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松节便尔雅一笑,撇开徐太安,和萧素馨行到柳树下。
“萧姑娘请说。”
“陆大人与婉儿姐姐伉俪情深,为何会在她父亲入狱时,选择与她和离?”萧素馨单刀直入。
在她眼里,陆松节是个极温和良善的郎君,她无法理解他的选择,想为白婉,也想为自己讨个答案。如果他人面兽心,她定要替白婉咒骂他。
陆松节脸上不禁露出痛苦之色,伤感道:“萧姑娘也如此看我?呵,我知道,我的做法令人不耻,可上天明鉴,我对婉儿情深义重,若非有莫大的难处,绝不会选择此刻弃她而去。”
他说的都是在脑海中设想过的对词,半真半假,但演得情真意切,“萧姑娘有所不知,如今我大靖朝内忧外患,积弊甚深,若不采取革新举措,恐民不聊生,国祚难绵。我与太安为此日夜忧思,劳心伤神,决定推行革新之政。革新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就会累及家小,我怕以后我死了,还连累婉儿。她年纪尚小,可以二嫁三嫁,得个好前程。倘若她因此恨我,我也毫无怨言,只希望她平安,喜乐。”
这番话太深情,便是徐太安听了,也得伤心落泪,何况萧素馨。
她看着陆松节,只觉得面前的郎君光风霁月,赤子丹心,实在美好。倘或她能做天,绝不让他忍受苦厄,也不会让他忍受与发妻分离的痛楚。
她忍不住道:“大人心怀天下,可怜婉儿姐姐不知你,你为何不告诉她,或许她可以理解,也愿意陪伴大人。”
“不必了。”陆松节哑然失笑,认真视她道,“令兄为武将,常年四方杀伐,作为他的家人,你岂不日夜忧思?我做的事,比起令兄如何?皇权是把悬在我头顶的铡刀,随时都会落下,明知自己的命数,何必让她留恋?你且别告诉她,我遥遥望她,知她无虞,心愿足矣。”
他眸光破碎,却淡笑着,直把人看得想呵护他,疼惜他。萧素馨再也问不下去,只为自己所知的真相感到难受。
陆松节暗探她的神色,确定她感动了,即停止抒情。
这番话不完全虚假,只是他参与革新的原因没有那么高尚,也不想和白婉做苦命鸳鸯,倘若寻得抽身时机,他必得辞官归乡。
陆松节见徐太安百无聊赖待在不远处,眼神总瞟过来,不禁道:“萧姑娘,太安亦是心怀天下,又救过你,你如何不对他好些?”
“他?”萧素馨望了眼。
她自入教坊司,便饱受部里官爷欺凌,是以她第一次见徐太安,以为他和他们没什么两样。可遇见陆松节后,她才知世上当真有忧国忧民的臣子,也有怜惜女子的郎君。陆松节认徐太安为友,徐必定不是坏人。
萧素馨便道:“是我先前不识礼数,让陆大人见笑了。难为他脾气好,不恼我。”
萧素馨又想托陆松节给萧于鹄修书,陆松节却拒道:“他即日回京,见面聊岂不更好?”
见她惊诧,陆松节并未过多解释。军中人事调动情由复杂,一时半会说不完。但可以想见,萧素馨即刻雀跃起来,脸颊绯红。
两人话毕,徐太安迫不及待地跑来,杵在萧素馨与陆松节中间,试探道:“你们两个,背着我说什么?”
萧素馨觑他,莞尔:“徐少卿不妨猜猜。”
她几乎未在他面前笑过,一笑,灿烂如春雪初霁,徐太安不禁愣怔,忍不住多瞧两眼。
他那样,像极了呆鹅。萧素馨掩唇再笑,只觉甚是有趣。
也罢,以后可以对他好些。
*
徐太安被她笑得心旌摇动,不敢再看,撺掇陆松节和他送她一程,陆松节不得不应承。
送到街边,陆松节停下脚步,不禁想,他现在和清流走得近,不好明着接触白婉,想送她东西,需得经旁人的手。萧素馨信任他,他想让白婉做的,或许可以通过她来完成。
他正琢磨,旁边有个推着木车经过的簪花货郎忽然停下,探寻般打量了会,忙不迭惊喜道:“是陆尚书陆大人吗?”
陆松节漠然看了半日,仍是不知他是谁,萧素馨和徐太安亦疑惑。那货郎便十分激动道,他与妻子是陆松节前年设粥棚施粥赈济过的难民,亏他的帮扶,才捡回两条命。
灾民偌多,还闹过事,陆松节哪记得此号人物。且当时他是被徐太安逼迫去的,去都去了,总得做个样子,尽心竭力忙前忙后,等处理完,累得镇日不愿言语。
彼时他甚懊悔,更让他懊悔的是,那场雪灾叫他失去了和白婉唯一的孩子。
他初和她成亲,厌恶白同赫以权逼人,并不待见她。后来渐觉她温婉乖顺,心地良善,他色令智昏,圆房的次数就多了。为免怀上子嗣,他每次行房都丢在外面。
后来才知,丢在外面也不保险,白婉稀里糊涂有了。他思索将近一夜,决定留下孩子,瞒着她偷偷买了块纯金的长命锁,打算孩子出世,就给他系上。
不过后来灾民异动,他不知她在哪里,回过神时,她已被坍塌的棚子砸到,陷入了昏迷。他快快抱着她跑回府,叫了郎中。他很慌乱,她的血流得到处都是,流满他的襕衫。
孩子没了,她伤心,他亦失魂落魄,站在门前,飘飘荡荡不知所谓。他见她那般可怜,只觉得心尖密密匝匝的,似有针扎。
他听郎中说,小产的妇人最怕睹物思人,似找到什么可做的事,便把那些给小孩的物什烧个干净,叫她尽快忘记这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