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魔尊在七零养家_泠善之风【完结】(68)

  有不嫌冷的凑一起蛐蛐:“年前儿就听说这一家子的乡下来的,看这样儿还真是。”

  “瞅瞅穿的大棉袄二棉裤就是乡下人了。”

  “乡下人也不差,先头那好几麻袋我瞅着像粮食。”

  “哎妈呀,粮食都论麻袋啦?”

  “人自己个儿种地,年根儿结算,可不论麻袋咋滴。”

  “这,这咱们可比不上。”

  燕奶奶和燕大娘当没听见,这种闲话到处都有人叨叨。

  婆媳俩端着一箩新蒸的米糕,每家送两块热腾腾的米糕,算是跟邻居打招呼。

  ***

  送走板车师傅,燕九如几个爷们把东西都先搬进厢房里,人都赶紧到屋里缓和缓和。

  “阿嚏——”

  一冷一热,好几个人都不由打了个大喷嚏。

  “喏,都喝碗姜汤。”

  燕大娘从堂屋后面的厨房里端出一个散发着热气和浓郁姜辣味儿的大盆,如月抱着几个瓷碗跟在后面。

  这是薛家原来的瓷碗,漂亮的浅青色带红色鲤鱼荷花图案,怕自己用被人发现又惹事,便和家具等一起打包都卖给他们了。

  燕九如看着屋里留下的老物件,为此单独支付了一根小黄鱼,附加了一份买断说明。

  免得将来日子好过了再翻旧账找麻烦。

  这种事儿现在有没有他不知道,但魔尊大人在原来的界面见得多了,有些坑当时不是坑,但时过境迁,就可能是个坑。

  没必要赌人品,能避免就省得麻烦。

  燕九如喝着姜茶,对陈茵道:“这些东西改天都收起来吧。”

  陈茵也被他科普过,知道这些东西都上百年了,跟文物似得。

  “嗯,收拾出来就放仓房去。”

  燕爹听了一耳朵,问:“啥东西放起来?”

  燕九如便说了。

  正端着好看的碗喝姜汤的老爷子手一抖,差点手滑。

  燕爷爷自己都舍不得用了,生怕一声脆响,一根小黄鱼就没了。

  一家人忙活了半天加一个晚上,家里总算大体拾掇妥当了。

  ***

  现在过年只放到初二,这时候各个单位都已经上班了。

  这天吃过饭,葵花街道和所属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就上门了。

  他们已经接到通知,要‘照顾’好新搬来的这户人家,必须给与最好的接洽。

  别人都下乡的浪潮中,他们家进城了,但听说人家是对国家有大贡献的人,而且,当家的年轻人档案是绝密,街道和派出所都十分重视。

  一个飒爽的中年女同志自我介绍道:“我叫王红霞,是咱们街道的主任,这是街道的小赵、小苏,这位是咱们这片派出所的金所长和楚同志。”

  燕爹和燕大娘忙招呼客人屋里坐,陈茵倒了几碗红糖姜水。

  “屋子里还有点乱,先喝点水暖和暖和。”

  为首的中年女同志爽朗一笑,“哟,这还是姜糖水啊,这咱们可借光了。”

  燕大娘有些放不开的笑笑,“都是家里种的,这两天总往外跑,怕冻着感冒,就多煮一些。”

  喝了几口滚烫的姜茶,女同志道:“早前就收到上面通知了,知道你们这几天忙就没来,安顿得怎么样了?有什么需要咱们街道上帮忙的尽管言语一声。”

  燕大娘看看儿子,道:“老大和儿媳妇能干,忙活两天差不多了。”

  “这就是燕九如和陈茵同志吧?”

  “是的,王主任,我们正打算抽时间去街道呢,这是迁移材料还得麻烦你们。”燕九如和陈茵拿出两个人的工作证,此外还有一家人的户口及粮食关系迁移材料。

  “不麻烦,不麻烦,这些是我们的工作,应该的。”王主任翻了翻材料,没什么问题,倒是派出所负责户籍的楚同志道:“壮壮是小名吧?落户得用大名。”

  燕九如一拍脑袋:“哦,刚取了一个,叫‘燕鹤鸣’,仙鹤的鹤,一鸣惊人的鸣。”

  这是在火车上想到的。

  一家人都觉得好。

  金所长看着燕九如的工作证,他多少知道这个科研机构是干什么的,他朝燕九如伸出手,“以后说不定咱们有机会合作,还请多关照。”

  燕九如也伸出手握了握,“不敢不敢,麻烦咱们派出所的时候说不定更多。”

  王主任:“。。。。。。”什么情况啊?

