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光点点头,“不止饭店,还有两家服装店在装修中了,还有很多人跑来找我打听进货渠道,我估计到明年,县城开店的就会越来越多,到时我们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另外,我听说了一些风声,咱们这儿是要撤县了,好像要改成市……”
江月用沉稳的声音安慰他,“这些都是政策上的调整,对咱们未来的发展而言,绝对是好事。”
具体怎么操作,又为什么,她并不清楚,现在是发展初期,很多事情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一旦真变成了北原市,将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受限的程度会小一些。
当然了,北原县面积太大,人口也多,这是撤县设市的根本原因。
而且边防驻军,也要改为农场制,也是面积太大,太分散的缘故。
江月又道:“不管将来如何发展,咱们店的规矩一定要立好,把口碑焊死在招牌上,以后客人购买的衣服,如果有质量问题,一律可退,七天之内,不满意也可以无条件更换,另外,饰品之类的,如果有问题,也是一样,不存在出门概不负责这种事。”
于荣光眼神震动,“这样的话,我们的成本可就增加了,万一再遇上胡搅蛮缠的,或是故意退货的,不仅不会赚,还会赔的底掉,有必要这样吗?”
江月拍拍他的肩,“当然了!我们不仅是要赚钱,还要把口碑竖起来,至于你说的,那只是偶然事件,当然,都得考虑在内,比如她可以更换一次,最多两次,三次之后,就不行了,这些都要写下店规。”
第395章 娇羞
“您容我想想,等我理清思路,再给您做汇报。”
“不着急。”
县政府的会议室,依旧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主要是争对更种政策的落实。
老一拨人,喜欢墨守成规,主打一个,不干不犯错,混一天是一天,你好我好大家好。
干实事?
不存在的,早点下班才重要。
偶尔出去视察一下,再考察一下,了解工厂企业的困境,就是他们干的大事。
回来之后,再研究再研究,然后……下班!
但新一拨的人年轻干部开始撅起了。
以唐为民带头的这一拨人,有种越闹越强势的感觉。
不管易文柏如何明里暗里的提醒,让他们注意团结,注意风气,注意影响,可这些年轻人,依然激进的要命。
县里财政缺钱,很多事情光有想法也干不了。
易文柏顶着一家黑脸回到家,一个年轻妇女乖巧的走上前接过他脱下来的外套。
“晚饭好了吗?”易文柏疲惫的解开领口的扣子。
“好了,在锅里温着呢,您要现在吃吗?那我去端出来。”赵秋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还做的游刃有余。
易文柏靠进沙发里,“等一会吧!现在也没什么胃口。”
赵秋月没有打扰他,而是放轻了脚步,走进厨房端着茶盘出来,“不吃饭,那就先喝点茶,知道你快回来了,这是我刚泡的。”
易文柏闻见茶香,总算闭开眼睛,伸手接过来,“什么茶?”
“我也不懂,放在门口,我就先拿进来了,没事吧?”
易文柏轻抿了口茶水,“是龙井,这个季节怎么会有新鲜采摘的龙井,他们用心了,收起来吧!”
“好!”
易文柏那位老父亲已经死了,易文柏的妻子,前两年下放的时候病死了,后来他被平反,回到原位,也没心思娶妻,膝下有一儿一女,女儿早早被送出国了,儿子在他平反之后,也很快回来今年就要考大学,最近在家里复习功课。
易文柏喝了两口便放下了,若无其事的拉起家常,“小杰最近在学校还好吗?课程能不能跟上?”
说起儿子,赵秋月脸上的骄傲藏都藏不住,“他很努力,门门功课都是第一,老师说,照他这个速度,完全可以跳级。”
关杰住校了,只有放假才会离开学校,但最近也很少来看母亲,只会去赵秋华那里看妹妹跟大姨。
易文柏赞赏的点头,“他是个有志气,也有魄力的孩子,将来大有作为,你得好好培养。”
正说着,从楼上跑下来一个穿着球服的高个子男生,手里还拿着篮球。
易文柏一看见他,眉头就皱起来了,“都这个点了,你又要去哪?”
