只能回去再跟晓岚好好说说了。三条腿的癞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大街都是。咱们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到时候跟你一起说服晓岚。”曾姥姥道,“虽说刚刚那老太太的话不能全信,但起码也能信个七八成。人家可是他们家的亲舅母,没有谁会这么抹黑自家的亲戚吧。哪怕真是抹黑,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也说明他们家做事不妥当。不然,不会在亲戚间落下这么多口舌。”
听曾姥姥这么说,曾母就有些犹豫了。
“要不,咱们进去再打听打听?反正来都来了,也不差再多走两步。”
曾姥姥看了看天色,点头同意。
“那咱们就再问问。不过,得抓紧时间了,要是错过回镇上的拖拉机,咱们就麻烦了。”
刚刚下车的时候,拖拉机师傅说了,大约再过一个小时,他又要返回镇上。
他们若是还要搭车,就提前等在路边。
曾母扶着曾姥姥,慢慢地往村里走。
半个小时之后,算着时间,母女二人就站在路边等车,等终于到达镇上的招待所,两人各灌了一大杯热水,这才觉得活过来了。
“这边冬天又湿又冷。”曾母缩了缩脖子,“晓岚肯定也不适应这边的气候。”
曾姥姥却是捧着茶杯,说起两人打听来的事。
“咱们今天总共问了四个人,两个是饭店里的,都是他们家的人,说的都是好话,真假难说。第三个是人家的舅母,显然亲戚关系不好。第四个是他们曾经的邻居,连邻居也说他们家不好相与,只怕是八九不离十。”
曾母点头,有些可惜道:“今天是时间来不及了,天气又不咋好,不然,咱们还要多打听几个人。”
又道,“不然,咱们明天再过去一趟?反正来都来了。不过,明天我一个人去就行。妈,你在招待所休息。要是累病了,那才是麻烦事呢。”曾姥姥想了想,到底不敢逞强,点头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