  好在王主任很是老练了,她看着几个小的,和蔼地问:“这几个都还读书吧?几年级了?”

  燕大娘扯过最小的两个,“老二读初二了,这俩一个四年级,一个二年级。”

  “哦,这读书挺早的啊,学校找好了吗?”

  “说是下月一号开学,还没找呢。”

  王主任点点头,思索了一下,道:“你们这等开学现找就有些晚了。”

  燕爹和燕大娘等人都忙看向王主任:“这怎么说?不开学找谁啊?”

  王主任笑了,道:“咱们燕城这边,转校生得考试,你们不用紧张,你们这是一定会接收的,考试是看成绩分班级。再说,好学校挑学生,成绩不够也不要。”

  燕家几个老人和孩子面面相觑:这。。。也不知道孩子在老家学的跟燕城差的大不大啊?

  陈茵想了下道:“主任知道在哪儿能找到类似考试卷子不?我们提前做做,差的地方趁着有时间赶紧补补。”

  燕九如也道:“考试在什么时候?都哪些学校接收咱们有说法吗?”

  “不忙,你们听我说。。。。。。”

  送走街道和派出所的人,燕家人沉默片刻:大城市果然不一样。三月一号开学是没错,但现在学校后勤和教务处啥的已经提前上班了。

  转学啥的,现在就可以去办了,考试也是随时考,真等到开学了再去,就得插班了。

  这边有春季招生,先去考的跟新生一起入学,插班就得看情况插了。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燕城小学里已经取消了留级,还有一部分学校只上半天课,叫什么‘二部制’,就是不用上‘体育、音乐、美术’啥的。

  可明显,燕家的孩子在乡下就没上过,心里都挺羡慕能学这些的。

  燕爹看着儿子、儿媳妇道:“我看着城里人都有些势利眼,待会儿还是你俩抽空带他们仨去找学校吧,咱们老农民也不明白学啥,二部还是全部,你们俩商量着给找找,省得咱不懂耽误事儿。”

  “行。”燕九如倒是没二话。

  ***

  初六跑了大半天,初七又跑了一上午。

  “咱们这片大院多,好多单位有自己的学校咱们进不去,目前看如山只能选附近的十五中学和英才中学,如松和如月考考正阳实验小学和第十小学。”

  “这是要来的上年的期中、期末考试卷和答案,你们自己做做,什么地方不足的,赶紧去买书和资料恶补起来,这月二十二、二十三分别去参加考试。考不上留级可怨不得别人了。”

  这话是吓唬几个小的。

  他俩这两天跑学校也看出来了,现在学校重点学工学农,能把语文、算术学好的都算不错了,倒是不强求学生成绩啥的,当然,个别好学校还是卡成绩的。

  甚至有个学校问了孩子普通话能不能说,怕入校后语言沟通有障碍。

  ***

  把几个小的上学大事儿搞定,一家人赶紧去逛市场买东西。

  在离葵花街道走两个胡同,拐个弯就是东风市场。

  这是燕城最大的杂货市场,里头东西比百货全多了,百货大楼有的,它里面有,百货大楼里面没有的,它还有。

  而且,现在是计划经济,不管在哪儿买,同样的东西价格都是一样的。

  不存在百货里的贵一些,市场的便宜。

  但架不住东西全,这里总是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

  燕家人不由发出感叹:“这货可真多啊!”

  ***

  燕九如抱着精神头儿十足的闹闹,燕爹看着如松,燕娘扯紧如月。

  这两个小的都被再三警告不许瞎跑,免得被人贩子拐去大山里。

  在火车上的广播里听了许多遍公安提醒,两小只自己心里也很怕,紧紧攥着大人的手,不想去大山里给人当傻儿子和童养媳。

  他们手里有燕九如‘捡’的许多票,大件的东西趁着搬家添东西不打眼儿,该买的都买了。

  这要是在村里那是显眼包,燕爷爷他们肯定不同意,但看过燕城百万自行车大军的壮观情形后,他们家十口人添几样大件也没啥。

  ***

  燕九如和陈茵各买了一辆自行车上班骑的,又给如山买了一辆上学骑,家里有一辆原来的谁用谁骑也暂时够了。

  燕爷爷这次看中了三轮板车:“家里以后买菜拉柴火都得用,比自行车方便能装。”

  “买!”

  家里的男丁都跑去挑三轮板车,闹闹也跟着他爹看热闹,不找他娘。

  陈茵乐得轻手利脚底和两个婆婆带着小姑子好好逛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