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劝解李氏,“你别胡说,这都定亲了还能改?就是司徒公子肯,他母亲会肯?这些人家轻易不会退婚的。”
李氏狠狠捏着衣角。
又说了会儿,李氏就走了。
“娘是要劝劝二嫂,不要一根筋了。被人笑话。”顾芩道,“刚才是我不对,可玉珠也是我心肝儿宝贝一样的,二嫂这样说她,我可受不了。”
“晓梅的脾气你晓得的,别放在心里。”徐氏拍拍她的手,“玉珠上回也同高妈妈学了,可有长进?有人来提亲吗?”
“有是有,可都不咋的。”
徐氏笑道,“不急。玉珠也还不大呢。”
顾芩叹口气,“那些好人家,咱们要准备的嫁妆也得多。不然嫁过去还不是受人白眼?也不怪二嫂心高气傲,她在这里,好歹有娘扶持,那嫁妆总是不少的,找个好女婿不难。可咱玉珠就难说了,娘知道我那婆婆,哪里肯拿出钱来。”
徐氏听了皱了皱眉。
“我知道娘手头也紧,大郎也要娶妻了罢?”顾芩体贴的问,“娘准备彩礼可要辛苦了。”
“他们看中方家那姑娘了,你爹也满意。早晚得娶。”
顾芩一掩嘴巴,“隔壁那方家?”
“是啊,两人青梅竹马的。我早看出来了。”徐氏呸的一声,“那姑娘我是瞧着不好,一点儿不害臊,以前老往这儿来,包子没少吃咱们的。倒也没见她对我有啥笑脸,就是跟老大媳妇。几个孩子好得不得了!”
顾芩撇了撇嘴,“学她娘呢,她娘在外头就勾三搭四的。”
“有这事?”徐氏忙问。
“我可是亲眼瞧见的,听说老有男人找她呢,有回我在街上就看到她跟一个男的去了客栈,光天化日的,一点不要脸!”
“哟,那真是没了妇德了,咱们可不能跟这种人家结亲!”徐氏忙道,“你是真瞧见了罢?”
“哪有假的,不信你问问田家二媳妇,那天她跟我一起瞧见的。”
徐氏点点头,“幸好你告诉我,我也老不满意那方家,她一个寡妇,下面三个孩子,家里没个能挣钱的,真要娶了那方茹,以后他们家出点儿事还不得我们家来担着?就算那大儿子考上了秀才,可谁晓得以后会怎么样,寡妇门前是非多,可不是白说的,我得跟老头子讲一讲。”
“是啊,咱镇上又不是没有好姑娘了,我也不知道干啥非得要那方茹呢。”顾芩忙应和。
“你有合适的姑娘介绍?”徐氏问。
“可不是,好几个呢。”顾芩笑道,“早就有人托我来问问了,大郎长得一表人才又会做包子,很多人家都喜欢的。”更重要的是,现在他们顾家的包子铺生意蒸蒸日上,每个月可有不少进账呢,自然早有人看中了这一点。
徐氏哼了声,“也就那样了,脾气还臭。”
“以后有媳妇儿管管就好了,还不得听娘的。”顾芩拍拍她手臂。
徐氏听了眼睛一亮。
这男人是还得女人来扶持,老大自从娶了老大媳妇,这心可就不全在家里了,要是顾明瑞娶了好的,指不定有转机。
“你倒说来听听呢。”徐氏凑过头去。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
顾芩走的时候又是提了满满一篮子东西回去。
最近李氏的胃口十分不好,顾春竹的日子也十分的不好过,经常能看到李氏痛打顾春竹的场面,各种工具都有,从手掌到竹竿,从戒尺到棍子,各种各样都有。
顾春竹从一开始嚎啕大哭到最后几乎就不哭了,只是用仇恨的目光瞪着李氏,叫人看了心里发寒。
后来还是顾老爷子看不下去,说了李氏,才消停些。
腌菜的事好像一下子就从徐氏的心里消失了。
一直过了十几天,徐氏都没有提,自然,顾老爷子也不会提。
真真是奇怪的紧。
可顾春芽分明觉得,有一种危机渐渐在蔓延,只是不知道是什么。
王师傅做好了新床跟书桌送过来,摆放在顾明益的小房间里。
此刻,终于有些卧房的感觉了。
四个人把纸墨笔砚一一摆放在书桌上,阳光从窗子里洒进来,空间里程亮。
“快来试试。”顾春芽把毛笔放在顾明益的手里,挽起袖子给他磨墨,一边笑道,“明益在这房里,终于有些小书生的感觉了!”
顾明益慢慢得写了六个名字。
都是他们家里人的名字,顾应全夫妇,连同四个孩子。
顾明瑞拍手道,“不错不错,有点样儿了,就是这字怎么少了一划?”他指着“瑞”字,皱起了眉,“你这是在欺负你大哥不识字,是不是?”
顾春芽扑哧一声笑了。
顾明益顿时红了脸,“我,我写错了,马上改。”
“慢慢来。”顾明瑞笑着拍拍他的肩,“你还小,跟着小景好好学,知道不?也不用着急,你看咱四叔都学到这个年纪了。”
“是,大哥。”顾明益重重点了点头。
几人说了会儿,顾春芽就跟顾明瑞去库房看腌菜了。
现在不止有春菜,还有好些别的品种,正是要验证成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