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的,她好像没有尽过什么责任,这孩子就长大了。
宋大夫人有些愧疚。
宋致远看到儿子长得出色,也很是欣慰,道:“看来在不悔大师那边也挺适应,为父放心了。”
旦哥儿道:“儿子随着那老秃头学医,整日不是在寺里就是漫山的跑要么就是义诊,也没啥不适应的。”
宋大夫人一嗔:“你这孩子,怎么如此称呼大师?”
旦哥儿撇撇嘴。
宋大夫人又说:“娘已经给你准备了院子,一应配备什么的都已经安排妥当了的,你带着岐黄他们住过去就行。”
“不用了,我还住在祖母的春晖堂,住从前的西厢房就行。”
宋大夫人微微一怔:“哥儿,你也七岁了,再住祖母那边也不合适……”
“我就住春晖堂,不必另外准备院子。”旦哥儿看着宋致远道:“祖母这身体不好,也撑不了多久了,她老人家要是仙逝,我会回到老秃头那边继续学医,所以不必准备院落,我住春晖堂。”
什么七岁八岁的,他才不看这些东西,住在自己祖母的地儿,谁说些什么难听的话,看他不收拾对方?
宋致远和宋大夫人均是脸色一白。
“旦哥儿你!”
他才多大,怎会把亲祖母的生死说得如此坦言?
旦哥儿说完这些,也不理会二人是什么想法,再行了一礼便离开。
“相爷,你看看他……”宋大夫人有些发懵。
这儿子有种脱缰野马的感觉,越发叫人难以掌握了。
宋致远沉着眉说道:“随他吧,关键是娘那边,只要她老人家高兴就好。”
宋大夫人的嘴巴张了张,小心地觑他一眼,道:“相爷,旦哥儿说的,难道?”
宋致远有些疲惫,道:“娘的身体如何,你我肉眼可见,就是程医正和林大夫都说是等日子的。”
宋大夫人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只觉得有些发堵。
“我去陪娘说说话。”宋致远起身走了出去。
宋大夫人也没起身相送,只是呆坐着。
“夫人。”房妈妈走了过来。
宋大夫人道:“妈妈,我这心里堵得慌。”
都说十年媳妇熬成婆,有些婆媳不和的媳妇得知婆婆快不行了,心里指不定是高兴的。
可是她呢?
宋大夫人觉得心里闷得很。
第1726章 去渡她
旦哥儿非但住在春晖堂从前的西厢房,他还要跟宋慈睡一窝。
宋慈看着他抱着小枕头站在床前,道:“你是小男子汉了,哪还能和祖母一起睡?快回去你自己的屋子,睡得也舒坦些。”
“我才七岁,还没长大。”
宋慈哭笑不得,道:“祖母这一身的老人味儿,会熏着你睡不好,你听话。”
“没事儿,我这鼻子时灵时不灵,如今就不灵了,啥味儿都闻不到,哪怕祖母放屁。”旦哥儿立即说道。
宋慈绿了脸。
什么瓜娃子,说话这么带味儿。
一老一小大眼对小眼的,半晌,宋慈才放弃了,往外边挪了一下位置。
旦哥儿这才咧了嘴笑,把枕头放了进去,自己也是小心的绕过宋慈,躺到里面,把被子拉到脖子跟前,扭着头看着宋慈。
宋慈向宫嬷嬷点了一下头,无奈地躺了下来。
宫嬷嬷把纱罩盖在灯上,屋里的光便昏暗了些。
不得不说,小孩子的火气就是旺,旦哥儿这一钻进被窝里,宋慈就觉得暖洋洋的。
她的手被抓住了,热热的。
宋慈扭过头,道:“快些睡吧,你这一路赶路回来,也累了,祖母听说你还是骑马回来的?”
“嗯。”旦哥儿侧过身子贴近她,搂着她单薄的身子,蹭了蹭,道:“我想祖母了,就一路骑了快马回。”
“看来不悔教你挺多东西啊,都学会骑快马了,挺利索的嘛。”
“还行吧,还传我什么功了,说当大夫的,一定要有康健的体魄,才能救万民苍生。”旦哥儿道:“说得是挺冠冕堂皇的,可孙儿就觉得他是想让我代替他去给人看诊,平日里,对孙儿也十分严苛,一个方子,有药材错上一克也不让我吃饭。”
“你若能代替他,就代表着你医术已是极出众了。”宋慈笑道:“你师傅说得也对,当大夫的,精神力和专注力都需要极强,没有强壮的体魄,往往给人施个针,就累得不轻了,那还能怎么救人?至于严苛就更别怨了,旦哥儿,大夫可救人也可杀人,他若不严苛,你错了,岂不是救人变害人?这医术啊,是连头发丝那么细小的错都不能出,否则,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可记住了?”
“嗯,孙儿记住了。”旦哥儿抱着她,眼眶微湿。
宋慈说着说着,就睡了过去。
旦哥儿抬起半个身子,看她呼吸轻不可闻,不由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她鼻下,感觉到温热,才放心地重新躺下,紧紧的握着她的另一只手。
而远在玉京峰的广寒寺,不悔看着身侧的俊朗和尚,道:“云游数年,你总算又是经过我这個寺了,这次是往京师去了?”
敬慧背着手,看着星空某颗星,略显暗淡,道:“看破何必说破?”
不悔哧的一声,嘀咕道:“我看你云游这些年,参禅讲经之余还学着和尚的臭毛病,似是而非的高深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