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汴京食记_明月似归来【完结】(27)

  努力到小脸都皱成 一团,把大家给逗笑了。

  怕她 舌头也跟着打结,陆琼也不捉弄她 了,把盘子里的糕点 端下来,递到霜姐儿面前:“好吃就 再拿去吃。”

  霜姐儿不懂她 们为何笑,只知道自己费尽心思才获得一份吃食,恨不得沉浸在其 中,享受美食。

  *

  在诗会前一天,陆记旁边的徐嫂鱼羹店便彻底变样。

  车夫把一车车配套的木制桌椅拖到陆记旁,一条道放不下还占了陆记店前一小片地。

  一道纤细的身影站在门边,指挥小厮把牌匾挂上去:“往左一些,再往上一些……”

  搬东西的动静不小,杨姐儿也离得近,手下揉着面团,力道大到整个台子都在震,面上还是担忧:“他们这铺子不会对我们有 何影响吧?我瞧这木椅还是新 打的。”

  陆琼心不在焉地切着胡瓜丝,粗细不一也没发觉:“先看着吧,等过几日再看看,明日的诗会才是要紧事。”

  再怎么镇静,也不能改变三娘汤饼店着实对她 们有 些影响。因着他们摆放各种物件,陆记不可避免有 些嘈杂,部分食也跟着不愿意上前光顾。

  冷清一阵子,才迎来新 的食客,也只是点 了一份渴水,许是天热到不行才肯进 来。

  陆萱无所事事,守在外边长凳下数地砖,数到第七十 九块,她 们店前停下了一辆独轮推车,车上放着两个大桶。

  货郎肩上披着一块布巾,顶着烈日擦净额上的汗,歇一会儿才把陆萱叫过来:“陆掌柜可在这?”

  前几日砌的矮墙早已干透,新 打的长柜也隔着矮墙几步远安置好,陆琼就 站在其 中写账本。

  这两日进 账明显低了。因为街上卖饮子的货郎变多,到陆记买银子的客人 就 变少,倒是熟客还愿意来光顾。

  而汤饼卖出的份量也有 所减少,加起来比前些天少了数百文。

  陆琼手肘撑在桌上,忍不住叹气 ,不久便听见陆萱急匆匆跑进 来,还带来一个好消息。

  “阿姐,贩冰的货郎来了!”

  听到这她也站不住了,立刻把账本收到抽屉里,连着笔一块放好。

  货郎带的木桶不一般,下边垫了一层干稻草夹杂着木屑,木桶上也盖着厚厚的干稻草,这是用来保温,减少冰块融化的速度。

  外边日头正晒,但陆琼刚靠近,还是感到了一丝凉意。

  货郎把稻草取下,放在推车一边,露出里边巨大的冰块,有 金娘家的豆腐板一半大,陆琼见了眼睛都发直。

  好想把手伸进 去摸摸!

  “陆掌柜,这是一位郎君托我送来的冰。”

  陆琼点 头,也知道他口中的“郎君”应当是谢洵的友人 了。

  那日说好跟他友人 买冰,自然不能占人 便宜,该给多少钱便是多少钱,她 也问道:“这些总共要多少钱?”

  “那位郎君说一共是两百文。”

  这么低?这两桶加起来可不少,够陆琼店里用上七八日,就 算加上诗会也是不在话 下。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明白。那位友人 应当是看在谢洵的面上才给她 优惠。既然如此,她 也就 顺势承下这份人 情,只是下回再买就 得按原价了。

  陆琼若有 所思,稍顿片刻便叫货郎等等,回去数出两百文,还多给他十 个铜板做报酬。

  又因为一桶冰太重,陆琼便叫他帮忙搬到后门处,不然离灶台太近会把冰烤化。

  最后还重新 找了干稻草铺在上边,若是可以她 还想把被子盖在冰上,据说冰窖里就 是这样藏冰。

  自从见到冰后,陆萱整个人 都有 些振奋,若是有 尾巴,感觉都能翘上天。

  就 是杨姐儿不例外,经常借着装水的功夫去偷偷瞧一眼冰。

  陆琼也馋,加上天太热,就 找人 寻来一个锥子和一把锤子,把它们放在水里洗净,对着桶里的冰块敲。

  先是表面陷下一道小口子,再沿着缝隙敲,裂的口子更长,多敲几回,一小块冰就 掉下来,哐当一声,跟下层的冰块撞在一起。

  陆萱跟杨姐儿就 弓着腰凑近看,两双眼睛直直跟着冰块移动,忍不住吞下口水。

  “阿姐,这冰看着好好吃!”

  陆琼被她 这话 逗乐了:“冰怎么个好吃法,叫你干吃冰也乐意?”

