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小叔子两口子没少给自个儿的孩子花钱,买吃的买穿的买用的,黄美玲这个嫂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说起来,她和许运成的工资也不算低,可结婚六七年了,还是没有多少积蓄,这原因出在她身上,她娘家太拖后腿了,父母都有慢性病,尤其是她妈,好几样病,每年的医药费是很大一笔。
她姐弟四人,她的收入最高,所以承担的也多。
发了工资之后,黄美玲想要给小叔子两口子回点什么,但又犯了难。
平常的东西吧人家可能看不上,可要是好点的,那就要花去大半个月的工资了,她又有点不舍得买。
这天下午,其他人上班的上班,出门的出门,只有苏教授和黄美玲在家,苏教授下午没课,黄美玲是跟单位请了假的。
因为两岁多的儿子许灿阳病了。
好在现在已经退烧了,她坐在床边,一边看着儿子睡觉,一边儿摊开了一本书。
她也是工程师,但水平跟丈夫差远了,现在咋一调到北京,业务上的压力还挺大的。
苏教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个红包,说,“美玲,这钱早就想给你的,你也别多想,是我和你爸补给你们的。”
当初许运成和黄美玲结婚,虽然两位教授都在干校,但也是寄了一份钱的。
黄美玲不肯要,“不用了,我这刚发了工资。”
苏教授硬塞给她,“收下吧。”
有了婆婆给的五百块,黄美玲手里一下子宽绰了不少,她想来想去,决定送妯娌一条羊毛围巾好了。
这天儿马上就凉了,很快就能用到,而且上海产的羊毛围巾质量很好,花色也好,她自个儿也看上了。
为了表现得不那么明显,咬牙买了三条,给了婆婆一条,弟妹一条,自己也留了一条。
许兰华回娘家看到了,还故意吃醋,“嫂子,妈和珍珠都有,就我没有啊?”
王海洋也在旁边煽风点火,“嫂子,您这样就不对了,您这么做不公平啊,兰华虽然嫁给我了,但也还是许家的一份子啊!”
作者有话说:
第五十七章
黄美玲之前没有多想, 现在也觉得自己做的的确不够周全,且不说小姑子两口子对他们一家也挺好,上海产的羊毛围巾虽然有些贵, 可她手里现在又不是没钱,婆婆刚给了五百块呢。
她说,“兰华,要不一会儿吃完饭咱们出去逛逛, 挑你喜欢的, 嫂子给你补上。”
这倒让许兰华有些不好意思了, “嫂子,不用,我说着玩儿呢。”
到了正房, 许梅之和女婿聊天, 苏教授悄声说,“兰华,你也真是的, 回到娘家就跟你嫂子要东西,传出去让人笑话!”
许兰华一愣, “妈,我可不是成心的,我开玩笑的。”
苏教授笑了, “我当然知道了, 你现在日子过得舒心, 可能想不到, 你大哥大嫂跟你们不一样, 他们收入虽然还可以, 但还要养俩孩子呢。”
“我听你大哥说, 你嫂子娘家条件不太好,还需要她补贴娘家。”
许兰华的确没想到这些,之前在东北农场,父母给她寄过几次钱,大哥也寄过一次,那个时候,她是农场的工人,一个月只有十九,她大哥是工程师,一个月五十多。
但今非昔比。
现在她虽然还是学生,每个月只有一点补贴,但王海洋的工资是全部上交给她的,夜班费什么的加在一起也有一百了。
她那婆婆虽然有些嘴碎,但也会给她一点零花钱。
因此,她现在手头上挺宽绰。
还有就是,这夫妻生活在一起,既便还不是很长,但也会互相影响。
王海洋有时侯就爱这样说话,两个人甚至还会闲了斗嘴玩儿呢。
许兰华说,“妈,我知道了,我下次不开这样的玩笑了。”
如果大儿媳妇是个大大咧咧的人,苏教授也就不说了,可她瞧着,杨美玲虽然是工科出身,心思却十分细腻敏感。
运昌两口子总给侄子侄女买东西,她一点没有占到便宜的得意,反而是一副受之有愧的样子。
苏教授说,“其实也没关系,这样才能显出是一家人来。”
此时佟珍珠下班回来了,“姐,我就猜你今天会来。”
刚过去的一周,王海洋全是夜班,加上轮休,可以连着休息两天了。
许兰华说,“我是天天有空,就得看你姐夫的时间了。”
王海洋笑了笑,问,“珍珠,那个17床没什么事儿吧?”
现在的十七床是个下乡青年,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伤了腰,这就瘫痪了,他的病情很复杂,至今没找到确切的原因。
病人是个大小伙子,接受不了一下子变成这样,精神状态很不稳定。
前两天还自己把吊瓶给拔了,手背上渗出了好多血。
佟珍珠说,“还好,没有再闹。”
昨天,和小伙子一起下乡的同学来看他了,一个个远道而来,说了不少宽慰人的话,也鼓励他要好好治病。
可能久病的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与力量。
王海洋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许兰华说,“珍珠,你明天上什么班啊?”
“小夜班。”
“那咱们明天去后海滑冰吧?”
王海洋立刻反对,“这么冷的天儿,天气预报这几天降温,没准儿下雪呢,被风吹着了,万一感冒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