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年睁开眼睛,“雪天路难行,我们只怕要在你们家再叨扰两天。”说着示意大汉掏出一锭银子放到颜汐手上的托盘里,“这些权做饭费,过后还有重谢。”
那锭银子成色十足,看着约莫五两左右。
银子一放到托盘上,颜汐的手就抖了抖,不是她托不住几两银子,而是这事太吓人了。这少年的意思,是打算赖在刘家,等那些搜查的人走了以后再走了。
这万一被人发现,他们不就被连累进去了吗?能无惧洪县令,在青龙镇杀人搜人,说明人家来头也很硬啊。
“要不,我去一趟县城报信吧?”颜汐暗示性地问道。
第93章 为何不回家
颜汐暗示地问需不需要自己到县城报信。
“暂时多有不便。”那少年终于给了句准话,算是默认了与洪县令的关系。
颜汐信息太少,也猜不出这些弯弯绕绕的关系。
“每年县衙都要押送秋粮到府衙,今年耽搁,送晚了。”那少年终于舍得多说几个字。
颜汐也就明白了,洪县令现在不在明水县,可能一家子都不在。所以这少年现在也是求救无门。
其实,这少年说要叨扰,也实在是出于无奈。刚才擦洗之后,他和侍卫周洪的伤口都太深,此时若遇到追兵,别说打,就连跑都跑不动。不在刘家养几天,他们根本熬不过去。
王氏在门外听着少年提起县衙,知道这是县太爷家的人,倒是又热心了一分。她本来想去帮忙买药,被颜汐拦住了。她又找出家里备着的跌打伤药送去,总算也有点药材。
这种时候,各家药铺附近,搞不好都有人守着。
颜汐不想找麻烦,但是麻烦甩不掉,她们就得摆出照顾的诚意。
“县太爷是个好官,慧眼识英才,那时我二郎哥考中秀才,他还来我家坐席呢。”颜汐夸了洪县令一堆,再安两人的心,又殷勤问道,“晚饭您想吃什么?只要家里有的,我保证给您做了送来。”
家里没有的,你们就别提了。
“多有叨扰,随意即可。”
“小娘子,你做的点心好吃,你家那酸菜鱼也好吃。这大冷天的,做点热乎的汤水的东西吃吧?”周洪却是小声提着要求。
“你们身上有伤,酸菜鱼只怕不太合适。我给您做些别的汤吧。”
眼看颜汐和王氏离开新房,到隔壁的灶房去。
周洪站在房门口,侧耳听了一会儿才回来,“公子,看样子外面那些人没有声张,她们也没打算去报信。那小娘子说知县来他家吃过酒席,那她们应该不会去报信吧?”
“暂时无碍。”只要自己两人的存在不会影响她们的性命,那颜汐应该就不会轻举妄动。为今之计,也只能先养好身体,至少伤口不能动辄流血。
“外面下雪了,那些人在外边肯定熬不住,过两天就得撤回去。”周洪的想法,跟颜汐一样。
颜汐拉着王氏待在灶房里,这一天心累的。
晚饭,她找出王氏为过年买的红枣,又将小排给剁了剁,熬了一锅红枣小排汤。这汤据说是女人坐月子补血养血最好。隔壁那两个看样子就失血过多,也算给他们补补血。
另外她又做了一盘清炒小青菜。
冬天鲜菜难得,她为了冬天能吃到鲜菜的时间长点,特意在院外小菜地上,用稻草编了盖子盖着,这些青菜才能长得这么好。
现在下雪了,青菜要赶紧收了,不然雪一冻再一化,菜叶都得烂了。那块地里的花菜还能再养养,过年时候还能拿来吃。
有了一菜一汤,颜汐又蒸了个两碗蛋羹。
然后,拿食盒装了,从小门送到隔壁去,顺便又送去一个炭盆和一床被褥。天冷,两个炭盆烤着,屋里就暖和多了。
一块木板架在两个炭盆上,饭菜放上去,就能保温了。
既然赶不走,那就先热情点。
所以,颜汐帮两人都盛了一碗汤,“这汤补血,你们先趁热喝一碗。”
周洪一看到她送来的居然是甜汤,“这排骨汤是甜的啊?”他略微嫌弃地嘟囔了一句,还是喝了一口,“咦?也不难喝,比药好喝多了。”
“这是药膳。大叔,药补不如食补。”颜汐没好气地说了一句。
那少年还是不多话,慢条斯理喝完一碗汤,“官道上还有人?”
“嗯,听说还有人拿着火把进山去搜了。”颜汐觉得之前那些人守在官道,是因为人手不够,听说下午又来了几个人。
“这蛋羹蒸得好,小娘子,你在做吃食上可真是一把好手。”那边,周洪已经将饭往蒸蛋羹里一倒,三两口就吃完了一大碗饭。
那少年听了颜汐的话,没再开口,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大汉每样都吃了,吃完之后还打了个饱嗝,又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公子,吃饭吧。”
那少年才开始端起饭,配着蛋羹和青菜吃。
这两人的吃法顺序,看着就感觉那大汉在试毒一样。这少年的日子不轻松啊,吃个饭都不安生。
颜汐当然不会多嘴问什么,就守在边上等两人吃完,利落地收拾碗筷。她还带了抹布,吃完后架在炭盆上当桌子的木板也得收拾好,尽量掩盖痕迹才行。
那大汉看她擦木板,又到布料堆里将之前染到血的布料帮忙翻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