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报道还引起一阵子热议。
不过,陈茵和燕九如现在操心孩子们搞对象也不算早,毕竟他们在壮壮兄妹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悄悄拉上手了。
陈茵还记得俩人第一次亲嘴是一个满天繁星,路边都是青蛙叫声的晚上。
因为高中学校离大队远,得住校。
他们大队就他俩上高中,回家也是结伴一起走。
那天,某人臭不要脸地骗她说什么脸上有东西。。。呸!
燕九如还得意地笑。
男人嘛,要脸有什么用?哪个不是厚脸皮的先娶上媳妇?
***
隔天,燕九如春风满面地去单位上班。
开完早会,近日开始有地中海趋势的程司长摸了摸自己的头顶,跟身边的人嘀咕道:“果然还得是年轻,部长比我小个五六岁,四舍五入也算小十岁了,几乎差一轮。。。。。。”
身边的人:您这到底几个四舍五入啊?小五六岁能扩到一轮十二岁去?承认自己显老就那么难吗?
不过也不得不说,最近部里特别的忙。
一部分人被抽调去协助复关谈判的前期筹备工作中,啃词条这差事儿烧脑,光是文件都堆了几屋子,尤其是从前都是纸质文件。
不光是程司长,连跟着燕九如当翻译的沈秘书和李秘书也都一把一把地掉头发。
还有一部分人则被分派出去各地搞市场化经济调研。
打从前两年起,玄国内部就有声音要深化改革,把现行的计划统筹经济改成全面市场化经济。
这一方面是复关需要市场化,在一个么,燕九如私以为某些隐藏在背后的人想操作资本攫取更大的利益,市场化能给这些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当然,他没有证据,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来的猜测。
从个人来讲,全面市场会对燕九如的几个厂子只会更有利,但要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工人下岗的代价来换取,燕九如好歹是根正苗红在村里长大的,心还没那么黑。
他的黑只会对敌对势力和敌人。
不过,作为商务部部长,他也不会坐等上面下达红头文件,既然觉察到了风头,他就提前派人到全国各地去调研,没有三个月回不来。
至于部里的工作,大家挤一挤时间,少些唠嗑打屁,品茶看报纸,总还能按时完成工作的。
除了派人下去调研,燕九如自己也早琢磨玄国的产业现状。
要说外汇储备,玄国自打动用了107所这些特殊力量后,不论是自己找到的资源,还是从外面搞来的,总的来说,玄国并不缺黄金和美元储备,甚至可能比刚刚解体的前老大哥国还强许多。
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正在起步的泱泱大国,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兴起建设浪潮,你修铁路,他修高架桥,你修机场,他修隧道,还有的地方修水电站,核电站,等等。
所有这些基础建设都不能光靠人力,凭双手去斗天战地,得用到各种工程机械设备,首先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叉车,还有压路机,吊车什么的。
而这些设备目前基本都靠进口。
***
燕九如拿起一张刚传真过来的报表。
光看最近这一两年,进口液压挖掘机一万多台,一百马力以上的推土机六千多台,装载机四千多台,叉车两千多台,其他压路机、平地机、铲运机等将近一千台。
这些进口设备吨位最小的也得一两万美金,大吨位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美元一台也很平常,谁让咱刚需又偏自己不能生产呢!
这些还是大搞基建之前的进口数量,真要是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以后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只怕翻十个跟头都不止,再多外汇也不能这么花。
燕九如边思索,指尖边轻轻敲着办公桌,还是得自己能造出质量过硬的才行。
据他了解,国内确实也有几个机械厂,当初从老大哥哪里照葫芦画瓢抄来几种工程机械,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年也没个发展,还是老一套,已经完全不能跟现在的新技术相提并论了。
燕九如把目光投向对面墙上全国工商业版地图的东北地区。
这里是号称共和国长子的重工业区.
建国至今,一直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在向全国兄弟省市输送血液,要煤炭给煤炭,要电力给电力,要木材给木材,要什么给什么.
