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那条河结冰了,我在那钓的。”
老李把鱼递给了王妈,这个年头能见到这样的鱼,难得,尤其这鱼的嘴一张一合,还活着哪,
“你没被人看见吧?这可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我大晚上钓的,没人瞅见,钓了两个晚上,才钓了这两条,在家用水养着,刚刚拎来的时候,我用衣裳挡着哪,没事。”
老李搓了搓冻的发红的手,呼了一口热气,跺了跺脚,摘掉大头帽,拍了拍上面的雪,这才进屋围着炉子烤火。
“咱中午吃锅子吧?”
姜苗把外面冻好的冻豆腐拿了回来,可以用草鱼炖汤做汤底,再整个筒子骨熬出来的浓汤做辣口的,刚好她前几天托铁匠做的鸳鸯锅昨个拿回来了。
“行啊,我去杀鱼。”
老李一听说吃锅子,高兴的像个老小孩似的。
天上飘着细细的雪花,王妈在灶房忙着炒辣料,姜苗把老李洗好的菠菜啥的往灶房里端。
作者有话说:
加更在十二点
第162章
老李洗好菜, 就开始收拾鱼,他的刀工很好,把鱼肉片的很薄很薄, 比店里大师傅的手艺还要好, 片了一盘子鱼肉, 一盘子五花肉,腊肠也切了一盘子,鸡肝……素菜有冻豆腐,豆腐皮, 菠菜,土豆片, 白菜芯,泡发的干菜, 丸子……
对了, 还有羊肉哪, 昨个老李送过来的,姜苗来到院子里,从雪堆里扒拉出来一块冻的硬邦邦的羊肉, 片了几盘子,又从地窖里把沈三儿寄过来还没吃完的火腿拿了过来,又片了一些。
那羊肉是老李在黑市买的, 那天刚好被他撞见,就买了一块,估计是乡下人偷偷养在山里的,宰了拿出来卖的, 还是山羊肉哪。
过年虽说供销社也有猪肉的供应, 但限量, 拿着户口本去买,一个人二两肉的指标。
等他们啥都收拾好后,把炉子搬进了灶房,准备在灶房吃饭,灶房虽然地方小,但暖和,把灶房的门关上。
鸳鸯锅放在烧的很旺的炉子上,周围摆了一张小方桌,菜啥的都放在了上面。
屋里飘着诱人的香味,姜苗拍了大蒜,调了二八酱,二八酱是由芝麻酱和花生酱调制的,这酱还是她去供销社买的。
锅里的汤底滚了,王妈就连忙往里面下肉和菜。
他们仨人围着炉子坐,既暖和又方便,透过窗外,可以看到外面的雪下大了,墙外那棵枣树的枝子上,已经压满了雪。
耳边传来胡同里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还有点炮仗的声儿。
小傻狗今天没出去野,一直守在灶房,看到王妈又是炖骨头又是炖鱼的,推着它想把它推到外面,都推不动。
此时它看着这仨人吃的香的不行,一筷子接一筷子的,没人管它,它快急死的,用牙齿咬着姜苗的袖子,姜苗这才注意到它。
给它捞了一筷子,小傻狗连忙叼起自己的饭盆,接了过来。
仨人吃的都浑身冒汗,姜苗夹起一筷子羊肉,放在辣汤里涮了涮,辣的嘴巴都肿了,可还是想吃。
老李之前是不爱吃辣的,可吃了一筷子后,浑身像着了火似的,舒坦的不行,王妈也能吃辣,鱼汤底的虽然清淡,但特别的鲜,涮菜吃也觉得很好。
再蹭上碗里的酱,香的没法说。
老李吃着吃着突然哭了,这么多年,他都是一个人,一年里最难受的时候就是过年这天,别人家都热热闹闹的,有热汤热饭,而他一个人冷清的不行,连个说话的都没有,冷锅冷灶,都是随便对付几口就得了。
他也不会做饭,就只会蒸个饼子,窝窝头,馍馍啥的,喝清茶,连个菜都没有,所以他特喜欢上班,上班吃食堂,就能吃的好了。
他这段时间比以前好多了,跟着姜苗腌鸭蛋,做辣白菜啥的,每天吃饭的时候,算是有菜了,不干啃馍了。
“咋了?”
姜苗和王妈见老李哭了,都有些慌了。
“是不是鱼刺卡着喉咙了?”
老李摇了摇头,哽咽的说,
“是这饭太好吃了……今年总算不是一个人过年了。”
“你也找个伴,总是一个人,有的时候也孤单。”
姜苗劝他,一个人很难把日子过好,她上次去他家,那灶房落了一层子灰,家里只有一个喝水的碗,院子里像是好长时间没扫过似的,过的不知道是啥日子。
老李没有说话,抹了一把脸,
“我我这样的人,谁能看得上我啊,来吃吃,肉都熟透了……”
姜苗见老李转移了话题,就没继续追问。
“王大姐,你这料怎么炒的啊,真是绝了……比国营饭店的锅子还要好吃,人家那个压根没法和你这个比。”
老李吃中了王妈做的汤底,连连夸王妈,把王妈夸的高兴的不行。
“那个该死的败家娘们又吃的啥?把我孙子馋哭了,真是缺了大德了。
谁娶了她谁就倒了八辈子霉,那小娘们整天就知道吃好的,一点日子都会过。”
隔壁的赵大娘骂骂咧咧的,从地上捡起被孙子扔到地上的饺子,哄着哭闹不停的宝贝孙子,
“蛋儿,你看这饺子多好吃,我让你妈单独给你包的肉馅的,快尝尝的,香的很……你两个姐姐吃的都是菜的。”
“我不吃,我不吃,我要吃隔壁家做的饭……奶奶,你去给我要,隔壁的饭才是真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