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校园极大,风景又好,周小满带着父子俩在校园里兜了一圈,趁机激励余天天。
看着校园里昂首挺胸书卷味极浓的师兄姐们,余天天确实受到了触动。
他觉得,大学生跟高中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具体哪里不一样,他说不上来。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同。
是以,在周小满介绍校园的时候,他态度非常诚恳,几乎可以用虔诚来形容。
余安邦在旁边看着默默点头。
晚上休息的时候,就对周小满道:“我读书那时候,要是也有这样的待遇,说不定也是个大学生呢。”
“数学从不及格的大学生?”周小满打趣他。
“之前不及格,那是我不努力。要是我有孩子们如今的条件,肯定也考上了大学。要说拼命,谁不会啊。”余安邦哼哼,表示不服。
周小满偷笑。那时候条件艰苦是事实,可若说条件宽裕了,余安邦就突然会学习了,除非母猪会上树。
不过,这种扫兴的话,还是不要说了好。
省得某人闹情绪。
余安邦哪里知道自家媳妇七拐八弯的心思,他突然有些奇怪。
“你怎么对这所大学这么熟悉?难道之前来过?”
上辈子来过好几回。
都是来找朋友玩。
不过,这话却不能说,她只解释道:“之前出差来这边,有朋友带着我逛过。”
“你来过这边出差吗?”余安邦表示没印象。
周小满狠狠地点头:“来过。”
才怪呢。
余安邦挠挠头,以为自己忘了。
“还是你们读了书的好,全国到处的大学都有朋友,以后也是一条人脉。我看呐,咱们家以后还真要定条规矩。不管孩子们长大想做什么,都必须读大学。不管是好的还是差一点的,至少经历过,以后不会后悔。”
像他,没读多少书,更别说读大学。哪怕他从不妄自菲薄,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跟那些读了书的,还是差了点东西。
现在回头想想,要是有机会能读大学,他还是会抓住的。
至于抓不抓得住,咳,谁知道呢,反正他又没试过。
这一趟川省之行,余天天受益匪浅。
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等进入高中,他突然就长大了。
不像余闹闹需要三天两头督促,他学习非常主动,就是节假日,也能静得下心来学习。
高一第一年,他在班上排名中下游。
到第二年期末,就已经冲到了班上前十。
等进入高三,他已经是年级前二十名了。
这样进步的速度,别说他的老师,就是周小满,也惊喜不已。
但凡有学习经验分享会,她都会被老师叫过去参加。
除了孩子们的学习经验,父母的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嘛。
余闹闹班上同学的父母,都向她打听引导孩子学习的秘诀。
周小满也不瞎编,只实话实说。
给物质奖励。
但凡有好吃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足。
其他家长听完一言难尽。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能进入一中读书的,家里条件更不会差到哪去。
谁家还缺孩子那口吃的。
用吃的这根胡萝卜吊着,真的有用?
所有人都表示很怀疑。
周小满有什么办法,该说的她都说了,自家的孩子自家头疼去呗。
其他的家长能忽悠,自己班上的学生家长,那就忽悠不过去了。
她只能一条条仔细分析,总结起来就是父母再牛逼也没用,得孩子自己肯学习。
好吧,说了相当于没有。
说到母子俩在同一所学校,不得不说一件巧合的事。
余天天读高三这年,周小满刚好带高一。
这是学校新出的规矩。
以后重点班的班主任老师,都从高一开始带,一直带到毕业。
余天天刚读高一的时候,周小满恰好在带高三。
等他读高二,周小满还在带高三。
等他马上升高三了,以为自己要天天面对他妈的时候,他妈神奇地去带高一了。
就是这么幸运,逃脱了他妈的魔爪。
对此事,余秀莲还有些惋惜。
在一个班多好,有什么情况,都能及时看顾到。
她还特意去安慰余天天,让他别难过,反正在一个学校,真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去找他妈。
余天天难过吗?
