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烧火丫头的主母之路_长袖不善舞【完结+番外】(55)

  彩蝶受宠若惊,谢过李嫂子之后,说:“嫂子定然是有什么喜事吧?”

  严惜也望向李嫂子,买了这么些好东西,没有喜事定然是舍不得的。

  见严惜跟彩蝶都眼汪汪地望着她,李嫂子实在再忍不下去,她咧着嘴笑:“嫂子我从灶房帮厨升为二等灶娘了。”

  升了二等灶娘,月钱也跟着涨了。

  严惜笑着恭喜李嫂子:“真是大喜事,恭喜嫂子了。”

  彩蝶也连声恭喜。

  严惜接着又说:“嫂子这么大的喜事,该我们买了东西向嫂子道贺的。”

  “都一样,都一样。嫂子涨月钱了,快吃吧。”李嫂子拔下一根鸡翅,笑着让两人赶紧吃。

  说到这个喜事,李嫂子又有话说。

  她说,如今二姑娘管家,他们灶房少个灶娘,二姑娘说不出去找了,给她和常娘子一个机会,谁的手艺好,就升谁做二等灶娘。

  二姑娘让她们两个各做了几个菜,二姑娘跟严管事还有宋妈妈尝过之后评判。

  最后,李嫂子做的菜更胜一筹,她当场被升为了二等灶娘。

  常娘子以往爱偷懒,只想着讨好严管事跟赵娘子,她自己手艺不精没能晋升,气得嘴唇发白。

  李嫂子说这些的时候,心中无比的痛快。

  三人吃着好吃的,说说笑笑,不知怎么地就说到了赵娘子,李嫂子将声音压得低低的,说:“赵娘子,人已经没了。”

  严惜忍不住啊了一声,她实在惊讶,人怎么就没了呢?赵娘子罪不至死吧。

  陆家其实没有秘密,那日二姑娘院里发生的事,严惜已经从彩蝶那里听到了添油加醋的版本。

  因而,她也没有想瞒着彩蝶,直接开口就问李嫂子:“怎么就没了呢,她也没有害死人啊。”

  李嫂子又将声音压低了一些,说:“我听说啊,就是因着她没有害死人判了个从轻发落,杖一百流放千里。只不过赵娘子没有捱过那一百杖刑。”

  啊?

  听李嫂子这样说,严惜心里咯噔一下,“一百杖刑,普通人很难捱过一百板子吧。”

  李嫂子抿了一口酒,“普通人是很难捱过一百板子。不过要是家里人有心,给行杖的差役送些银子,命倒是能保住。我听二河说,打板子也是个手艺活,里面的门道多着呢。有外轻内重的手法,也有外重内轻的手法。行杖的差役拿了钱,多少她能保住一条命。”

  严惜默默听着不言语,她们在这里说得轻巧,给差役三五两的定然是行不通,三五十两不说赵娘子家有没有,即便是有,她家人又能舍得吗?

  人都已经没有了,她们三人倒是没有幸灾乐祸,很默契地就转了话题。

  李嫂子压低了声音说:“别看现在严管事被砍了管事的头衔,可实际上灶房里还是她在管着。二姑娘也没有说要请别的管事来,依我看呐,过不了多久,严管事肯定还能官复原职。”

  严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声附和:“严管事在灶房里也做了那么多年,二姑娘或许是念及一些主仆情分吧。毕竟这么多年来,严管事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李嫂子点头:“我来陆家做事那会儿,严管事就是灶房的管事了。陆家的主子们宽厚,咱们能来陆家做事也是福气。”

  李嫂子听到的外面的事情多,吃了酒之后,控制不住说了许多外面的事,说谁家的太太善妒,家中老爷多看哪个小丫头一眼,她都要提脚发卖。

  谁家太太心狠,小丫头不过是打碎一个春瓶,就被活生生打死了。

  听得严惜跟彩蝶心有戚戚。

  第74章 捡来的亲事

  严惜那晚听李嫂子说了许多,庆幸她娘给她签的活契。

  签了死契的丫头仆妇的命就跟那猫儿狗儿一样贱,民不报官不究,运气背了被主家打死了事。

  十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十年间,她要努力学更多的东西,存更多的钱。

  小四爷明显感觉到了严惜的努力,夫子上课的时候,她时常忘记帮着他跟小五研墨,拿纸。

  小四爷可是要励志科举入仕的,定然不能被个丫头比下去,因而他读起书来也更加的卖力。

  暮春时节,桃花盛开之际,大太太的病好了。

  经了之前一事,贾氏深以为,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老人家自有老人家的大智慧。

  二姑娘的事情,她不再自己拿主意,跑来梧桐院寻老太太商议。

  “芙儿比荷儿聪慧,她倒是想得通透,女子顶好的姻缘不就是成为士人妻。就是同一个人刚跟姐姐相看过,又要跟妹妹相看,说出去别人要笑话咱们家姑娘不主贵。”

