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六思索道:“三婶,其实这些东西,虽然黑市没有,但他们有路子,也能搞到,就是价钱比供销社要贵一些。”
江月想了想,“你先去供销社问问,甭管买多买少,都得买一些,也是掩人耳目,这样咱们去黑市那儿买也不会有人说什么,还有猪肉也要预定,再弄几条鱼吧!鸡蛋也要再买一些,染些红蛋,用来回礼,每家六个。”她本来想说十个,但十个鸡蛋好像有点多,再少也不吉利。
郑小六想想那么多鸡蛋有点肉疼,“其实不回也没什么,咱都管那么好的饭了。”
“回吧!我老家不止回鸡蛋,还要回面条香皂毛巾。”她想起前世那边吃喜面的回礼,有些大方的东家,还会塞上一包烟。
郑小六惊讶道:“哪个地方回礼这么大方,咱村可不行,到时候还不晓得有多少人过来占便宜。”
江月想了想,“六个鸡蛋再加半斤红糖,只给来上礼单的人,当场就回,这样就不会弄错。”
郑小六还是觉得肉疼,“咱要不要限制吃席人数,不然到时候有的人家,肯定上一份礼,来一家子,光是他们一家就够坐一桌的了。”
“啊?可是我只准备两桌,最多三桌,否则也没那么多碗筷桌椅。”
王生抱着小豆芽,犹豫着说道:“以前在我们家,赶上农忙的时候,就做一大锅菜,有荤有素,满满一碗,再蒸上几锅馒头,来吃饭的人自己带碗筷,打上一碗菜,再拿两个馒头,一锅菜可以供很多人呢!”
江月眼前一亮,“你这办法好!”
听到她的赞同,王生松了口气,她很怕江月会介意。
郑小六也赞同,“到时候一锅煮,咱供应多少人都没问题。”
江月当即拍板,“就这么干, 那就只买猪肉,再炸些肉丸子发配菜,你去瞧瞧,看能不能买些粉丝,烩菜就是有什么放什么,现在条件简陋,咱们能找到什么材为全凭运气。”
李奶奶听到他们商量的办法也是举双手赞成,本来她也担心席面不够摆,这年月娶媳妇都未必能凑够一张桌了四把椅子,碗筷也是仅够家里人使用,要是来的人多,恐怕就要上手抓。
他们村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红白喜事也总有操办。
实在太穷的,娶媳妇连房子都不修,来的客也不留吃饭。
至于吃喜面,要是生的女儿,压根不操办,生儿子顶多也就是留人家吃一碗面。
但是陆老家这一回办的喜面,可是见叫村里人都开了眼。
纵然江月想低调再低调,也是她觉得最低调的排面,还是把人惊了。
首先,按着本地的规矩,喜面可是吃两顿,早饭也有,这是为了给远道而来又一早赶路的亲戚准备的。
江月找人现做的油炸馓子,这东西在现代很常见,七十年代的人也吃过,只是供销社里很难买到,所以江月自备了材料,面粉食盐菜籽油,在院里支起大锅,前两天晚上就开始和面揉面盘面,盘在一口大缸里,等到第二天一早,便可以扯面拉面下锅油炸。
第41章 婆婆的小算盘
油锅烧起来,菜籽油的香味瞬间传遍整个村子,没一会江家门口就围满了流口水看热闹的的小孩。
郑小六拿着棍子站在门口赶人,“去去去,馓子才刚下锅,还不能给你们吃,不过我三婶说了,明儿吃喜面,叫你家大人带着你们来上礼,一人一碗糖水馓子,还有红鸡蛋哦?”
“红糖水?是甜甜的糖水吗?”
“小六哥,就给我一根,我就要一根尝尝。”
“我也想要……”
“我我……”
郑小六快被吵死了,“行行!都闭嘴,每个人分一点,拿到就走,别再来了。”
这帮馋虫,要是不给他们尝一下,就是挨打都不会走。
王生捧着一个簸箕,里面装着刚出锅的馓子,笑着递给郑小六。
小娃们一窝蜂的把他围住,不等分,就伸手抢。
陆小草坐在小板凳上,一手推着摇窝床,一手抓着馓子,吃的小.嘴都是油。
陆二嫂抱着一捆柴过来,见她吃的欢,忍不住笑道:“小草,你姥爷炸的不及你吃的快,当心吃太多,晚上闹肚子。”
正在临时土灶上忙碌的刘老爷子,闻言和蔼的笑了笑,“小草这是馋的很了,不过你.妈说的也对,油大了闹肚子,你三婶不是说了,晚上有骨头汤煮面,你不想吃喝汤吃面条啦?”