他当时快高兴疯了好嘛。
当然,面上还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第908章 淡定
时间一眨眼就到了余天天高考。
余家备战高考的经验实在丰富,余天天这一年的学习成绩又非常稳定,是以,跟以往两次备战高考相比,这一回,全家人就显得相当淡定。
就连余秀莲,拜菩萨也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显然,在她心中,求不求菩萨,问题都不大。
连余秀莲都是这种态度,其他人可想而知。
打电话回来,从余安邦的话里得知全家的态度,余闹闹表示又被气到了。
不过,也就气一会儿,随即又自我治愈了。
这有什么好气的,他都已经上岸了,有人还在水里扑通呢。
于是,他非要跟余天天对话。
端出二哥的面孔,一本正经叮嘱他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跟他一样自由自在。
余天天哼一声,就把电话挂了。
就他二哥那水平,他都不屑跟他多说几句。
他如今可是厉害得紧。
厉害得紧的余天天就这样充满自信地走进了考场。
考完试了,不见他跟考试前有什么区别,照样吃吃吃喝喝的。
当然,待遇还是下降了一丢丢。
高考前高考后还是不一样的嘛。
不过,他是不在意的。家里没得吃,他就去何抗美的店里。
何抗美的店,可能不欢迎别人,但一定欢迎他。
没办法,这小子舌头太厉害了,但凡他吃过的东西,都记得味道,而且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有他的提议,何抗美改进方子,要省了不少事。
最重要的是,人家不仅仅是口头说,还能上手操作。
对,余天天在厨艺上的天赋,比他大哥小宝更胜一筹。
他只站在灶台旁看一看,就能将别人做的东西复制个八九成。也就是何抗美不怕他偷师,要换做别的地方,早就将他列入厨房最不欢迎的人之列。
吃吃喝喝就不说了,平日里也是有的。高考完实在没事,他就撺掇周小满做好吃的。
别的东西就算了,反正经常能吃到,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周小满做烘培。
做蛋糕的时候,他帮着分蛋。烤饼干的时候,他帮着打发黄油。做面包时,他就跃跃欲试想揉面。
别的事情好说,揉面这种苦力活,周小满丝毫不介意交给儿子的。
不过,天气实在太热了,面团还没有揉出手套膜,就发酵了。
最后出来的成品,自然就相当不理想了。
周小满就很无奈。
还是工具不够啊。
要是有厨师机,几分钟的事,他们这摔摔打打半小时了,结果还打了个寂寞。
要是放在后世,各个价位的机器多的是,端看你怎么选择了。
哎。
余天天对于周小满说的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感兴趣的。
于是,就打电话给小宝,让他帮忙在那边问问,哪怕有进口的厨师机,只要有渠道都要买回来。
钱他出。
还真别说,小宝花了大力气,托朋友的朋友从外头带回来一台。
怕路上颠簸坏,特意亲自回家一趟。
曾晓岚知道是婆婆带小叔子做好吃的,也屁颠颠跟着回家。
这台承载了众人期许的厨师机,到了周小满手里,就被暗暗地嫌弃了。
功率小,噪音大,揉面效果也就一般般。
只能说比用手揉省力气。
不过,大家都等着成品,她也只好勉为其难用了。
因为效率实在过低,气温又有些高,周小满揉一阵,就得把面团扔进冰箱里降温。
揉出勉强说得过去的手套膜,就开始后头的各种整形松弛发酵了。
等成品出来,已经是晚上了。
周小满用手一掰,看到拉丝,满意地点点头。
不枉她花费了这么大的功夫。
其他人么,就不这么想。
尤其是余天天。
作为地地道道的吃货,这种面包虽然香是香,软是软,可就是味道不够啊。
对于他这种无辣不欢的人来说,光这么吃白面包,实在有些难以下咽。
于是,他小脑瓜一转,转身跑进厨房,拿出来剁辣椒酱。
剁辣椒酱均匀抹在面包片上,别说,滋味还挺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