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成功将犬戎人驱逐出长城以北,我就是燕国女君,各位的官职一律不变。”
“若是我运气不好,战死沙场,你们都得给我陪葬,就当殉国而死了。九泉之下,见到列祖列宗,也更体面一些。”
“现在你们就回去交代各家的车夫,全部掉头向北。如若有人敢不奉令而行,你们素来知道我乐璎的手段——”
这一番话便是赤/裸裸的威胁了,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一个一个垂头丧气地走出了营帐。长公主从前便以心狠手辣著称,在七国中素有“暴君”之名,和亲一趟回来之后脾性没有收敛,手腕也更加高超。
回去的路上,有人窸窸窣窣地小声耳语:“难道我们真的要回燕都,要尊奉长公主为女君吗?”
“不回去又能怎样,难道你还想死在半路上。长公主,她真的能杀人……”
也有人道:“其实我觉得那个年轻武将说得也有道理。女子当国,总比真的亡国要好。”
也有人质疑道:“先前几路大军在涿郡都已经战败,就凭她手上的五万秦军,真的能光复燕都吗?”
有人答道:“总归是有了希望不是吗?”
众人一起闭了嘴。不管他们对长公主有何成见,他们都得承认。长公主回到燕国,燕国又重新有了希望。而希望,本就是最值得向往的东西。
作者有话说:
明天补榜单字数,会正常更新。
第七十二章
众人离开之后, 姬旬被乐璎单独留了下来。燕国覆灭得太过轻易,几路大军溃败得太快,从犬戎人入侵到全线溃败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她从萧如渊口中略知梗概,但萧如渊毕竟远在云州, 所言也不过道听途说。个中详情, 唯有姬旬能给她答案。
从姬旬口中, 她才窥知此事全貌。
燕国六大军镇中, 负责北方戍边的是定州军。可惜今年定州军被抽调参与秦燕之战,未曾防患于未然。等他们反应过来, 犬戎人已经突破了长城上的关隘, 长驱直入。朝廷一方面急调从秦国归来的定州军与朔州军往北方应敌,另一方面召集云州、柳城、沧州三路大军,往北拱卫京师。
可惜定州军与朔州军两军都是劳师远征而归,本就人马疲乏,仓促应战, 一战即溃。
乐衍被惊破了胆, 再加上姜太后的撺掇,第二天便以陪太后回乡省亲的名义南驾霸州, 并命他最信任的赵岳率云州军随行护驾。此时柳城军因为路途遥远并未赶到,燕都城只剩下沧州军的五万人马, 和总数约两万的燕都城卫军。
这样的力量当然不足以守城,再加上君王临阵先逃,军心动荡, 燕都保卫战只坚持了一日一夜便宣告结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明百姓纷纷弃城南逃。
姬旬收拢剩下的残余兵力, 向南到涿郡与刚刚赶到的柳城军会和。这时, 原燕都护城军都尉孙祯也率军赶到。原来, 孙祯当初在燕都去职之后一直赋闲在家,这次听闻犬戎入侵的消息,组织了一万乡勇保家卫国。
姬旬喜出望外,可很快他便发现不对。自孙祯到达之后,柳城军大将军裴朗就不再听他的命令行事,反而时常撇开他与孙祯凑在一起。又过了不久,犬戎大军分兵攻占涿郡,燕军再次战败。不过这次的情况倒有些诡异。涿郡失守后,并没有多少被打散的残军败将,也没有孙祯与裴朗的消息,就像整整数万的大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一样。
乐璎又仔细盘问了姬旬一些细节,命人将姬旬礼送出门。
姬旬离开之后,夏危回到营帐。见长公主正在书案上写着一封信,她执笔飞快,脸上浮着一层浅浅笑意,显然长公?????主现在心情大好。
看着她的笑容,他的心情也在一瞬间被点亮,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猜测:“莫非涿郡的几万大军并非溃败?”
乐璎笑道:“不错。当初孙祯被撤职之后,我将他安排到了我的封地无终邑,本意是为了让他替我训练一支私军。后来情况有了变化,我不得不往秦国和亲,便留信让他替我管辖封地,等我回来。孙祯为人精细果敢,最是得我信重,我想那五万的柳城军在涿郡之战中应该没有多少损失,眼下很可能在无终邑。”
虽然五万的柳林军与总共一万的私军并算不上太多,但是对如今的燕国而言,也算一支有生力量了。
她将手中的信纸折起,道:“无终邑虽然位置靠北,所幸还并未被犬戎人占领,你去命人将这封信送到无终邑,交到孙将军手中。我们也转道往无终邑,先与孙祯会合再说。”
夏危拱手道:“是。”
三日后,长公主率领大军和一众大臣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无终邑。无终邑位于燕国中部,约莫一个郡城大小,是她十五岁及笄是先王所封。
本来以燕国传统,公主的封地不过一县大小,且只是采邑,并无实际管辖权。不过乐璎自幼受宠,封邑足有一郡,且是有实际管辖权的实封。她初受封之时,曾颇感新奇,少女时代也曾在此度过一段悠闲岁月,只是成为监国公主之后便再未回来。如今回归,见青山依旧,草木如新,似乎并未遭遇战火,自秦入燕,一路压抑的心绪也慢慢安定下来。
早前收到书信的孙祯亲自到城门口迎接,与他一起的还有柳林军大将军裴朗。从孙祯口中得知,如今的无终邑除了五万的柳林军基本保存完好,如今在无终邑还有从燕都退下来的残卒约二万人,再加上长公主的一万私军,共约八万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