后来,虽然107所包括他在内又发掘了十几个大型资源矿藏,但事情不是这么比划的。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经济试点在很多地方铺开,东北地区首先受到一波冲击.
因为他们这么多年习惯了被索取,原本属于大东北的资源都被‘计划’给别人了,自己好歹国家给发工资,发待遇,也就没多想。现在突然国家不管他们了,死活自己顾自己,这下给东北整不会了。
合着把我们的家底都倒腾完了,现在说给我们自由了,个屁啊!
燕九如觉得商务部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已经伤财了就不能再让人伤心。
好在,他眼里东北地区也不是没有机会,毕竟有重工业的底子在,发展工程机械和配套产业也不是不行。
他自己就是学工程车辆设计出身的,在国外考察的时候也特地关注过国外的工程机械行业。
他知道一个关键性的产品能盘活一个产业,甚至一条产业链也不过分。
实际上这些产品没有哪个厂是完全自己生产的,比如挖掘机和叉车,一般都是主机厂自己设计生产车体大架,其他如发动机是从别的发动机厂采购的,轮胎是轮胎厂采购的,传动轴承也是外采的,还有门架,挖斗和叉子属具是从制作属具的厂采购的,还有液压管路,阀门和密封件等等,甚至车灯和护顶架,方向盘,档杆等等都是不同厂家生产的。
可以说,要制造出一台合格的挖掘机或者叉车,必须得有上下游配套厂,这就相当于一个产业链。
而这样产业链上的工厂也不是只有一个,也是有好几家甚至更多家,质优价廉服务好才能胜出。
“每一台机器都对应一个会开会操作的工人,几十台就要配一个售后服务小组。。。。。。”
学操作得有人教,修理也得有地方学,这里外里就可以解决不少工作岗位。
燕九如迅速在公文纸上列出了各项可能需要的行业和岗位,甚至连建立几所专门的技术培训学校都想到了。
第216章 有人下马,有人下派(捉虫) 燕九……
8月中旬。
商务部筹备许久的全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主要针对东北地区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
燕九如从月初陆续收到调研人员的汇报后就派人确认报告中提及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包括他的秘书在内,副部长甚至司长身边的秘书都被派了下去。
现在, 有些问题是时候处理了。
“。。。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 国家放开市场定价, 不再限制购买, 不用凭票, 按说对企业和购买消费都有利,为什么有的企业红红火火, 有的企业就连工资都发布出去了?
还有的企业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以权谋私上!
竟然搞起了前些年外资刚引进时候初出现的那套故意搞垮企业, 遣散职工,然后把偌大的企业资产分割, 一小撮自己人搞内部价承包,变相侵吞国有资产以谋私利的事?!”
“而有的人倒是没有以权谋私, 却脑筋僵化,没有了国家下达任务,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也卖不出去,天天坐在办公室唉声叹气, 一副受了大委屈的样子。
我就想问问,是不是有人把饼子挂你脖子上了,你都不会低头吃?
必须有人喂到你嘴里?
不然就等着活活饿死?
相比那些前脚把工人丢向社会, 后脚工厂就成了自己的人, 你们又好到哪里去了?”
“还有那钢铁厂, 市场化改革才多久?工人就下岗了三分之二!
而下岗工人这几年过的什么日子, 厂里领导去关心过没有?
单个职工下岗好歹还能每天喝两碗粥,双职工家庭两口子一起下岗,外面物价放开了上涨了, 一家老小六七口人全靠积蓄能撑两三年不?两三年后怎么过日子?
有些企业为了省事,有的地方则是懒政,不积极想办法应对市场变化,动辄让职工下岗来解决问题,一个城市几十万上百万的工人啊!
据我了解,有的家庭为了生存被迫去卖血,就为了20块钱买米!”
“同志们,你们的心不痛吗?
我们胜利不到五十年,人们的日子就又开倒车了?!
面对我们的调研员,有的下岗职工哭着问: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国家需要下乡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下乡,在正是读书的大好年纪去种地,把青春热血都挥洒在了乡间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