炸馓子的师傅正是陆二嫂她爹,以前也是手艺人,只不过这些年没生意,也就歇了。
陆小草看了看旁边大锅堆放的馓子,不舍的收回眼睛,“那我不吃了,妈妈,奶奶来了。”
其实不止陆母,门外围着的小娃们走了之后,又站了一批人,陆母就在其中。
看见二儿媳跟孙女都在这儿,她本来想发火,可是碍于亲家面子,又不能发火,心里那个憋屈。
“哟!亲家也在,这是来挣外块?”
刘老爷子心里气她苛待自己女儿,自然不想给她脸子,可毕竟是亲家,又不能做的太过,那样的话对女儿更不好,老爷子迟疑了片刻,还是讪笑着点头,“就是给亲戚帮帮忙,伸把手的事,哪能挣钱。”
这话又到陆母的心窝子,人家本来没别的意思,可她就是会多想。
“亲戚?哟!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江月的亲爹呢?可惜啊!她亲爹早死了!”
大喜的日子,她说话毫不遮掩,等说完了,才发觉身边的小媳妇老婆子都用异样的眼神看她。
“你们看啥看!我有说错吗?她要办喜宴,可没知会我这个当婆婆的,偏去找别人帮忙,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知情.人对她的话嗤之以鼻,不知情的人小声议论。
江月端着一盘刚炒好瓜子,从厨房出来,瞪了眼陆母,“您要是不会说话就少说点,也没人把你当哑巴,可你要是不会说人话,就把嘴闭上,别逼我在大喜的日子跟你翻脸,真要打起来,谁面上都不好看!”
陆母又被狠狠怼了,气的脸色铁青,“你打婆婆还打上瘾了?”
江月笑了,“那是,谁让你欠打,不然你以为我想动手啊?来!大家吃点瓜子,刚出锅的。”
有瓜子吃,本来要说两句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婆们,立马抛下陆母,笑呵呵过来抓瓜子,一边抓,一边夸。
“江月啊!你这排面搞的可不小啊!”
“馓子是早饭吗?晌午饭做啥?摆流水席吗?”
“江月,要帮忙说一声,我来给你洗洗菜,收拾碗筷。”
江月把盘子递到大伙面前,唯独略过陆母,“我家丫头命薄,生下来就不受待见,我想给她冲冲喜,亲戚邻居们一起热闹热闹,就这么简单,明儿晌午都来吃大锅菜,有肉有菜,绝对管饱。”
“啊?不是席面?”
“就是,怎么能搞大锅菜,甭管有没有,最好还是摆上几碗,也好看些。”
李奶奶拎着一篮子菜,从后面挤进来,对着人群里啰嗦的几个婆娘骂道:“说的好像你们家办酒席多有排扬似的,玲子,你跟你男人结婚的时候,倒是摆了十个碗,可那碗有啥?一半咸菜,一半野菜,唯一的一碗荤菜还是鸡蛋炒韭菜,连点油腥都没,你也好意思说别人家,还有刘凤,你儿子办满月酒,礼收了不少,每家就回了两个鸡蛋,我说的没错吧?”
“你们一个个的,就数嘴皮子耍的最溜,大锅菜还没吃呢,你们咋知道不如席面?不过我可告诉你们,明儿大队长负责记礼账,你们看着办吧!”
提到礼金,众人又议论开了。
有人心疼,有人觉得他们跟江月关系不咋地,没必要过来上礼,有人想上巴结陆景舟,也有人扒拉着手指算自己有没有欠陆家的人情。
人情这个东西,学问可大了。
陆家也算是村里的大户,这些年撒出去的礼钱可不少,当然,儿子结婚,孙子出世,啥啥啥的,也是回了,可人情就是你来我往,就算收回了,赶明儿谁家有喜事,还得去上礼。
陆母也想到这一点了,“哎?你们可别装聋作哑,姓王的,你家有啥事我没去上过礼,还有姓赵的,你也一样,我可是都有数的。”
陆母想到的可不止这一点,还有家里的亲戚呢,他们来上礼账,吃喝都在老三这边,可礼金,她也能收啊!
她把算盘打的噼里啪啦作响,也不在这儿傻站着了,她得赶紧回去,挨个通知亲戚明儿过来吃酒席。
陆父见她兴冲冲的回来,气不打一处来,他回来这一路可是被人奚落够够的。
“老头子!有好事,我跟你说,咱有好事了。”
“你放屁!难不成你也要去吃喜面?我不去,你也不准去,丢不起那人!”
“哎呀!你别急,听我说……”陆母把账算给他听,算完了,更觉得理所当然,“咱家以前散出去多少礼金,反正又不用我们管吃喝,等人来了,咱先把礼金收了,再让他们去老三家吃席,亲戚都到了,老三媳妇总不至于把人赶出去吧?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