  老太太也同意陆玉芙寻个读书人,若是同一个读书人,她就有些不乐意了。

  上杆子不是买卖,那冯秀才怎么就那么好,他陆家的姑娘怎么非就要嫁给他。

  怎么不是呢。

  贾氏这次倒是跟老太太的想法是一致的。

  “芙儿这边媳妇也有给她相看读书人,就是大姑娘为长,就先紧着大姑娘了。若是这丫头也中意嫁个读书人,那媳妇就再帮她相看。”

  老太太微微颔首:“读书人金贵,他们不见得愿意娶个商人妻,你也无须要求的太过苛刻,人长得周正,人品好,读书是把好手就行。”

  贾氏沉默了一会后缓缓点了点头。

  说起这个老太太又埋怨起家里的男子来,“唉,怪她父兄不争气,若是家中人有个功名也好相看些,以前举人就能做官了,现在说什么非进士及第不得美官。累得老二屡屡跑去京城科考,屡屡不第。”

  “如今读书人多了,朝廷可不得择优录用。”贾氏觉着圣上用人,应该也是跟他们管家一样,同一行人多了,那定然是选好的用。

  是这个道理。

  老太太想到了二老爷,她这个儿子从小聪慧,读书比他大哥好,老爷子在的时候一心要让他科举入仕。

  谁知他中了举人之后就屡试不中。老爷子去了,耽误了他三年,三年之后他去应试,未中。

  三年又三年,老太太在心中默默算了算,明年春又是春闱,若是老二还不中,他就这么一直考下去

  明年春闱,今岁就是秋闱,不知道那个冯秀才能不能中举。

  “今年八月是不是又要举行乡贡?能在秋闱之前相看好,就秋闱之前相看,若是看上的人中了举人,他不一定能看上咱们商户人家。”

  贾氏听着,赞同地频频点头。

  要重新给二姑娘相看个读书人。

  谁知道陆二姑娘也倔强了起来,她就要用自身去证明陆玉荷她有多么蠢。她看重冯秀才,笃定他以后定然能高中。

  她相信自家娘亲跟大哥的眼光没有问题,她偏执的想要证明她娘心中没有偏颇,给陆玉荷寻的也是顶好的人家。

  贾氏不愿意,二姑娘自己过来寻老太太说。

  这日偏巧休沐,严惜带着两位小爷在东厢房写大字。隐隐约约听到厅堂里二姑娘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书人虽多,优秀的也就那么几个。有些人可遇不可求……”

  严惜心思都在写字上面,也没有多听。

  没过多久,听说陆家又寻了冯秀才过来相看。

  严惜整日陪着两位小爷读书,她不知道,只听说,那日冯秀才见了二姑娘一愣之下拂袖就走,又被二姑娘喊了回来,后面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冯秀才要专心读书,后面的六礼都是他家母亲王氏张罗着准备的。

  从纳采开始,陆家沉闷的气氛终于消散,家中洋溢着一股说不出的喜悦。

  纳吉八字六合,是难得的好姻缘。

  六月里,冯家向陆家下聘,聘礼中规中矩,并没有想象中的寒酸。

  因着八月秋闱,冯家为了不影响冯秀才读书,并没有定下确切的成亲日期。

  不过冯家很有诚意,王氏亲自上门来解释了一番。

  那日,天气很热,热得人坐在屋里也不住冒汗。

  严惜跟海棠一人拿一柄芭蕉扇子分别站在两位小爷旁边帮他们扇扇子。

  外面笑声欢快,严惜转头看去,看到大太太身旁领着个高瘦的妇人往厅堂里走。

  那妇人穿着一身轻薄的黛绿色绫罗交领汗衫,外面披着素纱外衫。

  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哪户有钱人家的妇人。

  东厢房寂静,厅堂里的说话声隐隐传来,从寒暄声中,严惜猜到这妇人竟然是冯秀才的娘。

  大姑娘不是说冯秀才家家底不丰?看他娘的穿着倒是不像,难道是为了给儿子做面子,特意做的新衣裳?

  不止是严惜好奇,老太太见了也是一愣,看冯太太穿着可不像是没钱的人家。别又是个像赵姨娘那样的人,整日只顾着穿衣打扮。

  若是这样,芙儿的嫁妆可要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一时间,老太太脑中百转千回。

  两家人寒暄过后坐了下来。冯太太王氏举止落落大方,优雅又从容,那气度怎么看都不像是小户人家的娘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宅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