易少凡不耐烦的看了眼父亲,“跟人约好了,一起去打球。”
“今天学习的怎么样?明年五月就要参加高考了,你可不要放松了。”
“我也不能一天到晚的看书吧?你把我当书呆子啊?行了,不想跟你说,赵姨,给我留饭!”
“好好,我知道了。”
易少凡带着满脸的厌烦,跑了出去。
易文柏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瞬间又被搞砸,“这孩子……”
赵秋月连忙跟着劝,“他其实很努力的,不过也得适当放松放松,要不然身体也吃不消,您还是先吃饭吧!”
“好!吃饭!”
现在屋子里就他们两个人,有些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易少凡打球打到十一点多,才满头大汗的跑回家。
一进家门,先冲进厨房找吃的,等他端着赵秋月给他留的饭菜出来,就看见赵秋月穿着睡衣从楼上慢悠悠的走下来。
易少凡顿觉反胃,嘴里的食物也不香了。
赵秋月撩了下头发,笑容透着一股子妩媚劲,“回来啦?饭菜还热吗?要是冷了,我再给你热热。”
“不吃了,仅有的那点胃口也被你搞没了,恶心!”易少凡扔下碗跑上楼。
赵秋月表情有一瞬间的呆滞,心,像是被冰块撞到,又疼又冷。
北原的秋天,来的很快。
仿佛原野上的枫树一夜之间就披上了一件红衣,美如画。
但气氛降的也极快。
今年刚开垦的农田,都要赶在下霜之前,加速收获。
团里也开始挖地窖,开始跟本地老人学习储存蔬菜的方法。
江月在院子里找人搭建了一个塑料大棚,塑料布比较难搞,还是从南边那边买来的,虽说价钱有点贵,但这时候的东西,质量是真好,绝对良心。
既然塑料布都买到了,框架也就不能随便了,要不然对不起这塑料布。
普通木质的不行,雪下的大一点,准得压坍了。
她心一横,干脆用钢筋,这玩意也不是一次性的,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材料,所以也不用太心疼。
大棚与屋子有热气管道相边,屋子里一烧暖气,这边也能蹭到,这样就解决了供暖的问题。
为此,江月提前跟煤厂,定了几千斤的煤,他们这边煤票早停了,只要用现金购买就好了。
家属院里,其实大家都知道县城那两家都是她开的,但没实证,管理进货的都不是她,人家收钱,也不会当着她们的面,所以她们只看到江月花钱手笔越来越大,光是那个大棚,就把人看的眼馋死了。
不止她们眼馋,就连部队那边也馋的很,但是没办法,他们没那个财力,再说部队人多,那得搭多少大棚才能供应上蔬菜,不现实。
赶上年前,服装店最后一次进了一批货,冬装成本价要贵一些,这次一共拿了一万多块钱的货,郑小六不放心直接打钱让人发货,就亲自跑了一趟,监督进货,顺便考察一下外面的形势。
他跑的多了,眼界也开阔了,脑子变的更灵活,开始带货。
就是出去进货的时候,手也没空着,带着北原这边的特产,到南边销售。
第二次的时候,他就跟那边的一个批发商搭上线了,路程远,两边还是采用定金加发货再加付全款的方式。
这条生意路子是郑小六想出来的,江月的本意是这生意让他自己做。
第396章 探亲
但郑小六还是坚持要按着入股分红的方法来做,只是这个生意,就他跟江月两个人分,对半开,也一样要记账。
第一场大雪快要降下来的时候,江月带着一双儿女回老家了。
同行的,还有江笙。
郑小六本来也想回去,但年底了,他实在是太忙了,根本抽不开身。
陆景舟也走不开,眼看改制就在近期,团里人心不稳,他一刻都不能离开,而且因为最近跟邻国关系紧张,边坊巡逻又开始加强了。
他就把郭阳安排给了江月,又怕人手不够,打了电话,让邓军去火车站接人。
交给别人,他不放心,只有邓军了。
从北原开往家乡的火车,并不拥挤,大概也是北原这个地方不发达的原因吧!
每天就一班火车,他们提早一天去了省城,在那边住上一晚,再乘坐火车回老家。
陆景舟一直把他们送上火车,看着火车开动。
陆星辰趴在窗户外面朝他挥手,“爸爸!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