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五十两银子……
顾春芽抽了下嘴角,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做这一行的钱都好赚的很么,他们辛辛苦苦几个月功夫,还不抵人家几夜的。
不过么,这女的是真的长得好看,细细的眉,水汪汪的眼睛,哪怕不在笑,脸上也带着勾人的魅惑,确实很吸引人。
“五十两?”那中年男人眼睛一瞪,“我出六十两,红英,你陪我街上走一走,再去游船渡良宵,如何?”
红英眼睛一眨,“哎哟,可是这位爷先出的,怕不好呢。”
语气里却有几分犹豫,显得为难起来。
戴帽子的急了,一伸手,大叫道,“我出七十两!”
旁上行人议论纷纷。
“这红英姑娘一向有手段,瞧瞧,又有男人为她抬价了,这都不知第几回了。”有人调侃。
“不要脸的骚货,也只有那些傻子要她,说什么红牌,呸,红牌能上街上乱跑,分明在绮云楼都没人要她了!”有人鄙夷,“这两人也就是雏儿,才会被她耍的团团转。”
兄妹俩听了一会儿,也没意思,便走了。
可顾明瑞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皱起眉道,“春芽,你觉着这声音听得耳熟不?我咋觉得很耳熟呢。”
“哪个的声音?”顾春芽没发觉。
“戴帽子的那个,跟人抢姑娘的。”顾明瑞道,“我就觉得好像在哪里听过!”
“难道是哪个来买蛋糕的,还是买烧饼的?”顾春芽回忆了一下那人的声音,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不是,不是,这声音很平常,要是来买东西的,我记得住的话,肯定特别的很,要么只记脸,可这声音……”他想着,猛的一转身,“二叔!”
开什么玩笑,顾应奇能有五十两银子包青楼女子?顾春芽刚想发笑,可也停住了。
他们二房可不是得了王家的聘礼么,听说有好几百两银子呢,五十两自然拿得出来。
可是,五十两啊,居然拿去做这种事?他们顾家何时有过这样的大手笔?
顾应奇也太精虫上脑了罢!
她有些不太相信,又凑过去看。
结果那边两个人越抬价越冒火,居然还打起来了,打得还不分胜负,滚成一团,一会儿这个戴帽子的爬那人身上打一拳,一会儿那人给戴帽子的踢一脚。
路人都爱看热闹,没有一个人上去阻拦。
为印证他们的想法,兄妹两个也没有走。
打了一会儿,戴帽子的终于被那人揪住了帽子,一把给摘了。
顾春芽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尼玛,还真是顾应奇!
第122章 顾夏荷出嫁(一)
顾明瑞兄妹回到家,迫不及待得就跟顾应全几个说了刚才看到的事情。
他们都有些不相信。
顾应全是不信自己兄弟那么荒唐,杨氏是觉得顾应奇应该没有那么多钱,因为要是聘礼的话,该是徐氏收着的,怎么可能会给他乱花呢?
“你们真没看错人?”两个人都这么问。
“二叔还能不认识了,我跟春芽瞧得清清楚楚的,真丢咱们家的脸!”顾明瑞呸的一声,“后来出了八十两银子把那女的给带走了,好大方!”
“哎哟,二弟怎么会做出这种事!”顾应全叹气道,“往常见他好好的么,可不得了了,都说销金窟,销金窟,沾到了是会败家的啊!不行,我得去跟爹说一说,不能让二弟这么下去了。”
杨氏也没拦他。
顾应全第二日就去找到顾老爷子告诉了。
回来后却垂头丧气。
“原来那聘礼全都是娘收着的,也在爹手里呢,二弟说是明瑞他们看错人,他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还说昨个儿晚上在李家吃酒的,不信去问。”顾应全真有些委屈,虽然顾老爷子没说他,可也瞧得出来真是当他们误会顾应奇了。
杨氏安慰道,“你该做的做了就行了,他们不信也算了。”
几个人听了都互相看看,露出疑惑的表情。
顾春芽也觉得这事奇怪,既然钱都在二老手里,那么,顾应奇哪儿来那么多银子的?反正她跟顾明瑞肯定没有看错人。
自家人,还能不认识了?
真是奇了怪了!
过不了几天就要到顾夏荷出嫁的日子。
不过这里的风俗,女方嫁人之前的那一个晚上,家里是要请前来送贺礼的客人吃饭的。这次怎么请,徐氏没被顾老爷子赶回娘家之前便已经商量好了,并不在家里摆宴。一来地方小,未免拥挤,二来好歹嫁的是有钱人家,还是得风光些,便在镇上的鸿福酒楼定了十二桌。
到了下午,他们也不卖烧饼了,帮着去照应。
送东西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
在镇上住了几十年的顾家,认识并且来往的人实在不少。
院子里闹哄哄的。
李氏虽然对这门亲事不甚满意。但事已至此,往好处想,正如相公说的。总算是有钱人家,将来日子是好过的,便也满脸笑容,打扮的光鲜亮丽来迎接客人。
顾春芽去看了看顾夏荷,她显得很是平静。倒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许是听说那人不错,大概心里也安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