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璎摇头:“没有,我们吵架了。”
“什么,他会和你吵架?”
乐璎笑容苦涩:“他始终不能认可七国一统之事,也许在他心中终究还是隐盟更加重要,我不过可有可无罢了。”
季风遥捏了捏拳头,咬牙切齿道:“这混蛋,活该他被老婆休了。你等着,等秦国的事一了,我就去卫国把他抓回来让他给你认错。”
乐璎道:“不用了,我可以理解他。因为我也有我要走的路,就算没有他,我也可以自己走下去——”
即使这条路再难,即使与他为敌,她也坚定不移。
作者有话说:
乐璎:做人不能太偏心,卫狗已经回国继承王位了,我的呢?
作者:在安排了,在安排了!
第六十六章
在秦国与燕国在韩城相持之际, 另一个消息传遍七国。曾在燕国为质的卫国公子卫遐忽然回到卫国,不久之后,卫王宣布退位,卫遐成为卫国国君。在短短一年之内, 七国之中便有三国政权更迭, 着实令世人侧目。
卫遐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联合赵国对秦国用兵, 围困燕国东南兵力空虚的定州城。
乐璎得知消息, 适时抓紧时机,指挥秦军东渡洛河, 反攻韩城。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 秦军经过修整和训练之后,战力已经提升不少。此时人人渴望收复故土,一雪前耻。听闻反攻的命令之后,更是士气高涨。反观燕国这边,本有一部分的士兵是从定州抽调而来, 听闻定州被卫国、赵国围困的消息, 更是心忧家乡,无心向战。而且, 燕军在困守韩城的两个月内频发遭遇秦军的骚扰,一开始只以为这次袭击仍是像以前的小规模侵扰, 等反应过来秦军是全面反攻之时,为时已晚。
燕军困守韩城三日之后,燕军主帅赵岳收到从燕都传来的圣旨, 随后宣布从秦国退兵。乐璎率军一路尾随追击,收复失地, 将燕军“礼送”出秦国境内。因为她指挥得宜, 避免了大规模混战, 此战双方伤亡损失都不算大。
战争结束不久之后,秦国各地的茶馆酒楼纷纷开始流传燕国公主在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率领秦军保家卫国的故事。乐璎因为怜恤受伤的新兵,选择暂时放弃韩城,并请善民堂的医者为伤兵医治的事迹,在秦国广为流传。
秦人无不赞颂燕国公主仁义心善、智勇双全。一时之间,乐璎在秦国人中拥有极高声望,甚至隐隐超过秦国的国君赢朱。
乐璎听闻消息,颇感诧异。她本是燕国人,也是曾经的燕军主帅,秦燕之争她其实也需负一部分的责任,而且她从前的名声并算不上好。按理来说,秦人就算感激她,也应该是毁誉参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边倒的溢美之词。此事颇像是有心人有意煽动,不过此事对她有利无害,她也无意去查根究底。
对她而言,当下应该思考的是该如何回到燕国,从乐衍和姬旬手中夺回权利。
可还没等她思考出对策,便发生了另一件震动七国之事。
在这一年的夏天,北方的犬戎人突破了燕国北方的长城,铁骑长驱直入,燕国北方几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尽数沦陷。
燕王亲政不久,何曾见过这等架势。在姜太后的劝说之下,带着文武大臣南驾到燕国南方的霸州,只留下丞相姬旬留在燕都统筹北方战事。姬旬虽然辅政多年,但并不谙战事。从前燕国的六大军镇皆是由长公主统率,本就与他有些龃龉,又怎能服从他的指挥。几位大将军临阵之前,更是争权夺利,谁也不服谁,半个月以来,屡战屡败,不仅未能收复失地,战线被推至燕都一带。
乐璎得知消息,气得几近吐血。她想不到乐衍在燕国山河破碎之时,竟然毫不犹豫地抛弃国都与百姓南逃,更想不到她从前花了偌大心血建立的雄视六国的骁勇之师,面对北方的强敌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一溃千里。
她思忖再三,往宣政殿求见赢朱。以如今的状况,唯有寄望于赢朱能同意出兵救援燕国。经过韩城之战的洗礼,如今的秦军也算得上一支精锐之师。如果能从秦国借兵,或许便有机会稳住燕国局面。如今燕都混乱,如果她能成功将犬戎人逐出燕国,说不定能趁此机会重新掌控燕国局面。
此事于她而言是危机,也是契机。
她与赢朱有约在先,赢朱应该不至于拒绝她的要求。
***
宣政殿内,秦王赢朱正在看一封刚刚经由特殊渠道传递的书信。听闻燕国公主求见,他将信纸收了起来,轻笑了一声:“公主何事?”
乐璎开门见山道:“陛下可还记得与我的约定?”
赢朱用手指拨弄着桌上的玉玺:“当然记得。”
乐璎道:“陛下应该也听说了,犬戎南下,燕国将近一半国土沦丧。境外的野蛮人烧杀掳掠,残忍嗜血,一旦燕国覆灭,犬戎人未必不会将目光放在与燕国相邻的秦国之上,我希望陛下能借我五万兵马,助我回国靖难。”
赢朱抬起头,视线落在她身上,不轻不慢地道:“抱歉,我拒绝。”
乐璎脸色微沉:“秦王不同意借兵?你要违背你我之间的约定?”
赢朱冷哼了一声道:“就在一个月之前,燕人曾犯我秦国国土。仅在韩城,我秦国男儿死伤逾万,现在公主却要求我放下近在咫尺的深仇大恨,去帮助我的敌人。难道公主没有听说过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