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见下来几个人那一看就十分高贵的气质和衣着打扮,前进大队的人的眼睛更亮了。
“你们是哪里的呀?”一位比较大胆的大婶问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了。
“大娘,我们是陆家的亲戚,来拜年的,这是第一次来,不太清楚地方,您能告诉我一下吗?”林母微笑着回复。
公公说前进大队只有陆叔家是陆姓人家,三个儿子虽然分了家,可陆叔跟大儿子一块,小儿子在旁边,二儿子单独住,也离得不远。
只要问下这里的人就行。
“陆家还有这么阔气的亲戚啊,怪不得嘉嘉是咱们大队唯一一个大学生呢。”人群中有人感叹。
“可不是,原来这根子在这呢。”一位老人说道。
一听是村里最有出息的人的亲戚,问话的大婶笑眯了眼,“当然可以,当然可以,我带你们去吧,刚巧我没什么事,去他家,要是第一次来,可得找人带着。”
现在陆家,特别是陆柔嘉所在的陆家二房,在前进大队的地位那是非常高的。
取消高考的时候,前进大队的人觉得读书没用,读了也就认识两个字,男孩子学几年就好,丫头片子没必要学。
可恢复高考之后,前进大队的人的思想就不一样了。
特别听说大学生读书不花钱还有补贴拿,毕业包分配工作,那都是极好的工作,金饭碗呢。
前进大队的人自然就对大队里唯一的大学生崇拜起来,至于那两个知青,考上大学之后就没影了,他们不管。
而且有陆柔嘉这个在全省最好的大学读书的大学生在,他们队的人走出去,都是其他大队羡慕的对象,毕竟学校跟学校之间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嘛。
这让他们享受的同时,又想更享受一些,那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让自己的孩子考啊,要是考上了,每天走路都是飘着的。
只是大学不是那么好考的,恢复高考的后面两次考试,前进大队的人没考上一个,这么难考,连个中专大专也没人考上,他们对考上全省最好大学的陆柔嘉也就更佩服了。
而且他们家还开了小卖部,每天不用上工,坐着就有收入,这可都是大学生的功劳啊。
是的,在他们眼里,陆家的小卖部是在陆柔嘉读大学后开的,那么肯定就是大学生的功劳,大学生脑子灵活,有能力。
问话大婶带路,其他人也没离开,跟在后面聊天。
林家三人听着前进大队的人对陆柔嘉的赞叹,一路走到了陆家。
“陆叔,在没在?你家来亲戚了。”问话带路的大婶还帮着喊人。
陆柔嘉听着大队的人过来说他们家来亲戚了,还是做小轿车来的,心里隐隐有了个猜测。
后面小堂弟过来叫他们一家过去。
到了后一看,果然,是林家人。
林母见到从外面走进来的人,第一眼就放在了进来的女孩子身上。
她来这里,其实心里最关注的是公公说要给维则定亲的姑娘。
林母用不明显的目光细细地观察了一番。
身材纤细却不显得瘦弱,举止大方开朗,眉眼灵动,笑容更是十分治愈,浑身散发着亲和力,是长辈十分倾心的类型。
第44章 拜年 下
看着面容姣好的陆柔嘉, 林母心里暗道,她也觉得不错。
“林伯父好,林伯母好, 林二哥好。”
陆爷爷在给二儿子一家介绍, 陆柔嘉跟着后面喊人。
声音也好听,清脆动人, 听到陆柔嘉的问候,林母这样想到。
林母观察陆柔嘉的同时,陆柔嘉也在观察这三人。
林母一看,就是十分有文化修养的人,林父同样, 他看起来稍微比林母严肃一些。
一旁的林维则长得就是两人的结合版,在一起, 一眼就能看出是两人的孩子。
寒暄一番, 就开饭了。
陆柔嘉被安排做在林维则旁边, 并不是陆爷爷要撮合,而是觉得二孙女的文化水平跟林维则的最接近,可以说说话,坐在一块不显得尴尬。
家里除了嘉嘉,其他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怕是不好交流。
“柔嘉, 我上次看见你了,文学竞赛的时候。”做好之后,菜没上齐, 林维则主动跟陆柔嘉聊天。
“是吗?”陆柔嘉惊讶, 之前逛首都的时候, 林维则说过他平时上课的地方, 她记得那地方离得挺远的啊。
“是的,我当时过去找副校长有事,他那时去了你们考试那栋楼,刚好看见你上楼梯,你一脸沉思,当时好像是正要考试,我怕影响你思绪,就没跟你打招呼。”
文学方面的思路或者说灵感一旦打断,一时半会可能就想不起了。
“那太巧了,多谢你为我考虑。”陆柔嘉带着一些感激,她平时还挺容易走神的。
林维则摇摇头,表示不必言谢。
“本想等你考试后再跟你打个招呼的,没想到你们考完试就直接乘车回去了。”林维则解释道。
陆柔嘉忍不住笑了,“我们老师说不让我们多看首都大学,怕到时候我们都跑到首都大学读书了。”
“你们老师很幽默。”林维则跟着轻笑。
“哪里,他是真的担心。”毕竟有能力的人也是任性的,要是觉得首都大学好,人家直接退学重考也不是没可能的。
两人相谈甚欢的模样让坐在旁边的林母有些惊讶,轻微偏头,瞧见儿子含着笑意,更是惊奇,她记得小儿子喜静,从来都不太爱和不熟悉的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