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两兄弟目瞪口呆,永州亚元,她竟敢说杀就杀?
“这若是传出去,我们徐家还如何在士林立足?”徐承安几乎是咬牙才忍住了骂人。
他这妹妹……想到家中夫人说姑奶奶做事有些糊涂,现在看起来,何止是糊涂啊。
就算刘衡是魏桓亲生子,她若顾忌王氏,不许魏桓认也就是了。或者刘衡若要上赶着认父,就让他自己与王氏断了,岂不是好?有千百种法子,妹妹却偏偏立马下杀手,还选了永州境内。
徐首辅也是科举晋升,也是士林中人。
若是让人知道,他们徐家对一个无冤无仇的举人,无故就下杀手,那只怕天下的读书人都要骂死徐家,父亲的首辅之位还能稳当吗?
虽然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若能闹事,朝廷哪年没有闹着要死谏的御史?有些读书读傻了的御史,就盼着血溅三尺博个青史留名呢。
“父亲,此事还有何人知情?”徐承平也皱了眉头。
“我看陈复礼,只怕是知道的。可能没有人证,就引而不发了。”徐首辅从不低估他的同僚们。
徐承安一听急了,“那刘衡还活着……明年就是大比之年,若是他来京城……”
“明年他若是想来京城告状,别说能不能递状子。就一条不守母丧,就能断了他前途。他若是聪明的,必定不会来。”徐承平倒是不认同,“到现在都没声音,那刘衡要么不知道罗能是咱家的人,要么,他就是怕了不敢声张。”
“玉容这事做得太胡闹,父亲,这次你一定要让她知道厉害。”一个已嫁的妇人,行事却还如闺中刁蛮少女一样,迟早要闯出大祸。
当年闹着要嫁给魏桓,明知对方已经娶妻却还不依不饶,徐家嫡女嫁了二婚的探花。徐家一时间都成了京中的笑话。
现在,她又是为了点不甘和嫉恨,贸然下杀手,这种节骨眼上给陈家递刀。
如今朝堂表面上太平无事,但是因为圣上无子,宗室们虎视眈眈,为了储位,拉拢算计层出不穷。京城里已经住了几位宗室子弟,各自都有打算。
在京而有望被圣上选中的几人中,平王嫡子卫城年长,福王的幼子今年三岁最幼。
徐家是从徐首辅才发迹的。他当年担任光启帝的侍读,在光启帝登基后深得圣上信任,自身办事也有能力,步步高升,直至官至首辅。
徐首辅知道站队的重要性,凭着他首辅之位,只要想立储,谁都不能绕过他。
他能安居首辅之位,靠的天启帝的信任。所以,他只冷眼旁观,并不急于站队,也一再告诫两个儿子,此时要韬光养晦。
但也因为徐首辅不表态,盯着徐家的眼睛特别多。
徐玉容这事,只怕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可能那些人都拿不出切实证据,不能凭罗能一个死了的护院说事。若是贸然派人动手,被人抓住把柄如何是好?
徐首辅叹了口气,“玉容,我已经说过她了,她也知错了。但是那刘衡,不能放任不管……”
“要不,找人试探一下他到底是否知情?”
徐首辅看了大儿子一眼,徐承平性格谨慎稳重,但不够果断。
“何必试探,再派人去吧。”徐承安做事有些急躁,若论果断狠辣,就比他兄长干脆多了。
徐首辅的意思,自然也不能再做试探的无谓之举。若刘衡原本不知,一试探反而被他发现了蛛丝马迹;陈家原来不知情,派人试探了反而容易让陈家抓住把柄。
既然徐玉容已经下过手,无论结果如何,这刘衡最好还是别留了。
“父亲,那我去找人安排?”徐承安看父亲未开口反驳,知道是默许了。
徐首辅沉吟片刻,为官这么多年,他当然也在府中养了不少高手。但是杀一个刘衡,好像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而且,京中派人出去更加引人注目。
“快过年了,给老家送封信去。”
徐家老家在抚州,毗邻永州。
“另外,陈复礼不是帮朱彤表功吗?你们去找人商议一下,明日让人上折,朱彤去礼部任职吧。”
礼部,可是六部之首。
徐承平有些惊讶,“父亲,是不是放到其他六部去?”
“陈复礼就是礼部尚书,朱彤升至他的手底下,不是正好?礼部再选一个,明年外放为官去。”
这样调动,等于送了陈复礼一个外放名额,又将他看重的人升迁至六部,有了这一份大礼,陈家也应该满足了。
第140章 可要找伙计
京城中的风云变幻,都是大人物的事情。
颜汐和刘衡,还是忙着开店。
刘衡带着颜枫来到临水驿,找驿长问讯在驿站边上开茶棚之事。
临水驿在官道三岔口,明水县等几个县城要走陆路到同安府,这是必经之地,官道上往来的商队倒也不少。
作为朝廷运送公文和官员出差免费食宿的官方机构,驿站大多设在荒郊野外。
如今卫国驿站的驿长,都是官府兵部下属指派的兵丁担任,驿卒有些是征召有些是服役。
临水驿的驿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一身破旧的印着一个“驿”字的衣裳。
听刘衡说想要在临水驿开设茶棚,奇怪地看了他几眼,“刘举人,我们驿站为朝廷官员提供免费吃食。”