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过十五,定远县大大小小的商铺就有不少开张做生意的。商铺卖的东西跟奉元县没什么不同,甚至因为不靠近江河,种类还有一点偏少。
袁笙说他们当地的腌春笋和酱鸭是一绝,不过这两样现在一个没到季节,另一个还没开张。
虽然有点遗憾,但周娇娇这趟出来也有收获。
她发现定远县卖的络子花样特别多,和方氏研究了一下,两人又学会了两个新花样,一路聊着这事,这一趟逛的也挺有意思。
顾小姑对于没于自己没信守承诺很是愧疚,侄子大老远的过来,结果自己忙东忙西,一直也没能好好招待他们。
这么想着,顾小姑把县丞的贺礼送出去,之后便推了手头上所有的事情陪着他们一家四口。
不过即使是这样,身为当家主母,还是有不少事情需要顾小姑操心。
周娇娇这两天待在她身边,可算是见识到她有多忙了。上到官员之间应酬来往,下到府里灶房采买,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顾小姑点头同意。
感叹当官太太也不轻松,周娇娇对自己过的小日子更满意了。
作者有话说:
第106章
到这的第三天是正月十五, 这一天周娇娇和方氏到灶房跟顾小姑一起动手包了两样馅的汤圆,又做了一桌子好菜。
闲聊时,顾小姑提起顾云奶奶做辣椒酱是一绝,她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用白面馒头沾辣椒酱吃。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 她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辣椒酱, 知道周娇娇饭食手艺好,就问她能不能给自己做一点辣椒酱。
辣椒酱周娇娇会做, 便答应了顾小姑, 给她做了一小坛的辣椒酱封存上。
这坛辣椒酱让顾小姑想起了小时候的种种事情, 让下人关门退下, 她在饭桌上和几人聊起了过去的事情。
今天是过节,大家就都应景的喝了一点酒。
周娇娇她们女眷喝的是不醉人的米酒,顾云和袁楷喝的是他们家的烧酒。
难得家里这么热闹,一杯酒下肚,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
一群人谈天说地,话题从家长里短谈到了国家大事。
袁楷拍着顾云的肩膀, 张嘴说了最近朝堂上的一件事。
“前一阵朝中有人进言,说咱们大金朝江河众多, 四通八达与周边众多国家相连。要是能开放江河边境与众多国家进行通商, 那以后咱们大金朝一定会更加富庶强大。”
顾云端着酒杯的手顿了,眼里带上几分认真,看向袁楷问道:“圣上怎么说?”
“这几年咱们虽然没和周边国家再有战乱, 但关系也还没融洽到进行通商的地步。通商的好处谁都知道, 但这件事实行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朝中有不少人反对, 圣上也没答应。”
顾云收回视线轻点了下头, 袁楷抬眼看他, 知道他刚才想的什么,自己也说道:“乌江可是咱们大金朝一条重要的水上通道,要是与邻国通商真的实行了的话,那乌江必定能繁荣起来,到时候沿岸的城池郡县也会受益。”
周娇娇闻言抬眼看向顾小姑父,听他又道:“奉元县虽然地方不大,但它胜在位置好,处在乌江中游地带。北上能去京城、北境,南下能去毫州和冀州。它虽然不与外国毗邻,但毫州和冀州可是连接着高车、大宛还有吴越几个国家,一旦行商,肯定受益最大…”
袁楷嘴里不断蹦出周娇娇不知道的地名,他和顾云两个你来我往的讨论这件事,其他人渐渐的就都闭上嘴听他们说话。
“虽然奉元县在青州境内排不上名号,但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绝对是远超其他县城的。现在看不出来什么名号,但要是真通商,那情况可就不同了。”
袁楷每句话都在强调要是通商奉元县会得到多大好处,顾云明白小姑父想跟自己表达什么,笑着问他:“这里都是自家人,姑父有什么消息就直接告诉侄儿就是。”
顾小姑听了半天,早就没有耐心了,抢着替袁楷回答道:“你姑父有一至交好友,本来在西南做官做的好好的,今年突然被圣上调任到了乌江沿岸的一座县城当县令。
他是当年的探花郎,当个县令肯定是屈才的,圣上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既然选择让他调任,背后肯定还有什么隐情,你姑父觉得通商这事以后说不定还有尾音,想让你们注意一点。”
袁楷拐弯抹角的说了大半天其实就是想告诉顾云这事,顾小姑三言两语把这事说了个清楚,袁楷的笑容略带一丝尴尬。
咳嗽了一声,他补充道:“奉元县县令之前犯下的错不算小,纵使朝中有人为他求情,凭圣上的性子让他继续为官的可能性也不大。现在虽然只是让他继续为官两年,但这也有些反常。”
顾云一点就通,顺着袁楷的思路说下去,道:“他卸任了就需要有人顶上来,但要是圣上那时没想好人选,需要时间慢慢考虑的话,那让他继续为官两年就不奇怪了。”
袁楷就是这个意思,赞赏地看了顾云一眼,夸道:“你要是入朝为官,一定能走的很远,之前真是可惜了。”
袁楷说的是顾云放弃回军中的事情,顾云对他笑笑,心里没觉得可惜,对袁楷说自己就是胡乱猜的,并没想那么多。
袁楷摸了摸自己长长的胡子,悠悠道:“这些虽然只是我的猜测,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姑父把这个猜测告诉了你,你心里有个底,日后要真有这一天也不会觉得猝不及防。你们夫妻俩都是能耐的,通商这事对你们来说是个机遇,要是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尽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