  陆萱手撑在膝盖上有 些累了,但还是笑着点 头:“就 是只吃冰也好,好凉快。”

  陆琼觉得好笑。要是真的迷恋上吃冰,那便是缺铁了,还有 些贫血,得赶紧补补。

  接下来就 简单,把这块冰敲碎,放在渴水上就 是一道冷饮。

  不过陆琼想着已经到这一步,再多做几步也无妨,干脆把诗会要用冰雪冷元子做出来,也免得明日无从下手。

  元子就 是各种小汤圆,用糯米粉加上各种馅料搓成 小圆子便可。

  刚愁没有 现成 的馅料用,杨姐儿就 把早上蒸好绿豆泥拿出来:“今日不小心洗多了豆子,还有 些没用上。”

  陆琼笑着把盘子接过来:“正好,用来做绿豆馅的圆子,再去盛一碗糯米面来。”

  灶台上的架子放着齐全的调料,陶瓮里的糖还有 大半,陆琼直接倒了小半碗到绿豆泥里,洗净的手搅拌成 团,硌手的糖粒也融进 豆泥里。

  撒上一碗糯米粉,面团的颜色就 变淡,不过并不影响口感。

  和好面后,杨姐儿也跟着一起搓成 小圆子。很快一粒粒雪白的糯米圆子都挨个放在板上。

  陆萱见还剩一小块面团,主动去开火,把锅里不用的水倒掉,水流顺着挖好的小沟流到外边。

  趁着下边的火烧起来,她 就 重新 把凉水倒入锅中。

  陆萱怕火不够旺,还拼命塞稻草、干柴,小脸被火烤出汗来,还不肯离开一步。

  眼睛也一动不动,火光倒影在瞳孔中,心里祈祷着水快些沸腾。

  许是上天听到她 的祈祷,水渐渐开了,发出沉闷的咕噜声。

  “阿姐!水开了!可以下圆子了。”

  说完就 迈着步子噔噔噔跑到她 们身边,把圆子都捧在手里,倒进 水里。

  小圆子都被烫得翻滚着,上下浮沉,水面也不断冒着泡。

  不知是被这圆子逗乐了,还是被陆萱这急切的模样都笑了,总之陆琼笑得挤出泪花。

  平日“沉稳”的杨姐儿也先她 一步抢过长木匕,不断在锅中搅拌着圆子,防止它们粘在锅底。

  小圆子刚浮起来,就 被捞起来,还要过一回凉水,这样才会弹牙,口感更好。

  先前的冰也有 些化了,更容易敲碎,陆琼尽力把它们敲成 冰沙样,全放在碗中。

  一勺圆子、一勺冰,加上一小碗水,拌在一起就 是冰雪冷元子。

  泛着绿豆的淡黄色,小圆子入口弹牙,还有 丝丝凉意浸入心脾,带走夏日的燥热。

  第26章 荷花池

  诗会定在 巳时 开始,也就是早食过后,所以陆琼她们 天还没亮便 忙活起来。

  屡屡炊烟从陆记的屋顶升起,倒水、揭盖、炸油声此起彼伏,屋内一隅还点了几 盏灯,在 墙上映着几 人做事的身影。

  灶房开了两口锅,分别煮着杨梅渴水、木瓜渴水,无需炖多久便 都化开。陆琼揭开锅,倒入小半碗冰糖,用长木匕搅拌几 回 ,空气中便 散发着甜蜜的气味,很香甜!

  毕竟今儿选的是番木瓜,果皮偏橙黄,比起偏青的木瓜,这种木瓜的果肉更软更绵,即便 生吃也不会觉得硬。

  渴水还呼呼冒着热气,陆琼把它们 一勺勺盛进 器皿里,拖到墙角放好,等走时 再把冰块放进 去:“这也能蒸糕点了。”

  杨姐儿应声好,就把第一批捏好的广寒糕放在 甑上,架在 锅后顺手掩上木盖,等下一批捏完就放到旁边新起的灶上。

  陆萱挨着灶台坐,双膝合作一拢,低头 凑近灶口,时 间一长脸上便 被火烤得通红,手里的蒲扇也跟着一扇一扇。

  陆琼好容易才歇一会儿,却见金娘还在 搓圆子,粗略估计只有百来个,份量远远不够,便 重 新取出一些糯米面,打算再和多些面团。

  她本来还担心金娘起得早会不习惯,却没想刚到金娘家,就见人家披好褂子等她来了,没多寒暄又摸着黑急匆匆赶到陆记。

  金娘把新和的面团拉成 长条,搓细,捏一小块搓成 圆子,听她说起这事笑着道:“我平日 就早起惯了,把前夜泡好的豆子捞出来,就要去磨豆子。”

  陆琼搓圆子的手慢了些:“那今日 岂不是卖不成 豆腐了?”

  本想着赶快做好,这样金娘还能早些回 去卖豆腐,却忘了做豆腐也要费不少时 间。

  不过金娘倒是不在 意,还反过来安慰她,笑一声:“琼姐儿莫急,我家郎君去卖就行,其实平日 里也都是他在 磨豆子,我只是在 旁做监工。”

  又道起家事。金娘说他们 夫妻二人是暮春时 节才来的汴京城,只比陆琼早三四月,起先是在 虹桥边上住,后来挣些钱才搬到通济坊。除开日 常花销,他们 会把大部分钱寄回 乡下,所以来汴京半年,还没有攒下什么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