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试试。”颜汐看他递过来不肯收回去,就收下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能不留疤还是不要留疤吧。
王氏炒好一个青菜,三人就在家里做了庚饭。
到了晚上,三人就在灶屋里吃晚饭。灶屋的小方桌,放了十碗菜后,看着就满满扑扑的。因为有灶头的余温,只要一个炭盆放到桌底下,三人坐里面吃饭就感觉很暖和了。
王氏看着一桌的鸡鸭鱼肉,和刘衡回忆起之前的日子,又对着颜汐夸耀了福星、运气。
颜汐觉得冬至这过法也挺好,等于是过年前的团圆预演。
第二天,三人起来,昨日的毛毛细雨终于停了,这种大冷天也不能出门做事。
刘衡下定决心参加明年的乡试,所以回家也一刻不放松地开始看书。
王氏总是针线不离手。过年的新衣裳,得趁现在做出来。还有鞋子,过年的新棉鞋开春的布鞋,颜汐和刘衡的脚都长了,要多赶几双鞋出来放着。
之前做制衣坊时,王氏已经挑好布料留着了,趁着现在,就在堂屋铺陈开来准备做棉衣。
颜汐现在能做简单的针线活,也会裁衣了。刺绣还只学了皮毛,只能用最简单的针法绣些叶子啊、花啊之类,王氏说这是急不来的,只能多加练习。
这次过年的新衣裳,王氏就让颜汐来练手裁剪。
颜汐上午跟王氏一起裁剪好,缝制了一会儿,到了中午就待不住了,拿了一吊钱,赶着小牛车到青龙镇去。
第101章 老脸发热了
颜汐在家待了半天,一看天气放晴,路上也没有积水的样子,在家待不住了,拿着钱来到青龙镇。
每个欢乐的节日,都是赚钱的日子。
她觉得自己要是在过年这种大节日里不赚点钱,那真是要愧对自己的良心了。
过年肯定能赚钱,但是,做什么生意好呢?
她到青龙镇晃悠了一圈。
过年,有什么必需品?
脑中想了一圈,最后她决定,过年还是卖春联吧。
现在已经十一月末,镇上卖鞭炮的店里,已经有摆上春联卖的。听王氏说,每年青龙镇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天天市集,大家就会开始年货大采购。
现在,冬至刚过,又不是集日,镇上的人不多。她要是准备好一些东西到各个村卖,肯定有市场。
过年,只要家中还过得去的,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讨个吉利。所以春联总是不愁卖的。
颜汐买了一叠红纸,兴冲冲回到刘家,一看刘衡已经读完书,正在院子里劈柴。秀才公劈柴,大材小用啊。她将红纸一放,拿过刘衡手里的斧头放到一边,“二郎哥,帮我写点对子吧?”
刘衡听她说写对子,再一看那叠红纸,“汐儿,你打算卖春联啊?”
“村里帮人写春联,可不能收钱啊。”王氏连忙说了一句。
现在读书人金贵,一个村可能都没几个人识字,更不要说会写了。
自从刘衡读书写字后,每年过年前,村里不少人家都会买红纸上门请刘衡写春联。人家拿两个鸡蛋或者一捧瓜子,也有空手而来的,但是刘衡不管人家有没有拿东西,都会帮人家写上一副对联。
这是族里人情往来,自然是不能收钱的。
“婶娘,我知道,不在村里卖,我拿到外面去呢。”
“你的冻疮才刚好点,家里如今也不是很缺钱……”
“婶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书上不是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吗?老天爷都要我们把握机会呢。”
“歪理!”刘衡点评了一句,又忍不住笑了。他不由好奇地问道,“汐儿,你怎么知道这句话的?”要不是在府学看了《史记》,他都不知道这句话。
“额……在外面听人说过的。”颜汐只能含糊了一句,“二郎哥,快帮我写几幅对子,我再临摹几幅,”
“好。”刘衡看她不肯细说,也没追问。汐儿身上有很多秘密,她不说,自己也就不问了。
“过年前,我们再赚一笔。”颜汐看他没再问,松了口气,摩拳擦掌准备过年前的生意。
“哈哈,好的,那我就仰仗颜老板发财了。”刘衡笑着擦干净手,到屋里拿了笔墨出来。
王氏见两人兴头十足,只好给他们腾地方。
时下的对联有大对联和小对联的分别,大对联一般是七字及七字以上,贴于家中大门处。小对联则是五个字的对联,家里房门和大门都能贴。
颜汐买的大红纸,能裁出三副大对联,要是小对联则能剪五副,还能多一条写神位名的边角。
“写什么好呢?”刘衡提笔在手,想着该写些什么对子。
“写简单的。上联年年如意万事好,下联步步吉祥福满门;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上联日子红火喜迎门,下联天随人意福星照……”颜汐一口气报了十几条对联。
刘衡皱眉,“言辞太俗了些……”
“就这么写,雅致的写一两副就好了。”颜汐只打算拿出去卖给村里人,太过雅致的人家也看不懂。乡下百姓们,就喜欢看到直白的好啊、福啊、财啊这些字。
刘衡也不纠结,提笔写了下来。
颜汐就在堂屋墙上挂了一条绳子,将刘衡写的对子一副副挂起来吹干。
她自己也没闲着,撑开另一张桌子,提笔临摹刘衡写下的福字,对联她还不敢写,斗福和小条幅已经敢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