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后背中箭,鲜血顿时流出湿透了衣衫,可这人面上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异色,坚持跟随着队伍向前冲。
忽然,前面有火光亮起,紧接着拦路的人冲出来,身上穿着铠甲,夜色中望去,竟然和京卫军的着装差不多。
那些人手持盾牌将道路拦腰截断,盾牌之后有强弓弩突然架上前来,对着钺王便射击过去。
身后有京卫军追赶,身前有拦路者截杀,钺王和他的护卫竟然呈腹背受敌之势。
钺王眼神一冷,手中长剑猛地一挥:“进山林!”
夜晚进山,危机重重,而在他们进山林不久,半路出来拦路的截杀者竟然放火烧山,很快,整座山林就呈现一片火光。
钺王也没想到,凃獒做事竟然这样决绝,他一边带着人向前狂奔,一边恨得咬牙:放火烧山,这笔账他记下了!各色消息不断的传入皇宫,听到钺王被迫入山林,而北疆刺客放火烧山之后,皇帝勃然大怒,直接下旨让人捉拿那些刺客,在找到几个活口之后,也没有让人审问,直接写了供词拉着他们签字画押,而后
就凭借这份供词,直接派兵将驿馆围了起来!凃獒等人被抓入刑部大牢,刚开始还有不少使臣喊冤,气势颇为强硬,以为大沥朝不会将他们怎么样,可是在几个人被用刑打的皮开肉绽之后,那些喊冤的人渐渐的老实了起来。
正文 第720章 惊乱,平安消息
接下来三日,整个京都一片风云变幻。
钺王带人攻破城门,趁着京卫军换防之际杀出京都,已经成反叛之势。
懿德长公主愤怒于皇后暗害钺王妃子嗣,带着人含怒离开,已经返回陵西行宫。
有证据表明,北疆的使臣暗自报复,趁乱放火烧山、谋害钺王想要为他们的公主报仇,如今被关入刑部天牢。
懿德长公主返回行宫路上被刺伤,疑心是皇帝所为,怒斥皇帝不孝,让先皇寒心,联络能够动用的老臣,联名上书斥责皇帝。
……
事情一桩桩的出来,让百姓和朝廷的官员们应对不暇,朝会从早上一直开到中午,事情翻来覆去的商讨、议论,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皇帝掀翻了两次御案,贬谪了八名官员,让朝堂上下噤若寒蝉。
渐渐地有流言传出,说钺王会逃离出京,全然是皇帝容不下他,认为他手中权力太盛,因此借题发挥,暗害掉钺王的子嗣,逼迫他造反,以此好名正言顺的将他诛杀。
没想到钺王骨头硬,身后又有看似淡然,但实则势力庞大的懿德长公主支撑,竟然直接破釜沉舟,彻底反叛出京,全然打破了皇帝的计划。
现在皇上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之前稳定的朝局被破,现在还要应对手握兵权的钺王和恼怒的懿德长公主,如果不能处理好,说不得连皇位都坐不稳了。
流言有关皇室,百姓们不敢明目张胆的议论,大多在心中暗自忖度,即便是说两句,也用词隐晦,尽量的压低声音,生怕别人听到。
不过,传言还是渐渐地到了皇帝耳边,皇帝下令严查,京卫军巡查整个京都,但凡是私下议论皇室被抓,立刻杖责三十,当场游街示众。
皇帝越是这样讳莫如深,就越是让人肯定之前流言应属真实,私下里传扬的更广。
钺王和沐云瑶的名声在百姓之中极盛,尤其是两人将霓云坊和不羡楼进献给朝廷,利用其中的盈利帮助百姓兴修水利、开垦农田之后,两人的声望更上层楼。
当初听说钺王妃有孕,虽然是在孝期,但百姓们的态度却极为宽容,甚至每次提到都开玩笑说钺王血气方刚,三个多月的孝期忍不住也能够理解,可之后的进展,全然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皇上斥责、皇后暗害、钺王妃流产、钺王反叛……
这么多事情加在一起,让众人心中不由得产生阵阵慌乱,仿佛之前充满希望的生活眨眼间就变成了泡影。人心散乱,恐慌渐渐地满眼开来。
皇帝宁君瑜亲自给北疆王写了国书,斥责北疆使臣暗害大沥朝的王爷,还扬言让北疆赔礼致歉,不然就杀死凃獒等人,维护大沥朝的威严。
可这样的作为,反倒是被人猜测是故意推脱,将所有的罪名嫁祸给北疆,意图稳定民心,平稳朝局。
北疆王收到了来信,仔细衡量之后,选择了相信凃獒,重新启用了郭家人布置的暗线,调用布置在大沥朝中的人手,想要借此机会,让大沥朝彻底混乱起来。
八月,秋高气爽。
换做以往,京都之中的百姓已经开始准备庆贺中秋节,现在却一片愁云惨淡。
皇宫中,皇帝坐在御案之后,眼神中满是焦躁之色。
徐笠泡了茶端上来,放在一侧之后,就小心翼翼的不敢作声。
“徐笠,有钺王的消息了吗?”
“回禀皇上,暂时还没有。”
皇帝眉心一皱,站起身来焦躁的来回走动。
就在这时,一道人影突兀出现让皇上骤然停住脚步:“卫一,你回来了,可是四弟那边传来了消息?”
“回禀皇上,钺王殿下已经平安逃出山林范围,现在已经启程开始前往粤西。”
皇帝重重地松了口气,眼神之中闪过一抹喜色:“四弟一切可好?”
“钺王殿下准备的周全,除受了些轻伤之外,其他并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