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谢钰考虑的确实另一件事。
“大人,”他问,“若此案破获,凶手果然是王河的家人或邻居,会怎么判?”
涂爻有些意外地看着他,忽然笑了,“确实长进了。”
以前的谢钰只管抓人、断案,恪尽职守,至于破案之后怎么判,从不过问。
简洁,高效,冷静,理智,无论什么案子都能公平公正地看待,不掺杂一点私心杂念和偏袒。
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冷酷。
当然,他没有错。
非但没错,简直完美极了。
但恰恰因为办事太过完美,反而不像个活人了。
而现在,谢钰竟开始主动询问处置方式,就证明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单纯的为朝廷办事,维护律法威严,扩大到关乎百姓。
看似只是一点变动,实则区别很大,足有从执行者到执政者的区别那么大。
证明这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长辈们眼中的孩子,确实已经准备好蜕变成大人了。
涂爻反问他,“律法中如何写的?”
谢钰对大禄律法早已烂熟于心,当即不假思索道:“父母杀子,徒八年,或流五百里,若有情由或年过六旬者,罪减一等;情节恶劣者,两罚并举。余者,杀人偿命,与生人无异,若有情由,可酌情减刑。”
若单纯按照律法来判定,只要杀了人,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可能无罪赦免。
除非……
“除非恰逢天下大赦,”涂爻伸出两根手指,“或死者确实罪大恶极,凶手为图自保或救他人,不得已为之,并有足够的保人。”
后一条的要求太过苛刻,非但要陛下亲自许可,一般凶手也很难找到足够的证人和保人。
说白了,杀王河的凶手和帮凶如果能自首,照现在的民意来看,至少能减刑。
但除非动手的是父母,不然肯定还要坐牢。
所以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大家都死咬着不放才是最好的结局:
混账败类死了,谁也不用受罚,皆大欢喜。
另一边,案子陷入僵局,马冰暂时也没有什么事,就回药园整理药材。
中间王衡过来喊她搓药丸,顺便问起案子,听了也是摇头,“统共就那么几根骨头,难为你们查到现在。”
药丸要先熬药膏子,待稍稍放凉却又没彻底凝固时搓成小圆球,然后以裁剪好的油纸或蜡丸包裹好备用。
马冰手脚麻利,很快搓了一堆,王衡就骂两个小徒弟,“看看人家,再看你们,没吃饭呐?”
两个已经晋升为学徒的药童不敢怒,也不敢言,只卯足了劲儿继续加油。
搓丸子这事儿,快点慢点也没什么要紧嘛!
师父就是忒要强了些,凡事都爱跟人攀比……
剩下不多的时候,王衡就不用马冰帮忙了,自己也不下场,直勾勾盯着两个徒弟弄,看得两人后脊梁骨一阵阵发毛。
药膏油腻腻的,马冰和王衡就坐着马扎子蹲在井边,一桶桶打水,一遍遍搓香胰子。
“不怕说句混账话,”马冰叹了口气,“我倒希望这案子一辈子破不了。”
论理儿,医者合该将天下生命一视同仁,但是个人就有偏好。
她能理解谢钰的立场和想法,但私心而论……
罢了,反正她就是个偏激的人。
王衡失笑,“倒也不算混账话,不过嫉恶如仇了些罢了。”
“好大的薄荷味儿,”正说着,赵夫人就从外面进来,一看满院子都是托着药丸的大圆簸箕,禁不住笑了,“倒是我来得不巧了,没得耽搁你们做正事。”
“已经做完了。”王衡剜了两个徒弟一眼,浑身上下都写着“不争气”三个大字。
两个徒弟欲哭无泪。
马冰飞快地洗完了手,先跑到屋里拿了个垫子,这才请赵夫人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边,又去泡了一壶金银花茶。
“别忙,这几日你也够累的,”赵夫人拉着她的手道,“瞧瞧,下巴都瘦出尖儿来了。”
王衡笑呵呵道:“这孩子就是忒勤快了些。”
闲不住,不管谁有个什么事儿都爱冲过去搭把手,活像个陀螺似的。
见这架势,王衡就知道她们要说什么知心话,略寒暄两句,就带着两个徒弟去院子那头,又拿些病例来考试。
赵夫人跟马冰说了一回胖瘦的话,忽问道:“怎么这几日不见袁家的小丫头过来玩了?”
马冰身体一僵,不知该如何开口。
赵夫人瞧她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你们小姑娘家家的,偶然拌嘴也是常有的事,倒不必很往心里去,过几日,也就好了。”
马冰苦笑,心道这事儿恐怕不是过几日就好的。
见她不说话,面上神色却变来变去的,赵夫人就说:“若你们姐儿俩抹不开面儿,不如我做东,请几家夫人来玩,也叫她们带着自家女孩儿,见了面,再说说笑笑也就好了。”
她自然晓得马冰人缘极佳,或者说,马冰极会为人,只要她想与谁交好,就没一个不成的。
譬如说衙门里上上下下多少衙役、花匠、厨子、买办,没有不说她好的。
再譬如,听说还有那什么百花楼的姑娘,白天夜里盼着她去……
最初赵夫人听说时,简直哭笑不得。
倒不是故意作践那些窑姐儿,终究是苦命人的多,但那是什么正经地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